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45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Cell子刊】“药界传奇”二甲双胍的克星居然来自肠道微生物!
众所周知,肠道菌群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药物的功效或引起不良反应,从而导致人们对药物的个体差异反应,因为肠道菌群可以通过产生一些可被人体吸收,或进入循环和周围组织的生物活性代谢物来改变药物反应,甚至改变药物的信号传导途径。近日,有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丙酸咪唑会抑制二甲双胍的降血糖作用,并揭示了其中的机制。 该研究于8月11日发表在《细胞代谢》杂志上...
【Science子刊】封面文章: MIT开发工程化微粒强化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中干扰素基因(STING)信号刺激剂的激活,能产生强大的抗肿瘤反应。尽管STING激动剂的局部给药有望用于癌症免疫治疗,但为达到疗效,给药方案需要数月的频繁肿瘤内注射,这会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多次肿瘤内注射也会破坏肿瘤的微环境和血管网络,从而增加转移的风险。对此,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最近开发了一种工程化微粒,只需一次注射就可在适当的时间间隔释放激动剂,并在多种...
【Cell】完全消除肿瘤!抑制这种蛋白能大大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T细胞作为人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检测和破坏肿瘤细胞的能力,但是肿瘤可以在其自身和周围产生抑制性免疫环境,从而将T细胞维持在抑制状态。近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小鼠研究发现,通过阻断TREM2蛋白可以增强标准免疫疗法药物的作用,甚至完全消除了肿瘤。该研究或许可以揭示使免疫疗法对更多癌症患者有效的潜在新方法。 这项...
【Cell子刊】大突破!“黑盒子”神经干细胞移植成功修复脊髓损伤!
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研究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热点,而长期以来,利用干细胞恢复患者因脊髓损伤(SCI)而丧失的功能,也一直是科学家和医生的雄心壮志。在美国,每年有近18,000人患上SCI,另有294,000人患有SCI并伴有某种程度的永久性麻痹或身体机能减退,例如膀胱控制困难或呼吸困难。在一项新研究中,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成功...
【Science子刊】短压皮肤即可输送药物!新加坡科学家开发无痛新方法!
透皮药物递送使用化学、物理或生化增强剂来穿越皮肤屏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开发出化学和生物化学增强技术,以破坏用于输送大型亲水性药物的角质层(SC)。另一项技术值得一提的是微针(MN),医美中也算是“家常菜”了。然而,由于它们的尺寸小,可递送的药物量通常在微克的范围。另一种技术是超声介导的TDD,它会产生声振荡压力波。虽然超声介导的TDD已被证明是有效的,但它受复杂...
【Science子刊】】1小时内就可检测乳腺癌!便携式细胞分析仪准确率高达100%!
即使在最理想的条件下,准确、及时地对癌症进行诊断和分型也并不简单,而在发展中国家可能面临缺乏专家和设备的问题,组织活检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得到结果,这大大阻碍了癌症在早期诊断和后续治疗。为此,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名为CytoPAN的自动图像细胞仪系统,该系统可以利用细针穿刺获得的样本,并在1小时内准确检测出乳腺癌并识别其亚型,实现了乳腺癌的快速诊断。 该研究由美...
【行业动态】Target Cancer基金会启动针对罕见癌症的精准医学研究
Target Cancer基金会是该研究的赞助方,该基金会通过资助创新研究,促进合作以及提高科学家,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识,并直接支持癌症治疗前沿的计划。在短短的五年中,由Target Cancer基金会发起的研究已在Nature等主要期刊上发表,并已翻译成多项临床试验,给先前没有治疗选择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
【Science子刊】中科院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开发胃癌检测微流控芯片
癌细胞的分离和表征对于腹膜转移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癌细胞的含量低,传统的检测方法灵敏度较低,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SIA)和香港城市大学(CityU)的研究人员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共同开发了一种光诱导电动力学(OEK)无标记分离和表征胃癌细胞的微流控技术,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有效性和灵敏度,能快速地检测腹膜转移并获取细胞的电...
【Science子刊】秀丽隐杆线虫为人类抗衰老带来新希望,VRK-1蛋白是关键!
秀丽隐杆线虫和人类有很多相同的基因,且寿命较短,一般只有2周左右,其短期内的寿命变化,可作为人类抗衰老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近期,有研究人员利用秀丽隐杆线虫,对监测细胞能量的两种蛋白质进行修复,来调控细胞内线粒体的呼吸作用,结果发现它的寿命大大延长。而人体细胞内也存在这些蛋白质,这为抗衰老药物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性。 该研究由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生物科学系教授...
【Science子刊】癌细胞为了转移长出“手指”!高侵袭性肺癌前导细胞“手指”更长
在侵袭性肿瘤中,存在“前导细胞”和“跟随细胞”,这两种细胞亚群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相互协作。近期,有研究团队发现,一种叫做丝状伪足的微小“手指”状突起会驱动肺癌细胞的侵袭行为,且前导细胞比跟随细胞具有更长的“手指”。依据这一发现,他们开发出了一种创新技术,能分离前导细胞和跟随细胞。这对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由埃默...
【Science子刊】掉头发,不用怕!调节基因表达的小分子microRNA 可促进毛发再生!
近日,来自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促进毛发再生的microRNA (miRNA)。该miRNA名为 miR -218-5p,在调节毛囊再生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未来药物开发的候选药物。 头发的生长取决于毛乳头(DP)细胞的健康状况,毛乳头细胞调节着毛囊的生长周期。目前治疗脱发的方法既昂贵又无效,从侵入性手术到...
【Cell子刊】一种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效果优于二甲双胍和恩格列净!对30万种化合物高通量筛选得出!
早在2014年,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AB)的研究人员发起了一项人体试验,糖尿病患者会使用维拉帕米(降压药),因为他们有临床前证据表明该药物可以降低TXNIP(一种可以破坏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这项研究得出的结果有好有坏,但是同一组UAB研究人员继续追一种想法,即靶向TXNIP基因可能是治疗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可行策略。 美国...
Cell重磅:黄超兰课题组与合作者利用新型绝对定量质谱法揭示CD3ε的多重信号转导功能
2020年7月29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黄超兰团队,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许琛琦团队、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惠恩夫团队,联手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Multiple signaling roles of CD3ε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AR-T cell therapy”的论文,该研究通过开发基于质谱的绝...
【Lancet子刊】人工智能算法识别前列腺癌精确度高达98%
2020年7月27日,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和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数字健康》(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该研究表明,迄今为止,使用人工智能(AI)程序识别和表征前列腺癌是准确性最高的。 UPMC Shadyside的首席病理学家和病理学副主席、匹兹堡大学的生物医学信息学教授、该研究的资深作者...
【Cell子刊】新发现:高可塑性细胞状态揭示了癌细胞的耐药性机制
长期以来,癌症对化疗产生耐药性一直是实现其持久缓解或治愈的主要障碍。虽然化疗后肿瘤可能会很快缩小,但很多时候它们最终还是会长回来。 科学家们曾经认为,肿瘤中独特的基因突变是耐药性的基础。但他们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癌细胞的其他非基因变化,以解释它们的适应性。例如,癌细胞产生耐药性的一种方式是改变它们的身份。对激素阻断疗法...
【Science子刊】澳大利亚科学家开发新药,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副作用大大降低
目前的抗血栓药物存在一个主要的缺点:它们通过不加选择地阻断血小板功能来防止心脏病发作,但是却增加了大量出血的风险。虽然在疾病发作时给予像阿司匹林这样的药物,可以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但它们只在25%的病例中起作用,而且这些药物会引起严重的出血副作用。近日,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靶向血小板活化,能专门解决血液的病理性团聚,而不会干扰正常的止血...
【Science子刊】《科学信号》封面文章,揭示口腔细菌导致结直肠癌扩散的机制
先前有研究表明,严重牙龈疾病和结直肠癌之间存在联系,口腔细菌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到身体的不同部位,并与大脑、肝脏和心脏的严重感染、孕妇早产有关,且在结肠肿瘤中含量很高。近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常见的口腔细菌会导致结直肠癌细胞扩散,并揭示了其中的机制。研究人员表示,90%的癌症相关死亡是由于非原发性肿瘤或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引起的,因此这一发现...
【Lancet】同日发刊!中英两国新冠疫苗通过2期临床实验,安全且成功诱导免疫反应
与通常需要数十年的典型疫苗开发不同,开发预防COVID-19的疫苗已成为人类与病毒之间的竞赛。目前,全世界约有250种SARS-CoV-2候选疫苗正在研制中,包括mRNA疫苗、复制或非复制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和灭活病毒疫苗,其中至少有17种正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 2020年5月《柳叶刀》在线刊登了军事医学研...
【Science Advances】中美联合开发新的胞嘧啶碱基编辑器,消除了旁观者突变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CBE可以在目标基因座上实现有效的胞嘧啶到胸嘧啶(C-T)而没有双链断裂,但目前的CBE在其活动窗口内编辑了所有C,产生不希望的旁观者突变。当旁观者C与目标C相邻时,现有的基本编辑器将同时编辑两个C。 为了提高CBE的精度,研究人员将人APOBEC3G(A3G...
【Cell子刊】美韩科学家发现,高脂饮食+抗生素使患肠炎的风险高近9倍!
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和韩国首尔大学领导的研究人员发现,所有食用高脂饮食并使用抗生素的参与者罹患炎症性肠病(IBD)的风险是低脂饮食且近期没有使用抗生素史的人的8.6倍。脂肪摄入量最高的参与者患IBD的可能性是脂肪摄入量最低的参与者的2.8倍。该研究发表在《细胞》子刊《宿主与微生物》上。 高脂饮食+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