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99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华大基因王俊接受Nature、Science专访

1970-01-01

   王俊(Jun Wang)是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自从16年前在华大基因(BGI)成立之时加入到这一基因组测序大型机构以来,他参与完成了BGI一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测序亚洲人、大熊猫和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的首个基因组。自2007年起王俊成为BGI的负责人。但在7月17日,这一研究机构对外宣布王俊将会辞去他在BGI担任的首席执行官职务,转而从事人类智...

【盘点】Nature杂志2015年7月亮点研究速览

1970-01-01

时间定格在7月底,这个月Nature及其子刊有哪些研究亮点! 【1】封面故事:以成年斑马鱼为基础的骨髓移植系统 本期封面所示为人工培育出的用作一个新颖的、有竞争力的骨髓移植系统的成年斑马鱼。 “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HSPC)移植(通过骨髓或周边血液祖细胞的输入进行)在临床上被用来治疗血液和免疫系统的某些癌症和疾病,但我们对HSPC怎样嫁接...

潘滔教授Nature Methods发布RNA测序重大突破

2015-07-29

  来自芝加哥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实现高效定量高通量tRNA测序。这种叫做DM-tRNA-seq的技术适用于在所有生物体中开展tRNA研究。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7月27日的《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杂志上。   芝加哥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授潘滔(Tao Pa...

Nature子刊:决定生死的遗传学差异

2015-07-29

  我们每天都会吞入大量的微生物,但因为肠道有着成熟的免疫系统,我们并不会因此病倒。不过,肠道的防御能力是因人而异的。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一个问题,遗传学组成究竟是如何影响肠道免疫力的。   健康肠道具有各种各样的细菌,有些细菌帮助我们消化和处理食物,有些细菌则会引发感染。为此,肠道发展出了广泛的防御体系。肠道细胞能生产一系列抗菌分子...

Nature:癌症治疗新策略――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1970-01-01

        近日,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发文,他们在研究细胞如何重复利用合成DNA的"砖块"--核苷酸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治疗癌症的潜在治疗方法。   DNA复制和DNA损伤修复过程都需要以核苷酸为合成原料,细胞除了通过从头合成途径获得核苷酸,还会对来自死亡细...

Nature关注王立平博士新成果:人类如何成为万物之灵

2015-07-27

  神经科学家辨认出一个可能赋予人类心智包括语言在内的独特能力的大脑区域。当人类和猴子的大脑面对不同类型的抽象信息时,只有人类大脑中的这部分区域被激活。“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关于人类心智有何独特之处的强有力线索。”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家Gary Marcus表示。   由来自法国国家医学与健康研究院认知神经成像组的Stanislas Dehaene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分析了未受...

Nature关注:王俊卸任华大基因CEO

2015-07-27

         中国一家世界领先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受人尊敬的领导者上周突然宣布卸任。   根据7月17日发布在华大基因(BGI)网站上的一份声明,王俊将辞去他在BGI担任的首席执行官职务,转而从事人类智能研究。这份声明表示,他仍然隶属这一基因组学研究机构。王俊还在哥本哈根大学、奥尔胡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担...

Nature惊人发现:基因敲除技术的缺陷

2015-07-24

  当前一些基因组改造新方法在科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例如,采用CRISPR/Cas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删除某一基因遗传密码的组成部分,由此敲除掉这一基因。此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抑制基因翻译为蛋白质。两种方法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阻碍了蛋白质生成,因此可给生物体造成一些相似的影响。然而,有证据显示敲除或是阻断基因有可能会造成不同的后果。  &em...

Nature子刊:测序分析进入新阶段

2015-07-24

  高通量测序平台产生的读取数据大多比较短,容易丧失遗传学变异的相位信息,但有时候了解这样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怎样才能拼接好这些短序列呢?这是测序分析进入的一个新阶段。   定相(Phasing)分析旨在确定测序读取彼此是如何连接的。对于人们广泛使用的短读取测序而言,定相分析一直比较困难。一般的定相方法依赖于计算机模拟,主要是与大型数...

Nature Medicine:大多数常见的淋巴癌有希望实现精准医疗

2015-07-24

  在临床2期实验中,具有活性B样细胞(ABC)亚型的DLBCL患者比生发中心B样细胞(GCB)亚型的DLBCL患者具有更好地应答性。该实验是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和加州森尼维尔市的Pharmacyclics共同进行的。   淋巴瘤是由异常增殖的白细胞造成的,其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DLBCL是一种具有侵略性的淋巴瘤,其生...

NatureMedicine:免疫疗法带来治愈血癌新希望

1970-01-01

近年来,免疫疗法逐渐成为治疗癌症的一种重要方法。本周的Nature Medicine杂志发表了利用免疫疗法有效治疗癌症的最新成果。病人自身的免疫细胞经过基因水平的处理后,可以靶向进攻癌细胞。该方法在难以治愈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试验中取得显著效果,为战胜癌症带来希望。 在这项临床实验中,20位癌症病人先接受了自身干细胞移植,之后再被注入数量大约为2.4x109的被修...

Nature子刊:对抗超级细菌的最新武器

2015-07-23

  最近有研究发现,一种特殊的合成糖可能是对抗超级细菌的新武器。来自昆士兰大学和昆士兰生物科技公司Alchemia的一组科学家,发现了一类潜在的新抗生素,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细菌所产生的糖分子。这种新的抗生素,细菌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而耐药性是对抗超级细菌泛滥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项研究,是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分子生物科学研...

Nature:揭示癌症特有的致命弱点

2015-07-23

         通过研究细胞回收利用DNA基本构件的机制,来自Ludwig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潜在的癌症治疗策略。他们发现正常的细胞具有一些高度选择性的机制,确保了利用来生成新DNA链的化学构件——核苷酸不会携带一些额外的、有害的化学改变。科学家们还发现,某些类型的癌细胞没有这样的选择性。这些细胞将一些化学修饰核苷酸...

陈竺、陈赛娟院士Nature Genetics发表肿瘤研究新成果

1970-01-01

   由上海交通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称,他们采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绘制出了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KTCL)基因组学图谱。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7月20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的陈赛娟(Sai-Juan Chen)院士、陈竺(Zhu Chen)院士及...

Nature子刊:新技术给生物制药带来质的飞跃

1970-01-01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外源蛋白最接近其天然构象,是生产重组蛋白药物的理想系统。其中,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是目前基因工程制药中最常用的表达系统。不过这一系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局限。 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糖基化工程技术,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制造出更有效的药物。这一成果最近发表在顶级期刊Nature Biotec...

陈新杰教授Nature发布线粒体研究重大发现

2015-07-22

  来自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发现了一条新的线粒体介导细胞死亡信号通路,并揭示出了抑制线粒体介导蛋白质稳态应激及细胞死亡的一个胞质溶胶网络。这些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20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华人科学家、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陈新杰(Xin Ji...

北大、中科院Nature子刊发表光遗传学重要成果

1970-01-01

   疼痛不仅是一种感觉,也会影响人的情绪。慢性痛患者常会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加重患者的痛苦。已知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与疼痛的感觉分辨和情绪体验有关。不过,人们对这一过程中的具体机制还知之甚少。 北京大学和中科院的研究团队发现,mPFC中的前边缘皮质与慢性痛有关。慢性炎症痛通过Cdk5使PL兴奋性神经元失活,促进了痛觉感知和焦虑。这一成果...

Nature医学:临床癌症免疫治疗传重大捷报

1970-01-01

   近年来,免疫疗法成为了一种有前景的癌症治疗方法。遗传改造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靶向肿瘤,现在这一策略在对当前无法治愈的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取得了重大成功。相关的研究结果发布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患者在接受了自体干细胞移植后,体内再度被输入大约24亿个遗传改造T细胞。20名晚期患者其中...

Nature子刊:miRNAs是血脑屏障的保护者

1970-01-01

   且不论潜在的损伤机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情况都会显示一定程度的血脑屏障(BBB)受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血管损伤起始的最早事件,是由中风、动脉粥样硬化、外伤或是脑部感染引起的炎症造成的。现今,microRNAs(miRNAs)已成为一类基因表达的调节子。然而,神经炎症与脑内皮细胞中miRNAs表达之间的关系仍然未知。此前的研究表明,在神经炎症的体外和体...

清华颜宁教授本月连发Nature、Science文章

1970-01-01

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称,她们利用脂质立方相结晶法和微聚焦X射线衍射法,揭示出了葡萄糖转运蛋白识别及转运配体的分子基础。研究结果发布在7月15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清华大学的颜宁(Nieng Ya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2007年作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的颜宁受聘于清华大学医学院,成为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回国的几年间,颜宁教授研究组主要聚焦于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