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280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The Lancet子刊】仅靠中国数据支撑的抗癌药物能否通过FDA审批?

2022-02-08

上周五,Pazdur 在《The Lancet Oncology》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Importing oncology trials from China: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s?”他在文中表明,仅以单一境外国家收集的数据为支撑,在审批药物的时候会有一些特殊考虑。 他特别指出,礼来制药和信达生物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以评...

【Nature】实现“1+1>2”的效果!筛选1.8万种药,发现新的抗病毒药物组合对SARS-CoV-2非常有效

2022-02-08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治疗COVID-19的强大的抗病毒药物组合。将Brequniar药物与remdesivir(瑞德西韦)或molnupirvir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均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紧急用途),可抑制人类呼吸道细胞和小鼠体内的SARS-CoV-2病毒,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和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本周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

【Nature子刊】除了饮食,基因也会影响我们的肠道健康

2022-02-07

近期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题为“Combined effects of host genetics and diet on human gut microbiota and incident disease in a single population cohort”的一项新研究为我们的基因对我们肠道健康的影响及其在塑造我们的肠道菌群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而全面的见解。 ...

【Nature子刊】重要发现!这两种癌症药物的联合使用,使得胰腺肿瘤可以通过免疫疗法治疗

2022-02-07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肿瘤,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小鼠临床前的动物模型中,一组研究人员现在发现了一种方法,利用两种癌症药物的靶向组合,使胰腺肿瘤可以通过免疫疗法治疗。研究人员相信,这种有前途的联合治疗方法也可以被证明对其他类型的癌症有效。 这项新的研究发表在《Nature Cancer》上,发表了一篇题为“Selective multi-kinase inhibitio...

斯微生物李航文:全面评估自身优劣势、有针对性改进才能在mRNA赛道上保持领先

2022-02-05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逾两载,病毒不断迭代变异,传播力显著增强。面对奥密克戎毒株席卷全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一个国家和地区需要强大的免疫屏障和医疗资源,才能抵御奥密克戎变异株等的威胁。 在中国,mRNA疫苗研究起步较晚。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政府布置了五条技术路线,mRNA疫苗为其中之一,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促进了国内mRNA疫苗的快...

【Nature子刊】看眼睛就能识别心脏病?

2022-01-27

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人工智能(AI)系统,可以分析在眼镜店或眼科诊所常规就诊时拍摄的眼部扫描,并识别心脏病发作高风险的患者。 医生已经了解到,视网膜中微小血管的变化是更广泛血管疾病的指标,包括心脏的问题。 在由利兹大学领导的研究中,深度学习技术被用来训练AI系统自动读取视网膜扫描,并识别那些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有可能心脏病发作的人。 深度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算...

【快讯】AI有助于罕见病研究!Gentogene与Insilico共同寻求NPC治疗法

2022-01-21

C型尼曼-匹克病(NPC)是一种基因突变(NPC1基因和NPC2基因)导致的遗传性神经鞘磷脂沉积病,这两个基因的功能都是提供遗传讯息,制造特定的蛋白质。若细胞中缺乏其中任一蛋白,就会造成脂质的异常堆积,从而引发NPC症状,如: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VSGP),肝脾肿大,间质性肺病等。 这种疾病较为罕见,且预后不良。大约每12万例新生儿中发生...

表观遗传学研究利器——ATAC-seq技术,高效探索染色质开放区

2022-01-21

1. ATAC-seq可以得到实验时点全基因组染色质开放信息,RNA-seq可以得到同一时点的基因表达信息,将两个组学数据联合分析,可以获得该时点下影响基因表达的的上游调控区域,寻找到影响基因表达的潜在TF(Transcription Factor)。 2. 通过对比不同细胞或者相同细胞在不同阶段的组学数据,可以对比出基因表达调控的差异。 3. 通过CUT&Tag...

【Science子刊】一种以前未知的基因突变——BAG5,会引发无法治愈的心脏病

2022-01-20

来自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基因突变,可以导致一种被称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无法治愈的心脏疾病。这种名为BAG5的基因对于钙离子在心肌中的运动非常重要(钙离子驱动心脏泵血)。好消息是,研究人员还找到了一种通过新型基因治疗来修复突变的方法,证明了这种毁灭性疾病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 心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器官,平均每天跳动10万次。然而,阻止心脏有效泵血的情况会引起严重问题,最...

【Nature子刊】感染新冠后为何嗅觉失灵?研究表示是基因的锅

2022-01-19

2022年1月17日,23andMe公司的研究小组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The UGT2A1/UGT2A2 locus is associated with COVID-19-related loss of smell or taste“。文章指出,新冠感染者嗅觉味觉失灵的症状,与嗅觉上皮细胞中,两个嗅觉基因附近的一个基因位点有关。 ...

【Nature子刊】如何做到减脂不减肌?抑制一种酶的活性可以治疗肥胖症

2022-01-18

Nature MetabolismHistone deacetylase 6 inhibition restores leptin sensitivity and reduces obesity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5-021-00515-3 当小白鼠或人体内多余的...

【AACR子刊】发现一种与结直肠癌相关的重要细菌蛋白,有望开发预防药物!

2022-01-17

根据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的研究,引起常见食物中毒症状的细菌菌株往往含有一种毒素,这种毒素会损伤肠道细胞中的DNA,潜在地引发结肠癌。 这一发现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全世界每年大约200万新发结直肠癌病例中,有一些来源于短暂的、看似轻微的食物中毒事件。它还指出了未来通过中和新发现的毒素UshA来生产预防结直肠癌的药物的可能性。 相关研究结果题为“Bacterial...

【ACS】变废为宝!大肠杆菌也能制药,抗癌、抗寄生虫、抗菌的天然苯并恶唑就靠大肠杆菌了!

2022-01-17

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化学工程系Artie McFerrin项目(是美国规模最大、得到充分认可的项目之一)的助理教授朱学军(Xuejun Zhu,音译)博士与研究生欧阳焕荣(Huanrong Ouyang,音译),以及两名本科生Joshua Hong和Jeshua Malroy正在利用大肠杆菌生成天然的苯并恶唑,希望为未来的药物研发开发出一种更有效、更环...

【Science子刊】CAR-T疗法如何更“牛”?双受体T细胞:有望减少癌症复发并提高免疫疗法的有效性

2022-01-17

尽管使用T细胞治疗的患者缓解率很高,这些T细胞在实验室中被认为是精英癌症战士,但仍有相当多患者的癌症总是会复发。 据估计,CAR-T细胞疗法——突破性的癌症免疫疗法——有30%到40%的持久缓解的成功率。这意味着相当多的病人没有这么幸运。为了提高成功率,世界各地实验室的医学科学家正在寻找使CAR-T细胞癌症治疗更有效的方法。 CAR-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最初是...

【Nature子刊】研究人员确定了肿瘤形成的关键信号通路!

2022-01-17

由柏林查理特医科大学和法兰克福大学领导的多学科研究团队通过研究淋巴瘤患者的基因变化,发现了一种有关疾病发展的关键机制。该项研究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题为:“Genetic alterations of the SUMO isopeptidase SENP6 drive lymphomagenesis and genetic instability in ...

【Nature子刊】躺着就能瘦?减肥人士的福音:删除PANX3基因就可以了

2022-01-16

这听起来太好了,甚至有点令人难以置信:阻断与肥胖有关的基因,从而引发身体脂肪的大幅减少。 虽然这一技术目前还不能应用于人类,但根据西方舒立克医学与牙科学院Silvia Penuela领导的一个解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团队的新发现,这一技术可能离人类更近了一步。 该研究团队发现,删除雄性小鼠的特定基因后,脂肪会减少,肌肉质量会增加,相当于每天锻炼1小时,每周锻炼5天,持续...

【Nature子刊】人工智能提供了一种更快预测抗生素耐药性的方法,时间可提前长达24小时!

2022-01-16

抗生素耐药菌在全世界呈上升趋势——瑞士也不例外。每年,仅在瑞士,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就会导致至少300人死亡。快速的诊断检测和抗生素的靶向使用在遏制这些抗生素耐药性“超级细菌”的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确定哪些抗生素对特定病原体仍然有效通常需要两天或两天以上的时间,因为来自患者样本的细菌首先必须在诊断实验室中培养。由于这种延迟,许多医生最初用一类被称为...

【Nature子刊】记性不好,总爱忘事?这其实是一种学习形式!

2022-01-14

在生活中,我们创造了无数的记忆,但其中许多我们会忘记,为什么? 人们普遍认为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但与此相反,科学家认为“遗忘”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他们认为这可能代表着一种学习形式。 新理论背后的科学家们,在国际杂志《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上的“Forgetting as a form of adaptive engram ce...

【Nature子刊】为什么对甜食欲罢不能?肠道决定了大脑对糖的偏好

2022-01-14

虽然味蕾无法分辨出天然糖和人造甜味剂的区别,但肠道里的细胞却可以在几毫秒内将二者的不同告知大脑。 20年前,科学家们摘除了小白鼠的味觉感受器。他们惊奇的发现,即便失去了味觉,小白鼠依然能以某种方式识别天然糖和人工甜味剂。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最近,杜克大学医学院医学和神经生物学副教授Diego Bohórquez带领的科研小组找到了...

【Nature子刊】太狡猾了,“抗癌神药”PARP抑制剂也能让癌细胞逃脱! 研究揭示癌细胞如何抵抗靶向治疗的秘密

2022-01-14

科学家揭示了癌症是如何抵抗PARP抑制剂的,PARP抑制剂是一种用于治疗全球数千名患者的精准药物。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科学家称它为: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药物可以转化成对抗各种癌症的“万能武器”。 他们的研究发现,一些癌细胞可以通过去除附着在其DNA上的PARP蛋白质来逃避PARP抑制剂的影响。 研究人员相信,现有的药物——包括治疗酒精成瘾的药物——可能会通过阻止癌细胞去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