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2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PNAS:肿瘤细胞生长的新机制
2月10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常见的普通蛋白Mdm2其实在许多晚期癌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它在许多肿瘤生长过程中通过一种非常规途径发挥关键作用。 Mdm2(鼠双微基因2)是一种致癌基因,它的基因产物Mdm2蛋白在调节肿瘤抑制基因P53有效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P53的破坏性起调节作用。...
卢煜明教授PNAS揭示肝癌新发现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发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患者血浆中存在异常伸长和缩短的DNA分子。这项研究发布在了2月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Y. M. ...
PNAS:新发现两种帕金森的miRNA生物标记物
通过四个基因芯片研究的汇总分析,Rosalind Franklin大学医学和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两种miRNAs,可以作为帕金森综合症的生物标记物。 相比于对照组,HNF4A和PTBP1的mRNA在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血液中具有不寻常的表达水平,该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了《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
PNAS:揭秘癌症如何将“好细胞”转化为恶性细胞
近日,来自美国莱斯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锯齿状的蛋白质,其在肿瘤拦截细胞信号通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研究者表示,癌症可以利用一种鲜为人知的细胞信号元件来拦截细胞的交流过程从而实现将良性细胞转化为恶性细胞的目的。 研究者Eshel Ben-Jacob表示,我们发现,癌...
PNAS:糖尿病药物的免疫抗癌作用
二甲双胍是一类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特别适合于用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II型糖尿病,也就是肥胖II型糖尿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与某些抗癌特性有关联,回访调查也表明这种广泛应用的糖尿病药物可以使某些癌症患者受益。 但是为何二甲双胍如何能抗击癌症,科学家们至今还不是十分清楚。近期来自日本冈山大学免疫学系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mmune-mediated antit...
PNAS:网恋的婚姻更幸福
发表于最新一期《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的一项研究结果指出,网上相遇的情侣比线下相遇的伴侣,婚姻生活更幸福、离婚率更低。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芝加哥大学认知与社会神经科学中心的约翰·卡乔波教授(John Cacioppo)及其同事对2005年到2012年间结婚的19131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系统评估了参与者与其配偶相遇的方式...
PNAS:新型药物使胰腺癌细胞硬化从而抑制癌症转移
当前治疗癌症的疗法主要是杀灭癌细胞,但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型策略,即利用一种巧妙的方法让癌细胞硬化从而抑制其向机体其它区域转移,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PNAS上。 文章中研究者按照预期效应设计了一种筛选新型化合物的方法,并且鉴别出了一种可以有效抵御胰腺癌的新型化合物。研究者Douglas Ro...
中国研究人员PNAS绘制胃癌突变图谱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绘制出了中国人群胃癌(Gastric cancer)的突变图谱,并探讨了其对于预后和治疗的意义。研究结果发布在1月1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医科大学名誉校长郝希山(Xishan Hao)教授、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Wei Zhan...
PNAS:科学家发现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疟疾超级杂交蚊子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论文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西非国家马里发现了两种疟疾蚊子物种的杂交种,这或许会产生一种对经杀虫剂处理过的蚊帐具有抗性的“超级蚊子”。 文章中,研究者表示,环境的人为改变,即杀虫剂的引入...
PNAS:用表面声波可精准操控细胞
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发出一种新方法,通过表面声波来操控细胞,能把细胞放在精确位置,让它们分开、接近或接触而不会改变或伤害细胞。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在这一领域,光镊是黄金标准的技术,它能把两个细胞捕获到合适位置,但由于它们能量很高,往往会对细胞造成影响,有时还会伤害它们。”该校工程科学与力学系教授托尼·黄说。而声镊所用的声波能量很低,和现有...
PNAS:天凉为何爱感冒?
根据耶鲁大学领导的一项新研究,相比于人体的中心温度,普通感冒病毒在较低的温度下能够更有效地在鼻内进行自我复制。这一研究发现或许确证了存在争议的一个流行观点:在微冷的天气条件下人们更有可能患感冒。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鼻病毒(rhinovirus)是感冒的主要病因。研究人员很早以前就知道,...
PNAS:文章被拒,一定是坏事?
文章被拒,听上去真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呢。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谁又能说这一定是坏事呢?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的三名研究人员本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文章,称许多被拒绝的文章后来引用率都很高。 同行评审(peer review)是目前负责评价和孕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机制。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同行评审对科学评价很...
PNAS:多食红肉增加人类患癌风险的分子机制
一般认为大量食用红肉的人们患特定癌症的风险较高,然而对于其它食肉动物却并非如此。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调查了一种名为Neu5Gc的糖分子在促肿瘤发生上所发挥的作用,Neu5Gc分子在除人类外的大部分哺乳动物机体中都存在。 研究者表示,利用Neu5Gc糖分子喂养该分子...
PNAS:lncRNA可作为白血病预后标志物
最近,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中心- Arthur G. James肿瘤医院和Richard J. Solove研究所(OSUCCC - James)研究人员带领的一项新研究,描述了一种新的标志物,可能帮助医生为许多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老年患者选择毒性最小、最有效的治疗方法。AML好发于老年人,中位发病,年龄为65~70岁,35%新诊断的AML患者年龄≥75岁,三年...
PNAS:尿路感染的致病菌及其传播机制
研究发现,尿路感染可以在没有任何预兆的状态下发生。外加抗生素的有效性逐渐消失,治疗尿路感染会更加困难。 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会感染传播尿路感染的细菌,这是一个影响全球女性健康的关键性公共卫生问题。尿路感染导致患者无法进行正常工作,在美国每年约需支出35亿美元用在尿路感染急诊和医疗保健上。 有关该项研究成果的论文发表在本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PNAS:睾酮可能促发结肠癌
以往癌症的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非性别相关的特定癌症如结肠癌、胰腺癌和胃癌。科学家提出,这种趋势也许是由于雌性激素,雌激素等的保护效果而产生的,用来帮助预防肿瘤的形成。现在,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男性荷尔蒙睾丸激素可能是结肠癌肿瘤的形成因素。 助理教授James Amos-Landgraf的研究是观察雄性老鼠在正常水平下自然发生结肠癌的几率。当他移除了这...
【PNAS】人生逢九必出事?!
不少人喜欢在辞旧迎新之际给自己做个总结,再列出新计划。但最近有研究者发现,这种现象在即将跨入新一个十年的人身上会尤其突出。也就是说,每逢年龄到29岁、39岁、49岁……的人,往往会作出一些给人生带来巨大转折的决定,比如说开始跑马拉松,或是寻找外遇,抑或自杀。 这份报告最近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由...
PNAS:抗疟药物新发现
近日,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抗疟性质的化学药物,这种化学药物可能成为治疗疟疾的新药。 PNAS上发表过很多抗疟相关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发现了治疗疟疾的一些新方法。全球每年约有超过2亿人染上疟疾,引起疟疾的疟原虫已对大多数当前可用的药物产生耐药性。 “多数已发表的文章表明,...
卢煜明教授PNAS发表测序新成果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基因组和甲基化组测序方法,揭示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DNA的异常。研究结果发布在11月26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Y. M. Dennis Lo)教授。卢煜明教授是分子生物学的临床应用专家,尤其致力于人体内血浆DNA和RNA的研究。卢教授早在199...
PNAS:脂质纳米颗粒或可有效治疗细菌性胃溃疡及胃癌
幽门螺杆菌和胃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名为LipaLLA包含亚麻酸(一种植物油)的纳米颗粒,利用小鼠进行试验研究显示,相比标准的抗生素疗法,LipaLLA可以有效抵御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PNAS上。 研究者Liangfang Zhang博士表示,当前的幽门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