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00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临床】2103名患者活检数据表明,前列腺癌联合活检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度!
导读:之前研究表明,对前列腺进行12核系统前列腺活检会导致诊断不准确,从而导致前列腺癌的过度诊断和诊断不足。目前有两种方法:MRI靶向和系统活检。仅仅以MRI靶向或系统活检定位的活检就可以减少吗?是否可以两者相结合以此提高精确度呢? 昨日,Michael Ahdoot博士等人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前列腺癌诊断的文章,研究人员通...
《Nature》子刊:液体活检再次开花:尿液分析助力前列腺癌诊断!
导语: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是当下炙手可热的研究方向,相比传统的病理活检,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样本易得,比如最常见的血液,腹腔胸腔积液,再到无创诊断的尿液... 近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金梅尔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开发一种简单的、非侵入性的液体活检试验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种试验可以从尿中的核糖核酸和其他特定的代谢化学物质中检测出前列腺癌。相关文章以“Integrated ...
【Nature子刊】大数据精细定位,确定191个乳腺癌的靶基因!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头号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高、病因不明、早期症状不清。2017年,多项研究通过已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寻找到150个乳腺癌相关的基因易感区段,但由于随机采样导致的抽样误差以及单核酸多态分子(SNP)之间复杂的连锁不平衡,GWAS定位到通常只是致病位点的相关区域,其结果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不准确性。 基于以上研究,...
《Nature》子刊:降压药与丙戊酸联合逆转乳腺癌进展!
导 语:2017年,美国乔治城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高脂饮食会改变雌性小鼠基因的表达,进而增加雌性后代患乳腺癌的风险。而且这种影响可以波及到后面的三代雌性。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优生优育的当今,该研究给诸多正在备孕或者已经怀孕的孕妈发出了警告,毕竟,饮食与癌症之间的关系确实已有流行病学研究进行过佐证。 近日,来自乔治敦隆巴迪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在scientif...
【关注】研究发现更可靠的乳腺癌预后标志物!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癌症,发现有效的乳腺癌预后标志物,有助于乳腺癌的诊疗。近日,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将视网膜病变得到的基因标志物与乳腺癌转录组数据结合起来,发现了更具预测性和鲁棒性的乳腺癌血管生成相关的基因标志物,这些基因标志物可更好的预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也有助于其它的血管生成依赖性疾病的研究。 血管生成对于伤口愈合等生理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也参与一些疾病发...
该减肥了!研究证实高脂饮食可促进前列腺癌发展!
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晰。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前列腺癌已经成为男性健康的重大威胁。有研究指出高脂饮食(HFD)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但具体缘由仍未有定论。 近日,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为这一推论递上了实锤。他们指出HFD可通过增强MYC转录导致细胞进一步异常增殖,从而使肿瘤负担增加,尤其饱和...
抗精神病药物用于胰腺癌治疗
作者:法国健康医学研究院 黄灿 胰腺导管腺癌是最恶性的癌症之一,只有18%左右的病人适用于手术切除,因此化疗药物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有一些抗癌药物可以有效用于治疗癌症,但是由于癌细胞异质性、耐药性等原因,治愈率还是很低,五年存活率不到7%。NUPR1是一种内源性无序蛋白,表达量与癌症恶性程度正相关,被认为是赋予癌细胞耐药性的重要蛋白;由于其没有稳定的三维结构...
“饿死”胰腺癌——双管齐下,“癌王”能否束手就擒?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胰腺癌,诊断和治疗均极为困难,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胰腺癌之一。快速增殖的胰腺癌细胞需要生物大分子提供能量和生物合成基础,因此细胞营养限制成为了治疗胰腺癌的潜在策略,其中利用L-天冬酰胺酶抑制天冬酰胺的疗法受到广泛关注。但是该方法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预期相去甚远,而解决方案尚未有定论。 近日,美...
胰腺癌新靶点出现!有望直击癌症干细胞,了断后顾之忧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胰腺癌具有复杂的解剖及病理特点,手术切除率低且术后容易复发和转移,对放化疗均不敏感,相关治疗效果皆难尽如人意。我们多认为癌症干细胞(CSCs)对“癌王”穷凶极恶的表现功不可没,但目前相关靶点仍扑朔迷离。 近日,英国克里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深入分析了胰腺癌的CSCs群,确定其表面广泛表...
乳腺癌如何转移?这些研究提供新思路
乳腺癌一直是世界女性之痛,我国最新癌症数据统计显示,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红颜杀手。转移是乳腺癌的致死性进展,一旦发生即可严重降低患者生存率并对患者预后产生恶性影响。 乳腺肿瘤转移的过程存在许多不同的阶段,包括癌细胞侵入健康的乳房组织,逃离原发肿瘤,进入血管并在血管中存活,再进入新器官,然后在远处器官中存活并播种、形成新肿瘤,例如肺转移...
Science子刊:原来是这个激酶一手策划了乳腺癌转移!
近年来,乳腺癌已经成为危害全球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转移是乳腺癌的致死性进展,一旦发生即可严重降低患者生存率并对患者预后产生恶性影响。目前,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未详尽得知,但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应与其密切相关。 近日,Stowers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乳腺肿瘤激酶(BRK)对SMAD4的抑制作用,同时明确该通路激活...
这些被忽视的免疫细胞,竟是乳腺癌细胞治疗的“潜力股”!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一旦转移多只能束手无策,因此,确定更为有效的乳腺癌治疗靶点成为了重中之重。 近日,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和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乳腺癌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T细胞——γδT细胞,同时证明...
Cell Reports:新的胰腺癌联合治疗方案可逆转肿瘤微环境!
近日,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联合疗法,该疗法将一种放射疗法和一种免疫疗法结合,不仅可以治愈小鼠的胰腺癌,而且还可以重编程小鼠免疫系统,形成“免疫记忆”,产生类似肿瘤原位疫苗的治疗效果。该研究为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试验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胰腺癌是一种侵袭性很强且生存率很低的癌症。超过80%的患者确诊时已经是晚期,不能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
Nature:抗真菌途径或带来胰腺癌治疗新希望!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起病隐匿、病情发展较快,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寻找行之有效且新型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手段已是当务之急。然而胰腺癌的具体发病机制至今仍扑朔迷离,肠道菌群对其发病的影响便是研究焦点之一。近日,美国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胰腺导管腺癌(PDA)的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源自肠道组织的真菌,同时证实这些真菌可以诱导正常细胞转变为PDA。这也意味着抗...
《PLOS ONE》:乳腺癌细胞转移核心机制终破解!
导 读: 来自密歇根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乳腺癌细胞储存能量,利用能量代谢来促进自身生长、扩散和转移,而控制大脑中糖原降解的关键酶PYGB在这一过程中则起到了关键作用。相关文章以“Breast cancers utilize hypoxic glycogen stores via PYGB, the brain isoform of glycogen phosphor...
《Nature》揭秘:乳腺癌细胞竟伪装成神经细胞野蛮生长!
导 读:作为“红颜杀手”,即便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乳腺癌的威力仍历久不衰,近年来我国乳癌发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发病年龄也呈逐渐年轻化的趋势。90%的乳腺癌患者最终因为远处转移而死亡,而在 HER-2 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颅脑转移的发病率高达30%-55%,其总生存期仅仅13 个月。乳腺癌脑转移如此可怕,其背后的机制却至今未解。 近日,《Nature》在线发...
“求异存同”是关键!部分肺腺癌的靶向治疗取得突破进展
导 读: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超过三分之一的肺癌可转变为肺腺癌,这种癌症也可引起KRAS基因的突变。KRAS基因被发现是一种癌症驱动基因,但是近几十年来针对这一基因设计的个性化抗癌治疗方法都没有成功。 近日,来自澳大利亚沃尔特和伊丽莎霍尔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KRAS基因突变的肺癌组织中有一些共同存在的突变基因,针对这一显著特征,研究人员找到了可以有效抑制...
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能否停用曲妥珠单抗
对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治疗可能许多年保持肿瘤完全缓解。那么如果影像学检查(例如造影剂增强CT、造影剂增强MRI、18F-FDG-PET-CT或同位素骨扫描)保持完全缓解,能否停用曲妥珠单抗? 2019年9月6日,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乳腺癌研究与治疗》在线发表荷兰阿姆斯特丹癌症研究所、多德勒克阿尔伯特施魏策...
Nature 子刊 | microRNA甲基化助力胰腺癌早期筛查,比CEA更敏感!
在“癌中之王”--胰腺癌面前,似乎所有的治疗最终都会化为泡沫,作为一种侵袭性极高的恶性肿瘤,胰腺癌的早期发现率仅为5%-7%,后期化疗耐药性显著,5年生存率只有5%。其诊治之路任重而道远,在经过多次对其治疗的探索失败之后,科研人员从“三早”入手,终于在该领域取得突破。 研究人员发现,microRNA甲基化水平可作为早期胰腺癌诊断的重要生物标记物,其敏感...
《柳叶刀》: 实锤了!超10万人大样本研究发现,MHT增加乳腺癌风险!
近年来,MHT(绝经后激素治疗)与乳腺癌之间关系的研究愈来愈多,关于其对乳腺癌的风险一直众说纷纭,尚未定论,诸多围绝经期女性提及MHT表现出的更多的是恐慌的心态。有研究指出,雌激素与某些合成孕激素联合应用5年以上增加乳腺癌风险,但单用雌激素者风险不升高,雌激素与天然或接近天然孕激素联合应用可能也不增加乳腺癌风险。 近日,来自全世界的10万多名乳腺癌患者通过58项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