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欢迎参加“第二届中国核苷酸重复扩增疾病(REDs)协同创新研究会议-暨神经罕见病/神经遗传病研讨会”
重复扩增疾病(REDs)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型具有很大的异致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加强对重复扩增疾病(REDs)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是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方向,对于提高重复扩增疾病(REDs)的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届中国核苷酸重复扩增疾病(REDs)协同创新研究会议-暨神经罕见病/神经遗传病...
【Nature Medicine】华盛顿大学超500万人研究表明重复感染新冠,会显著增加死亡和后遗症风险
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电子医疗保健数据库,来解答新冠病毒重复感染是否会增加首次感染相关健康风险的问题。通过与未感染的对照组相比,评估了首次感染和重复感染的人感染相关累积风险。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2-0205...
【Cell Research】西湖大学宋春青/申恩志开发新技术:实现活细胞中非重复 DNA 的高灵敏度成像
2022年9月14日,西湖大学宋春青及申恩志共同通讯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该研究表明CRISPR FISHer能够通过相位分离介导的信号放大,对活细胞中的非重复性DNA进行高灵敏度成像。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2-00712-z 基因组成像 01 ...
怼声再起!韩春雨向《自然》提交实验可重复性数据
韩春雨无疑是2016年最受公众关注的中国研究者之一。从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论文发表的一鸣惊人,到被质疑学术造假的声讨笔伐,他所经历的舆论如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 近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表关于“利用NgAgo进行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论文的最新声明。声明中称期刊已经获得了与NgAgo系统可重复性相关的新数据,在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需要调查研究这些数据。...
《自然》子刊:报道不应作为韩春雨实验可重复的证据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NgAgo实验是否具有可重复性再起波澜。9月6日,有成都媒体刊发了对韩春雨的专访,题为“《自然》已证实实验可重复 但还有不确定因素影响实验结果”。9月6日晚间,曾撰写韩春雨报道的《自然》杂志记者David Cyranoski邮件回复澎湃新闻时表示,《自然》杂志的报道,“不应该被作为韩春雨实验可重复的证据。” 图为韩春雨 之所以9月...
自然杂志:韩春雨或已找到别人难重复实验原因
中国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团队发表的有关一种新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几个月来在国内外引起巨大争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3日刊载的一篇新闻报道援引韩春雨的话说,他已发现一个不容易引起注意的问题,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别人很难重复他在论文中描述的实验。 韩春雨团队今年5月在全球著名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术》上报告说,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
Nature:DNA重复序列是否致病取决于什么?
DNA重复序列在人类基因组中是很常见的。重复序列已经被提出作为一种进化机制,但是它们可能与人类疾病相关。现在,马克斯-普朗克分子遗传学研究所和Charité – Universit?tsmedizin Berlin的科学家已经证明,DNA重复序列是否与人类疾病相关,取决于它们在基因组中的位置,序列重复可能导致形成新的功能单位——称为拓扑关联域(TADs)。在《Nature》...
韩春雨回应重复实验失败:我为何要自证清白
10月8日,在河北科技大学那间实验室里再见到韩春雨时,虽然身处“论文造假”“多人重复实验失败”的争议旋涡,但他看起来十分平静,依然侃侃而谈,并不时反问记者:“你觉得我要是造假了,我还能这么淡定?”他说,有人在网上说,韩春雨现在怎么睡得着?“我告诉你,我睡得很好”。 当日下午,科技日报记者在石家庄对韩春雨进行了独家专访,以下为采访实录: &emsp...
心肌梗死怎么办?让春雨创始人张锐的悲剧不再重复
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10月6日凌晨3时突然心肌梗死去世,年仅43岁。作为知名移动医疗创业公司创始人,张锐因健康原因意外离世更加令人惋惜。据知情人士透露,张锐过世主要因过度劳累,诱发心肌梗死。 近年来,因为心脏疾病导致猝死的报道时有发生,人们在感叹生命脆弱的同时,不禁发问如何能及时识别心肌梗死并做好预防和救治呢?为此,澎湃新闻记者对话了...
重复实验亲历者:对韩春雨编辑技术的几点疑惑
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在8月8日更新了实验操作细节,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的蔡宇伽(博客)根据新旧版本,两次试图重复实验,然而都以失败告终。 近日,蔡宇伽向澎湃新闻分享了他的实验过程,他表示愿意实名聊聊他的困惑。9月7日,蔡宇伽把韩春雨课题组论文中关于Figure4(图4)的疑惑,邮件给《自然-生物技术》的编辑。 《自然-生物技术》的主编Andrew ...
《自然》子刊回复澎湃:报道不应作为韩春雨实验可重复的证据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NgAgo实验是否具有可重复性再起波澜。9月6日,有成都媒体刊发了对韩春雨的专访,题为“《自然》已证实实验可重复 但还有不确定因素影响实验结果”。9月6日晚间,曾撰写韩春雨报道的《自然》杂志记者David Cyranoski邮件回复澎湃新闻时表示,《自然》杂志的报道,“不应该被作为韩春雨实验可重复的证据。” ...
韩春雨:《自然》已证实实验可重复,但有不确定因素影响结果
韩春雨介绍,《自然》是第三方,调查是公正、正式的,结果是公开的,《自然》的结果就是,这个实验是可以重复的,但有的能够做出来,有的做不出来。 韩春雨承认,NgAgo 这个工具目前确实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影响实验结果的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做这个实验需要一定的门槛。 3 个月前,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的...
向重复检验说NO!京津冀试点临床检验结果互认
向医疗机构重复临床检验说NO!9月5日,北京、天津、河北卫计委联合启动三地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工作,在京就此召开新闻发布会。 首批试点“十一”实施 第一批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工作将于2016年10月1日起实施。 试点工作实施后,京津冀地区符合结果互认条件...
如何应对科学发现不可重复性危机
科学上存在可重复性危机(reproducibility crisis)吗?最近发表在Nature期刊上的一篇新闻特稿[1]只是最新的一篇文章指出这种情形可能是存在的。 针对这篇新闻特稿中接受调查的1576名研究人员而言,52%的人注意到可重复性是科学上的一个重大危机。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在他们各自的领域有最大的信心重复他们的发现,而医学...
Nature: 不断失败的重复试验 韩春雨NgAgo风波加剧
随着重现CRISPR替代工具—NgAgo失败越来越多,一名安静的科学家坚持自己的立场。生物学家韩春雨每天收到几十个骚扰电话和短信,但他坚信他的基因编辑文章是对的。 关于NgAgo基因编辑技术能否代替当前流行有效的CRISPR-Cas9系统的相关争议不断升级。 &emsp...
印度科学家初步确认韩春雨实验的可重复性
河北科技大学的副教授韩春雨领衔研发的NgAgo-gDNA技术在《自然》子刊《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后,引起了科研圈的广泛关注,赞扬声自然是不断,不少学者们称其为“诺奖级”的成果;但在另一方面,也存在质疑声,其中包含了方舟子在近日发文所质疑韩春雨“诺奖级”实验成果的可重复性问题。 一个科学成果的...
Nature:超过70%的科研人员都有过重复别人试验,并且失败的经历
超过70%的科研人员都有过重复别人试验,并且失败的经历,超过一半的科研人员在重复自己试验时也曾遭遇过失败。这就是《自然》(Nature)杂志针对1576名科研人员所做的在线网络调查得到的结果,该调查的主题就是——科研试验的可重复性(reproducibility)。 该调查发现,我们对待试验可重复性的态度经常是互相矛盾的。虽然有52%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试验可重复性...
【最新】NIPT针对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的检测新进展
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是除染色体非整倍体之外的另一大类新生儿出生缺陷。有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1月,已发表的染色体微缺失疾病211种,染色体微重复疾病79种。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的发病率1/4,000 - 1/200,000不等,缺失和重复片段较为微小,通常被产前诊断漏检。有数据显示,大多数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疾病为新发突变,并且发病风险与年...
实验的可重复性差都有哪些原因?
在上个月末的《Science》杂志上,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Brian Nosek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了题为《Estimating the reproducibility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的研究文章。文中,研究者们提到,尽管他们能够重复出最近的100项心理学研究的原始实验,但是其中仅有不到一半的重复实验结果与原研究结果一致。这项研究的作者还给出了为什...
重复性:生物医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物学研究重复性的问题近日成为焦点,被人们一再提及。根据之前发表在《PLOS Biology》上的一篇文章,生物医学研究的重复性甚至不足50%,这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在8月的《BioTechniques》杂志上,Sarah Webb探讨了基础研究的重复性问题如何影响临床之路。 Glenn Begley是Amgen公司血液学/肿瘤学团队的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