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47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张伯礼院士:健康产业目前接近5万亿,2030年能达16万亿!
“按照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产业能够达到8万亿,预计到2030年健康服务产业规模能达到16万亿。但目前,整和所有接近5万亿规模,从5万亿到16万亿还有足够大的上升空间,这其间,存在很多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机会。” 这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士、国家医改执行委员张伯礼在全国两会期间,由中国医药行业25家协(学)会联合举办的“‘声音责任’医药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顶尖科学家,各国啥待遇?美国:当院士特权少
“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对于中国科学界乃至中国社会来说,这都是一个引发轰动的消息。然而,国内舆论场的反应再次证明,95岁的杨振宁是中国目前知名度最高,同时也是受到争议最多的科学家。有人盛赞他的科学贡献,有人议论他的婚姻是非,有人警告“群嘲杨振宁,小心寒了人才环境”,更多人纠结于“他到底爱不爱国”。“最好的科研生涯留在美国,晚年回到中国,享受在国外没有的待...
全国14个学会再公布41名两院院士候选人!
日前,两年一度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已经启动,其中院士候选人由院士提名和学术团体推荐。继上次青塔发布全国35个学会和5省科协公示的200多名2017年两院院士候选人后,这几天又有14个学会公布了41名两院院士候选人。 中科院院士名额为60,中国工程院院士不超过75名 据介绍,201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名额基数为60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0名、化学部10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院士分析:2017年世界新药研发的挑战与预测
新药上市数量迎“丰年” 目前全球约有700个新药进入临床研究,其中70多个进入临床Ⅲ期试验,估计今年不少于40个新药可能获得批准。这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将具有很高的市场需求性,适应症人群广泛、竞争产品少,或成为治疗某一疾病的标准治疗药物。 其中,抗癌药占有较大比重,有6个新药或将上市:阿斯利康的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durvalumab试图与tremelimuma...
2017年两院院士候选名单初出炉,医学领域都将有谁?
日前,两年一度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已经启动,其中院士候选人由院士提名和学术团体推荐。截止到2月17日下午,全国已经有35个学会和5省科协公示了200多名2017年两院院士候选人。 中科院院士名额为60,中国工程院院士不超过75名 据介绍,201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名额基数为60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0名、化学部10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名、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
陈竺陈赛娟院士伉俪撰文Cell特刊:以毒攻毒,砒霜变良药
近日,知名学术期刊《细胞》出版了名为《Cancer: The Road Ahead》的癌症特刊,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几代杰出生物学家与临床医生在对抗癌症中的努力。本期特刊中,陈竺陈赛娟这对师出同门的院士伉俪应邀撰写长文,回顾了将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变为良药的曲折故事。 ▲本文来自《细胞》的癌症特刊(图片来源:《细胞》) 故事的起源是2016年美国血液学会(Americ...
韩启德院士:不应该提倡健康人群的普遍性癌症筛查
韩启德院士:不应该提倡健康人群的普遍性癌症筛查,因为“懒癌”终身没有征兆没有麻烦,早发现反而会带来伤害。 早发现、早治疗……我们一直以为这样就能长命百岁,但是,请你看一组数字—— 2013年与1990年相比,癌症新发病例数增加81%,其中肺癌由26.2万到59.4万,增加1倍多;乳腺癌由9.8万到26.6万,增加近2倍;前列腺癌增到5倍。 而且,早发现,早诊治之后,死亡率并没有下...
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启动
近日,从中国工程院获悉,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1日正式启动。中国工程院网站公布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学部专业划分标准(试行)》等10份相关文件。 根据院士增选工作日程安排,2017年增选报送材料将在3月31日截止。经过资格审查和形式验收,公布有效候选人名单。6月...
侯凡凡院士团队新研究:补充叶酸可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
南方医科大学侯凡凡院士又有重大发现!近日,侯凡凡与该校徐欣教授在内科学权威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 Med)上发表的研究证实,适量补充叶酸可明显延缓高血压患者肾脏病变的发展,降低慢性肾脏病发展为尿毒症的风险。 补充叶酸使肾脏病变发展的风险降低21% 该研究团队前期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叶酸缺乏是中国农村社区人群肾脏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
钟南山院士的声明
近日来我国东部地区雾霾情况严重,微信上流传转发一则以我的名义写的“别拿雾霾开玩笑了,它是一级致癌物质”的文章。在这则微信文章引用了一些资料,谈到“80个PM2.5微粒可以堵死一个肺泡...3年堵死三分之一个肺”。对于这些资料,其一是概念错误,其二是这则微信文章根本不是我写的,我也未看到微信中所述的资料。在近两年,不少转发的微信文章中,以我的发言为主的内容,例如...
樊代明与郎景和两院士畅谈医学人文
近日,在扬州市召开的“健康中国与医学人文精神建设”高峰论坛上,来自中国工程院的樊代明和郎景和两位院士分别作了《加减乘除话医改》《现代科技发展下的医学》的精彩演讲。他们幽默、风趣的讲解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慢性病的防治刻不容缓 主讲人:樊代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 “人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经过了三次考验,第一个是缺吃少穿,...
陈润生院士:精准医学 市场巨大困难同样巨大
“虽然有很好的概念,虽然给我们展示了医疗体系未来的美好前景,但不论是组学检测还是大数据分析,都存在着一些巨大的障碍,所以我认为精准医学目前才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12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2016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再三强调了这一点。 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要开展精准医学的研究,这标志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了精准医学研究。之后,在国...
刷遍朋友圈的院士「真话」:确定不是让医生背锅?
近几日,朋友圈被一篇文章霸占——《敢这样说话的院士真不多,这位院士的话句句戳心!》,这是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在某论坛的讲话,迄今有多个 10 w+的传播。 怀着强烈的好奇,我打开了这样一篇「听众鼓掌都鼓红了的」文章,简单摘录如下,有一些不同意见附在段后。 1. 我们用解剖刀把整体变成了器官,用显微镜把器官变成了细胞,又把器官变成...
郎景和院士谈宫颈癌防治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尹学兵 受访专家:郎景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从全球范围来说,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个妇女因为宫颈癌而死亡。在我国每年大概有1O多万例的宫颈癌的患者,其中至少有一半的女性死于这种疾病。 宫颈癌是否可以预防 宫颈癌是人类抗癌战斗中最有可能获取胜利的领域。目前我们已了解到某些类型的人乳头状瘤病毒(...
《转》访张志愿院士:肿瘤靶向治疗“单打”不现实,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是重点
10月30日,2016上海张江国际精准医学高峰论坛成功召开,转化医学网作为独家媒体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工程院张志愿院士接受我们的访谈。以下是访谈内容: 转化医学网:张院士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转化医学网的访谈。了解到你一直专注于口腔癌的诊治,我们有一部分人对这方面并不是很了解,能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目前的治疗现状是怎样的? 张院士:口腔癌属...
韩启德院士:不提倡健康人群的普遍癌症筛查!
早发现、早治疗……我们一直以为这样就能长命百岁,但是,请你看一组数字—— 2013年与1990年相比,癌症新发病例数增加81%,其中肺癌由26.2万到59.4万,增加1倍多;乳腺癌由9.8万到26.6万,增加近2倍;前列腺癌增到5倍。 而且,早发现,早诊治之后,死亡率并没有下降,那么,癌症的早发现到底好么? “越是技术发展,越需要懂得驾驭技...
陈国强院士:临床研究须有中国标准
我们必须拿出一些符合国人诊治的标准,改变拿美国人治疗标准来医治中国人的现状 有几件事对我“刺激”很大。 第一个“刺激”。一位名医没评上二级教授,很恼火。我说,你每年做1000多例手术,5年将近7000例,然后就没下文了,为什么不把成果在权威杂志发表?如果你把数千例病人的诊断分期、手术方式、辅助治疗、术后追踪和术后生存率等做一些临床研究,说明效果比国内平均高十几个百分点,甚至与发达国家持...
陈润生院士:精准医学发展急需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11月1日消息,中国智谷大会于南京召开。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陈润生就大数据与精准医学发表了主题演讲。 陈润生指出美国在2005已经提出要开展精准医学研究,精准医学的概念虽然提出时间不久,但是已经备受重视。随着临床研究的发展,近年来获得了越来越以基因组为代表的分子水平的人类信息。陈润生解释道精准医学的核心就是组学大数据跟医学的结合,把大数据应用到临...
曹雪涛院士:准确把握医学科技发展趋势
医学科技是提高人口健康水平的关键要素,也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当前,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之中,医学科技不断发展,催生出了转化医学、系统医学、精准医学、个体化医疗、智慧医疗等一系列新的医学思想和理念,医学新理论新技术已成为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医学科技发展趋势,加大对医学前...
徐国良院士Nature发表表观遗传学新成果
表观遗传学修饰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调控基因的活性,而且这种修饰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DNA甲基转移酶(DNMT)介导的胞嘧啶甲基化是哺乳动物基因组最常见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在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等重要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TET家族的双加氧酶能够逐步氧化5-甲基胞嘧啶,由此实现去甲基化。 迄今为止,人们还不完全清楚胞嘧啶甲基化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