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43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肠道微生物为防御致病性李斯特菌感染提供第一道防线
虽然大多数成年人都能够避免由于李斯特菌感染而引起的严重疾病,但是有一些人,比如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却有很高的风险。2017年6月,一项发表在《实验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肠道细菌可能在防御李斯特菌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研究人员鉴定了四种有益的肠道细菌能够降低小鼠中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生长,而这四种有益菌能够轻易的被...
GUT : 肠道微生物组分分析可以作为早期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
背景: 本项研究希望能探明肝细胞癌(HCC)患者肠道微生物组的特征,并借此评价微生物组作为HCC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方法: 研究人员前瞻性地从中国华东,华中和西北地区收集了486份粪便样本,最后共有419份样本完成了Miseq测序。研究人员对75例早期HCC,40例肝硬化和75例健康对照的肠道微生物组进行了分析,对微生物标记物和构建的HCC...
厉害了!这种肠道菌群副产物竟可治疗腹泻!
为什么人们受到细菌感染后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有些人可以清除感染,有些人则不幸“中招”呢?过去研究人员一直认为是基因在起作用。近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工作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小鼠肠道细菌的变异性也可以影响它们对病原体的易感性。而肠道菌群的副产物丙酸盐,恰恰可以对抗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炎炎夏日,转眼又到了腹泻的高发季节...
肠道微生物加入抗癌斗争——研究显示似乎影响某些癌症药物疗效
2015年,Bertrand Routy还是法国古斯塔夫·鲁西癌症中心的一位博士生,他常去医院收集癌症患者的粪便样本。医生嘲笑他,甚至给他取了个外号:便便先生。 但Routy的研究结果发布后,人们停止了对这类研究的嘲笑。研究表明,某些肠道细菌似乎可以提高人们对抗癌治疗的反应。医生也盼望研究者能分析患者的粪便样本,以预测他们是否对抗癌药物产生反应。 现在供职于加拿大蒙特...
免疫疗法与肠道微生物“迎面相撞”,为抗癌开辟新思路
如今,“免疫疗法”和“肠道微生物”迎头相撞,擦出了一道令科学家们兴奋的火花。两组科学家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至少在老鼠体内)显著影响免疫系统对付癌症的能力:这些微生物影响个体对癌症的自然免疫能力以及个体对免疫治疗药物的应答;某些种类的细菌能有效地驾驭个体的抗肿瘤免疫力。 经过了几十年的挫折,科学家们终于能有效地应用免疫系统来对付肿瘤,且治愈了肾癌和黑色素,忽略一些失败...
高血压与肠道微生物:你是我的小确幸
各种疾病一拥而上,和肠道微生物很快都有了说不清、理还乱的纠葛。高血压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始终被津津热道。 当生命离开母体,张口呼吸了这世界的第一口空气的时候,我们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人,某种生命体已经悄然占据了我们身体,在各个管腔中找到了各自最合适的温床。我们的饮食喜好,我们的情感波动,乃至于我们的生老...
肠道微生物与ALS
一、肠道微生物群在ALS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 作者:L Mazzini1, L Mogna2, F De Marchi1, AAmoruso2, M Pane2, I Aloisio3, N Bozzi Cionci3,F Gaggı`a3, A Lucenti1,E Bersano1, R Cantello1, D Di Gioia3, G Mogna4 ...
帕金森病起源于肠道吗?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胃肠道有关,这为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最早的关于“肠道可能与帕金森病有关”的证据出现在200多年前。 1817年,英国外科医生James Parkinson报告称,一些患有“震颤麻痹”症状的患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帕金森病患者)也伴随着便秘。在他所描述的六个病例中的其中一个,治疗胃肠道疾病似乎也减轻了与疾...
研究揭示:如何利用肠道微生物提高癌症免疫治疗效果!
在“临床调查期刊”上报道的一个由资深作者,放射肿瘤学和妇产科研究助理教授Andrea Facciabene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过继性T细胞疗法(ACT)在癌症小鼠中的有效性显著受肠道细菌自然构成和抗生素治疗差异的影响。该团队还发现,使用粪便移植 - 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性结肠炎 - 影响ACT在不同实验室啮齿动物品系之间的效力。ACT考虑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以对抗疾病,如癌症和...
史上最全的肠道菌群与疾病的相关分析!值得收藏!|《Nature》子刊
人体肠道微生物组与许多健康因素有关,但研究之间的差异限制了它们之间效应的探索。 研究人员利用新型技术平台对38种疾病和51种药物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队列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了肠道菌群与疾病前所未有的关性联,同时发现了多种疾病与肠道菌群最常见的相关性,并确定哪些疾病和药物与肠道微生物群具有最大的关联性。 这些结果为肠道微生物组的未来研究...
几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微生物组研究的应用
肠道微生物是微生物研究领域的重点方向,人类肠道微生物的基因数达500万,是人类基因数的150倍,被称为人类第二基因组。肠道微生物与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癌症、免疫系统疾病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都具有一定相关性,目前研究方向围绕在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功能活性等,主要包括疾病组与健康组肠道菌群的差异,并寻找制定相关marker; 疾病进展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同一个体...
禁食,能帮助肠道中的干细胞再生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了使这些干细胞再生的通路,并创造出模拟禁食过程的一种分子。这项研究5月3日发表在《Cell Stem Cell》上,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不必禁食就能让干细胞保持青春活力。 肠道干细胞是肠道中所有新肠细胞的来源。因此,在发生损伤或感染时,肠道干细胞对于疾病的治愈是非常重要的。它能维持肠道内壁,肠道内壁每隔...
重大突破!肠道菌群标志物竟能预测肝病!|Nature子刊
据估计,三分之一的成年人中可能有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在疾病进展之前可能只有很少或没有症状。虽然可以通过血液检查和超声波扫描来诊断病情,但是直到有明显的肝损伤才能检测到。这给疾病的早期诊断带来了挑战。日前,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研究结果给予我们新的希望,体内生存的肠道微生物产生的化学副产物可能被用作...
Cell:泻药引起肠道微生物组发生长期变化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6月14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ransient Osmotic Perturbation Causes Long-Term Alteration to the Gut Microbiota”。 图片来自Carolina Tropini, Sonnenburg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4张图,看懂肠道和大脑的魔性关系
英语里,有一个短语叫“Follow your gut”,Follow追随,your你的,gut肠道,直接翻译是“追随你的肠道”,而它实际表达的是“追随你的内心”的意思: 中文里,形容一个人思想和行为卑劣,会用“一肚子坏水”这个短语: 我们一般认为,是大脑在控制内心和思想...
《科学》:肠道微生物竟然成为肝脏肿瘤发展的帮凶!科学家发现微生物代谢产物特异性调节肝脏肿瘤免疫的机制 | 科学大发现
随着肠道微生物研究的崛起,研究人员逐渐确立了它们与多种疾病间的关系,癌症就是其中的“大户”。大量研究表明,一些肠道微生物可以促进癌症的发生、帮助癌细胞转移、导致化疗耐药和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可以说是全方位,多角度。研究涉及的癌种也不局限于肠癌,还包括白血病、胰腺癌和黑色素瘤等等。 这个名单还在持续扩大,在最近的《科学》杂志上,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Tim...
PNAS又一篇!肠道菌群不仅导致焦虑症!还会伤及肠神经系统!
近日,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一则重要通知,要求进一步限抗,这已经成为避无可避的趋势。除了“超级细菌”的威胁,抗生素所致的菌群紊乱也着实令人忧心。 6月4日,《PNAS》和《Mucosal Immunology》各发表了一篇肠道菌群相关文章,指出肠道菌群紊乱不仅会伤及肠神经系统,还可能导致焦虑症,而抗生素滥用是肠道聚群紊乱的罪魁...
Nature 子刊:惊人!肠道菌群竟会影响体脂分布!减肥可以这样做!
肥胖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我们一直百思不得其解。近日,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研究者们解开了我们的疑惑。他们发现体型不匀主要是由后天因素饮食引起的。而肠道菌群竟会影响我们的体脂分布,可以说是体型不匀的罪魁祸首。 肠道菌群可以说是人体中的“活跃分子”,同时也是各大期刊争相报道的对象。《Science》刚刚报道了肠道菌群会导致肝癌,这不...
Science:肠道微生物能调节肝脏抗肿瘤免疫功能
原创编译,转载须注明来源! 图片来源:《Science》 近日,科学家在微生物组基础研究领域又有了新的突破。5月25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肠道细菌与肝脏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之间存在关联。该研究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癌症研究中心(CCR)主导。研究表明,小鼠肠道中的细菌能影响肝脏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这项研究对于理解...
Nature一天连发两文!肠道菌群不仅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还可能导致白血病!
我们在出生时就会从母体上“捎带”一些肠道菌群,出生后,周围环境的细菌也会成为肠道菌群的一部分。每个人的肠道中都有500-1000个不同种类的肠道菌群,总数大约有10万亿。近年来,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如火如荼,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存在于肠道的微生物与睡眠、免疫、肥胖、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生理病理过程息息相关。5月16日,著名国际期刊《Nature》连发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