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47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美国院士:预测肝癌复发的蛋白质
最近,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和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探索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肝脏样品中高水平的p62蛋白质,与癌症的复发密切相关,并可能降低病人的生存率。他们还在小鼠研究中发现,p62是肝癌形成所必需的。该研究于2016年5月19日发表在《Cancer Cell》,表明p62可以作为肝癌的一个预后标记和潜在的治疗靶标。...
邵峰院士:细胞内细菌与受体斗争的观察者
略长的头发,蓝条纹衬衫,微胖的身材,邵峰看上去比照片上要年轻。 他是中国最年轻的院士,被美国科学院院士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科研副总裁Jack Dixon 评价为“无论以哪种标准,他都是一颗学术明星。” 2005年至今,邵峰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一流的原创性成果,其中有9篇论文在《自然》《科学》《细胞》...
伯豪生物院士专家工作站获批成立
2016年4月27日,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以下简称“伯豪生物院士专家工作站”)获批成立。伯豪生物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站方向主要聚焦“高通量组学技术应用推广”。伯豪生物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获批成立将为公司高通量组学技术应用的技术创新、技术发展提供专家团队技术支撑;利用专家团队的技术力量解决高通量组学技术难点问题、建设新平台、开发新产品、新服务;解决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中的难...
4位华人科学家当选2016年美国科学院院士
当地时间2016年5月3日,美国科学院在其网站上公布了2016年院士增选结果(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共有84位知名学者当选美国科学院新科院士,来自14个国家(地区)的21位学者当选2016年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在其新闻中认为这些当选人的卓越的原创性研究得到广泛认可。至此,美国科学院院士总人数达到2291人,外籍院士人数达到465人。 ...
王红阳院士、王林辉教授Cancer Cell发表lncRNA重要发现
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外泌体传送的lncARSR通过发挥竞争性内源RNA(ceRNA)作用,在肾癌中促进了舒尼替尼(Sunitinib)耐药。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王红阳(Hong-yang Wang)院士及长征医院泌尿外科的王林辉(Lin-Hui Wa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王红阳院士长期从事恶性...
四院士为肿瘤防治支招
郭刚制图 1995年,由中国抗癌协会倡导发起,并确定将每年的4月15日~21日规定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为“颠覆癌症·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癌症,这一牵动每个人最敏感神经的词汇,时至今日仍然“威力无穷”。不过,随着对癌症发病机理认识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药物在抗击癌症的道路...
叶玉如院士:发现老年痴呆新疗法
由香港科技大学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科学家们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叫做IL-33的蛋白可以逆转小鼠阿尔茨海默病样的病状和认知功能下降。这项研究发表在4月18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叶玉如(Nancy Y Ip)教授,及格拉斯哥大学感染、免疫与炎症研究所的Eddy Liew教授是这项研究...
曹雪涛院士Cell子刊发布表观遗传新成果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证实,H3K4me3去甲基化酶Kdm5a通过结合p50来抑制SOCS1是自然杀伤(NK)细胞激活的必要条件。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3月31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曹雪涛现任职浙江大学医学院、中...
美国院士挑战DNA编码规则
A、C、G和T——代表四个化学碱基,存储着DNA中的信息。一系列这样的四个碱基,以一种特定的顺序进行重复,定义了一个有机体。在更短的基因组序列中,三字母的密码子代表着20种经常使用的氨基酸当中的一个,64个三字母密码子中有三个终止密码子。这些氨基酸是执行许多功能的蛋白质的构建模块。例如,丙氨酸可以由三字母的密码子GCU表示,半胱氨酸可由三字母的密码子U...
刘昌孝院士:2016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预测
推进医药产业供给侧改革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投资100亿元用于新药创制,企业投入300亿元,总计高达400亿元。其创新成就有四个特点,一是重视生物技术药物、抗感染、心血管、消化系统和抗肿瘤新药研发;二是由于原创水平低,获批新药预期在近期很难带来巨大效益,特别是很热的替尼类药物,更难抵御国外同类、同靶点药物市场;三是研发的...
刘昌孝院士:生物医药全面开花
个体化治疗和免疫疗法成创新热点 201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审批的个性化药物仅占21%,2015年增长至28%,其中抗肿瘤药物增长至35%。这与业界对个性化药物优先审批有关。针对遗传性罕见病的新药的批准数量也在扩增,这反映了基因组学和个性化药物的进步。 数据分析认为,2016年,新研发的...
陆道培院士获CIBMTR杰出服务贡献奖
此次将“杰出服务贡献奖”授予陆道培院士,是由于“他在发展中国家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在骨髓移植领域上突破困难和挑战取得的杰出贡献”。在隆重的颁奖仪式上,CIBMTR的负责人Mary M. Horowitz教授和Paul J. Martin教授为陆道培院士颁奖。陆道培院士在获奖发言时表示,他衷心地感谢大家,并表示没有对此时获得的成就感到满足,他希望引领中国造血...
T细胞先驱卡尔院士承认学术“使诈”
Carl June 随着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三次高调发表更正,宾夕法尼亚大学(Pennsylvania)的明星癌症科学家Carl June和他的合作者承认,他们并没有发明一个癌症突破性治疗的关键部分。 June曾经因为发明了一种新的利用工程免疫细胞治疗白血病而备受赞誉。这些细胞加入了能指导其攻击人的恶性肿瘤的DNA指令。 ...
【聚焦两会】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炮轰器械审批:世界最早做出 却8年后才拿到许可
“发展高端设备,是创新发展、汇聚新动能的重要方面,但目前需要国家加大支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陈和生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工作。据记者了解,高能所在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运行中积累了很多技术,可用于推动高性能医疗器械的发展,但困难很多。比如,高能所2008年就在世界最早做出一款可做乳腺癌早期筛查、早...
聚焦两会:程京院士,建议政府针对老年慢病防控迅速制定国医 治未病“黄帝计划”加速“健康中国”建设的推进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这些将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最终将严重影响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综合考虑目前我国的经济水平和人口形势,我们应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医学的突出优势,在传承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其科学性进行提升,制定一套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国民健康体系,针对老年慢病防控实现国医“治...
施一公院士再发表PNAS:蛋白酶体新研究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采用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解析了酵母内源性26S蛋白酶体(proteasome)的结构,揭示出了两种主要的构象状态。这些研究成果发布在2月29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与王丰(Feng Wang)博士是这篇...
《科学通报》:对话周琪院士-基因编辑的未来
基因编辑技术的飞速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CRISPR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人类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修饰基因组的能力. CRISPR技术来源于细菌本身对抗噬菌体的“免疫系统”. 这项技术利用单链引导RNA(sgRNA)和Cas9蛋白, 可以在体内和体外简单、迅速、低成本实现基因编辑. 2012年以来, CRISPR技术已经广泛地被全球应用于各个实验室, ...
清华施一公院士PNAS发表乙肝新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抗凋亡蛋白Bcl-2与乙肝病毒蛋白HBx之间的互作进行了结构与生物化学分析,研究结果发布在2月8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施一公研究组主要致力于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集中于肿瘤抑制因子...
两院院士评选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月19日在京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2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使公众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科技...
清华施一公院士发表2016开年Science文章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获得了分辨率为3.8埃的U4/U6.U5 三小核核糖核蛋白复合物(U4/U6.U5 tri-snRNP)三维结构,由此提供有关剪接体(spliceosome)组装和催化的新见解。研究结果发布在1月7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