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7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Science子刊】警惕!干细胞移植后,肠道杯状细胞的损失会导致致命疾病
干细胞移植后结肠细胞的大量损失导致细菌感染肠粘膜,影响受体的预后。移植前注射杯状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改善预后。北海道大学研究人员将这项发现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将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从健康供体转移到受体,以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例如白血病和淋巴瘤。然而,一些患者在移植后发展为供体免疫介导的...
【Nature子刊】蜗牛的“致命毒液”成“救命良药”,迄今最小胰岛素有望彻底治疗糖尿病
发现胰岛素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由美国犹他大学健康研究所(U of U Health)的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开发出了结构最小但功能齐全的胰岛素。它基于捕鱼的锥形蜗牛产生的速效毒液胰岛素,同时也显示出人类胰岛素的全部功能,并与人胰岛素受体(hIR)结合。在啮齿动物中进行的测试表明,微型胰岛素(Mini-Ins)具有与人胰岛素相似的生物活性。研究人员声称,微型胰岛素是个不...
【新冠】SARS抗体或能揭示COVID-19致命弱点
导致SARS的SARS-CoV起源于马蹄蝙蝠,但在2002年转移到中国南方的人类中,最终8,000多人感染,近800人丧命,后来通过封锁、隔离和其他措施将其控制。 SARS-CoV-2是一种引起COVID-19的密切相关的冠状病毒,于2019年底首次出现在中国武汉市。它比其病毒表亲更具感染力,最终导致了大流行,并导致更多的疾病...
CRISPR进化之致命病毒篇:从SHERLOCK到CARVER ,从诊断到治疗
目前,很多致命的人类病原体都是RNA病毒,而且大多数都没有很好的治疗药物,如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和流感病毒。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布罗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Cas13的新技术-CARVER,该技术可用于检测并消灭人类细胞中的RNA病毒,首次将CRISPR-Cas13系统应用于抗病毒药物的开发中。 CRISPR(Clustered R...
通过脑室内注射CAR-T首次消灭致命脑瘤的研究团队,这次「盯上」了乳腺癌脑转移
一项发表在临床领域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先前仅能用来治疗血液肿瘤的 CAR-T疗法在一名胶质母细胞瘤合并脊柱转移患者体内成功消灭了所有的实体肿瘤。而且这是CAR-T疗法首次在实体瘤治疗中获得重大突破! 一下就心潮澎湃了有没有!更何况,这个被CAR-T盯上的实体瘤还恰好是非常难缠的...
在肠癌上“下蛋”的肠道菌!新研究揭示致命肠道菌关键通路
近日,研究人员发现生存于哺乳动物肠道内的溶血性链球菌能够促进实验室小鼠结肠中癌细胞的生长。基于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肠道菌影响小鼠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对应的文章则发表于最新上线的PLOS Pathogens杂志。 细菌必须与肿瘤细胞直接接触才能加速后者的生长,但是细菌在于肿瘤细胞接触后导致肿瘤细胞生长加剧的具体分子机制还尚未被科...
致命挫折过去数月,Juno终于选择终止其CAR-T项目JCAR015
在最近的药物开发历程中,Juno由于一连串病人的死亡事件而遭受了最糟糕的一次挫折(包括2016年7月和11月的两次试验暂停),几个月后,该公司终于决定终止JCAR015这个先导药物项目,而把希望寄托在其管线中的另一个CAR-T疗法身上。 Juno的CAR-T之路(左侧为竞争对手的部分动态) 自从2014年获得FDA的突破性疗法认证以来,Juno的CAR...
科学家首次发现让寨卡病毒致命的关键蛋白
当寨卡病毒横空出世时科学家们对其知之甚少,在过去一年里研究者们通过深入研究来阐明寨卡病毒为何会引发一系列危险的健康问题,包括新生儿缺陷等,比如小头畸型和神经性问题(格-巴二氏综合征等),但研究者们并不知道寨卡病毒哪种蛋白会让其变得具有杀伤性,当然他们也不清楚这些蛋白质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
【纽约时报】聚焦癌症免疫疗法的致命风险,为什么产生以及如何应对
免疫治疗被誉为一种突破性的癌症治疗方法,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随着这类药物使用的增加,医生们发现它们伴随着严重的风险。被该类药物改变了的免疫系统,虽然攻击癌细胞能力大大增强,但也开始攻击健康的器官:特别是肠道、肝脏和肺,以及肾、肾上腺和垂体腺、胰腺等,在少数情况下,甚至会攻击心脏,大脑。 12月4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Immune System, Unl...
新发现基因与一致命性心血管疾病相关
研究发现,当发现一种致命的心血管疾病可能与四个基因相关后, 每年可以挽救成千上万的生命。 由Leicester医生领导的一个为期10年的项目, 观察了全世界10000人,发现那些遭受腹主动脉瘤(AAA)的患者有四个基因共同之处。 希望这一发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有关该疾病更多的情况,这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致命的内出血。 来自NIHR莱斯特大学心血管...
救命还是害命?癌症免疫疗法竟会诱发致命心脏病!
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月日提出:有两种癌症免疫治疗药物有时可能会给患者的心脏带来致命性的副作用,这种情况是非常稀少的。这两种药物分别是ipilimumabnivolumab然而,范德堡大学研究者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份报告中的两个案例显示:这两种药物可能有严重的缺点。 6565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Cardio-Oncology课题组的主任Javid Moslesh...
婴儿血或可治疗致命炎症与败血症
新生儿面临的首要挑战之一就是感染的风险。但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们最近却在婴儿的脐带血中发现一种特殊的多肽,它也许可以帮助预防威胁生命的发炎和败血症,他们的研究被发表在《临床研究期刊》上。这种多肽被称作新生儿NET抑制因子(nNIF),它的氨基酸链能够让身体产生NET(中性粒胞外陷阱),这些纤维的工作就是捕捉病原体。它能够减缓发炎反应,让免疫系统的效率变得没那么高...
基因突变中那些“披着狼皮的羊”:很多“致命性”基因突变正在被证实无害 ...
在正常人的基因里潜伏着约54个看上去好像应该会令其携带者生病或死亡的突变。不过,它们并没有。Sonia Vallabh希望,D178N是这样一个突变。 2010年,Vallabh看着她的母亲死于一种被称为致死性家族失眠症的神秘疾病。患上该疾病后,错误折叠的朊病毒蛋白会集中在一起并摧毁大脑。次年,Vallabh被检查出携带朊蛋白基因PRNP的一个拷贝,而该拷贝拥有和可...
努帕·拉杰什:新药可能使骨髓瘤变成一种不致命的慢性病
在2016第三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中美院士论坛上,全世界优秀的医疗专家汇聚一堂,努帕·拉杰什(NoopurS.Raje)是为数不多的女性参会专家,动脉网记者有机会与其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努帕·拉杰什博士是知名血液病学家和肿瘤学家,美国麻省总医院多发性骨髓瘤中心主任,她的实验室主要进行骨生物学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创新疗法的开发、识别...
CRISPR让致命疾病“弃恶从善”
肝脏疾病酪氨酸血症I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医生通常使用药物治疗。然而,这种治疗是终身的,并且仍然存在肝癌的残留风险,通常是通过原位肝移植治疗。现在,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进行的研究显示,通过删除一个疾病相关的基因,他们可以把曾经致命的疾病,转变成一种良性的形式。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8月30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肺癌侵袭性竟是其致命弱点?!
最近,弗吉尼亚大学(UVA)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最具侵袭性的肺癌“装甲”上的一个缺陷,医生也许能够利用这个弱点,来缓慢甚至阻止疾病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弱点居然来源于使癌症如此致命的侵袭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Genes & Development》杂志。 ...
PNAS:用致命毒素治疗癌症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的科学家们发现,将经过改造的炭疽毒素和化疗药物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对抗恶性肿瘤。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是一种可能致命的危险病原菌。炭疽毒素是炭疽芽孢杆菌的主要毒力蛋白,由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组成。这些蛋白经过改造可以抑...
Cell Rep:脂肪如何变得致命?
以血糖形式存在的糖,为细胞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当它通常的饮食来源——碳水化合物稀缺时,肝脏就在脂肪的帮助下生产它。但是最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增加了证据表明,当肝脏的能力受损时,其他组织可以介入葡萄糖的生产,肝脏中的脂肪分解对于保护其免受脂肪的致命袭击,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新的结果来自于小鼠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越来越多的致命性代谢疾病,它...
Nature子刊破解甜食的致命诱惑
许多科学家人为,甜食通过诱人的美味和丰富的能量对人类释放致命的诱惑。然而耶鲁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大脑对甜味和热量的应答途径完全不同。令我们割舍不下甜食的真正原因,是大脑对热量的渴望。这项研究发表在一月二十五日的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 “我们发现大脑用两组不相关的神经元处理甜味和能量信号,”研究的资深作...
“致癌”“致命”为健康类谣言最高频词
微信团队近日发布2015年微信朋友圈年度谣言和年度十大健康类谣言。连续多年上榜的“小龙虾以尸体为食”谣言再次榜上有名。 2015年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总量为2169万,主要以失实性报道为主,占据了29%的比例,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科学常识类谣言分列二到四位。微信朋友圈降权;打隐翅虫会致命;倒着输入银行卡密码会自动报警;儿童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