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47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徐国良院士Nature发表表观遗传学新成果
表观遗传学修饰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调控基因的活性,而且这种修饰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DNA甲基转移酶(DNMT)介导的胞嘧啶甲基化是哺乳动物基因组最常见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在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等重要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TET家族的双加氧酶能够逐步氧化5-甲基胞嘧啶,由此实现去甲基化。 迄今为止,人们还不完全清楚胞嘧啶甲基化和去...
谢晓亮教授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自1970年成立以来,美国国家医学院就在健康、科学、医学以及相关政策的关键性事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与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国家工程院一道,提供了大量独立而客观的分析与建议,解决了许多和健康相关的复杂问题,也影响了公共政策的制订。能够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是对学者极高的肯定。这意味着他/她在健康和医药领域,取得了公认的杰出成就。 谢晓亮教授是室温下单分子荧光显...
高福院士谈韩春雨事件:是否有真正的科学发现才是关键
这几天,关于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的最新发现是否可重复实验的争议持续发酵,引发了科技界甚至普通公众的强烈关注。当众多网友和公众关注点落在“韩春雨是否造假”上时,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高福则表示,这并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13日,高福就此接受科技日报独家专访时说,对于这一事件要从三个层面来看:首先是科学发现是否真实,其次是问题出在哪里,最后才是大家热议的是...
周永茂院士:癌症治疗技术发展需要多方面力量
9月24日-26日,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展览会在陕西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会以“军民融合促进发展、科技创新改变未来”为主题,设置了信息系统、无人化平台、模拟与仿真、卫星资源利用、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八大领域,突出展现了前沿科技和两用技术,为军民融合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展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反应堆工程专家周永茂接受...
陈润生院士:中国精准医疗的现实与未来
自2015年奥巴马首次在国情咨文里提出“精准医学”概念以来,精准医疗建设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世界蔓延开来,各国纷纷开始追逐相关概念和产业。 中国也不列外。在2016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介绍,目前我国精准医学重大专项已经立项,并已通过两次评审,落实到60多个项目。 &ems...
周琪院士谈我国基因编辑研究的进展与挑战
近日,一些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宣布,将在今年内筹资1亿美元启动“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目标包括合成一个完整的人类基因组。一直以来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临床应用的技术和伦理问题还有诸多担心。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谈谈我国基因编辑研究的进展与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 1.下一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生命体的各种性状,包括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大都由基...
李兰娟院士:人工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我是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本职工作。”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氏人工肝系统”开拓者李兰娟从医40多年以来始终坚持的无悔的人生选择。从上世纪80年代投身肝炎治疗至今,李兰娟在重症肝病诊治领域取得了系列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以过硬的技术成功救治了数以万计的重症肝病患者。日前,记者走进李兰娟的办公室,倾听这位科研专家、“医学狂人”介绍人工肝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中国是肝病高发国...
清华施一公院士Nature子刊发表重要新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获得了26S蛋白酶体(proteasome)的原子结构,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7月18日的《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施一公研究组主要...
《转》访贺林院士:真正的价值是在遗传信息的解读上,也就是遗传咨询要做的事
2016年6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主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承办的2016浦江儿科论坛在上海浦东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教授和临床医生共1400余人一同见证了大会的盛大开幕。转化医学网重点关注了出生缺陷分子诊断新进展分论坛。并对演讲嘉宾进行了访谈。以下是对贺林院士的访谈内容,精彩内容请看现场视频。 转化医学网:现阶段预防出生...
洪国藩院士成功研发出低温封闭多级PCR技术 我国病原体基因检测精度达最高标准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研究员洪国藩经过长期DNA基础理论的潜心研究,成功研发出了低温封闭多级PCR(Lcn-PCR)技术,克服了普通PCR技术的自身缺陷,同时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并能排除环境的交叉污染。 据悉,该项发明成果已经以1000万的价格授权中瑞智慧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独占使用。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
詹启敏院士:精准医学在中国的正确落地方式
2016年7月9日,著名风险投资机构联想之星举办的联想之星WILL大会将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举行。活动将邀请众多行业和资本大咖进行主题分享与深度互动,共同探讨包括医疗的下一步发展趋势。 本次活动的嘉宾之一,中国精准医学的重要推动者詹启敏院士也将莅临会场,为听众带来精彩演讲。 詹启敏院士是著名的分子肿瘤学家,科研成果丰硕,在国内外都极具影响力。詹启敏院士2011年...
胡丙长院士:在家吃饭降低糖尿病风险
最近,哈佛大学T.H. Chan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与那些经常不在家吃饭的人相比,经常在家里做饭吃的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低。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PLOS Medicine》杂志的“预防糖尿病”专刊。 现在,越来越的人倾向于外出就餐,这可能包括食用快餐。有人表示担心,因为外出就餐的时候,饮食富含...
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与鹍远基因达成精准医疗战略合作(附金力院士、张鹍教授等人精彩对话)
2016年6月28日,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与鹍远基因公司正式签署了精准医疗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泰州市医药高新区举行。 泰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宣传部长卢佩民,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周继红,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复旦大学教授王久存,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兴栋,副院长袁子宇,鹍远基因董事长、约翰霍普...
刘彤华院士:七厘米载玻片上的医学人生,妇科肿瘤学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29年11月13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53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擅长淋巴结病理、消化道疾病病理、内分泌病理等的诊断,对胰腺肿瘤特别是胰腺癌的实验性基因治疗方式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开展了内分泌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胰头癌对胰内胆管环形壁内浸润”和“人胰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别获1...
孙燕院士:解读中美癌症死亡率趋势
1996 年,美国癌症协会(ACS)发布一项挑战:到2015 年,美国癌症死亡率降低50%。近日,CA杂志发表一篇文章,1990年至2015 年这25 年间,美国总体癌症死亡率平均降低26%(男性降低32%,女性降低22%)。(CA Cancer J Clin. 2016年5月13日在线版) 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这四个主要...
曹雪涛院士免疫细胞治疗研究项目获2016年度陈嘉庚生命科学奖并获百万奖金
6月1日上午,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上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为获奖科学家颁奖。 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共2项。“多复变中若干问题的解决”获得陈嘉庚数理科学奖,该成果在解决L^2延拓最优估计等多复变领域的若干重大问题方面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获奖人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周向宇研究员; “树突状...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与疾病作战永远没有尽头
中午12点18分,记者终于等来了身着白大褂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此时距离约访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两个小时。 “抱歉,刚好有个紧急的病人。”尽管日理万机,但具有运动健将体质的钟南山看上去还是比实际年龄小很多。 得知此次采访的缘起是因为荣获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钟南山打趣道:“之前五位获奖者都是各个领...
焦点访谈|周琪院士: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我们完全可能会去引领一条全新的道路 !
2016年5月30日上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5月31日晚,《焦点访谈》栏目策划一期“ 建设科技强国:担当与责任”为主题的节目,其中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周琪在采访中表示: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我们完全可能会去引领一条全新的道路。 科学技术是第...
中国四成男医生是烟民 看王辰院士如何粉碎与吸烟有关的谣言
2016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批复在北京中日医院设立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5月26日,在第29个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中日医院举办了世界卫生组织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启动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表示,在中国男医生中有40%的吸烟率,合作中心的建立,其中职责之一就是帮助中国医生戒烟。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