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向人类“头移植”发出终极挑战 哈医大学者将尝
18日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悉,哈医大二院任晓平教授宣布,将带领他的团队尝试首例灵长类动物脑部移植,进而向医学最前沿的人类“头移植”发出终极挑战。
Nature综述:如何用CRISPR进行癌症研
CRISPR/Cas9系统可以很容易地改写多种生物的基因组,这一技术很快如风暴一般席卷了整个基因组工程领域。可想而知,以CRISPR/Cas9为基础的各种应用也将为癌症遗传学领域带来一场变革。
NatureImmun:糖尿病治疗药物可增强免
近日,来自Pasteru和Inserm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成功地促进了免疫细胞向肿瘤组织的浸润过程,在肿瘤组织内部诱导了免疫系统应答,阻断了肿瘤生长。
SaferGene首推Uni-DMX ,使Il
2015年6月15日,专注为基因组分析提供硬件及软件一体化私有云计算解决方案的新兴公司 SaferGene 宣布,推出全球第一款基因数据生产提速产品Uni-DMX,该产品可同时支持10台Xten或30台Hiseq2500的数据生产需求,同时计划在下个月推出全新的全基因组分析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与科研机构安全、快速、自动便捷地完成基因组分析,新方案将显著降低IT与人工成本。
科学家发现如何恢复机体天然免疫力来抵御癌症
近日,在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Nature Immunolog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巴斯德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其可以增加免疫细胞向肿瘤中的渗透,随后其就可以诱导机体免疫系统阻断肿瘤的生长;研究者表示,如果结合当前的免疫疗法会使得这种新技术更加有效地破坏癌细胞。
阻断特殊组蛋白或可有效抑制黑色素瘤的发展
一项刊登在Molecular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奈山医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黑色素瘤患者机体中控制促生长基因表达的蛋白如果处于较高水平,那么这些个体或许更不易生存下去。
科学家阐明引发男性不育症的根本原因
卡罗琳学院的研究者最新研究发现,男性不育或许和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症直接相关,该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非自愿不生育是常见的,而且在所有不育的男性中占到了一半,尽管男性不育存在很多原因,但目前研究者并无定论。
同济大学王启刚教授团队取得多功能纳米生物探针研
纳米凝胶,即纳米尺寸的凝胶,是高分子通过化学/物理交联形成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颗粒,广泛应用于在药物传输、生物成像应用中。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凝胶既有凝胶体系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点,又能结合无机纳米材料的功能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JCI:“守卫”变“杀手”都是p53惹的祸
近日,来自美国德克萨斯MD安德森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JCI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DAPK1蛋白对于携带TP53基因突变的乳腺癌和其他类型癌细胞的生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中山大学Nature子刊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研究人员证实,G蛋白偶联受体(GPCRs)重要调节蛋白β-Arrestin1通过炎症介导的Akt信号推动了肝细胞癌变。这些研究成果发布在6月16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中国学者解析肝癌中的lncRNA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祝哲诚(Z Zhu)博士领导研究团队,对HCC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在HCC中鉴定了一种长非编码RNA(lncRNA),上调它会促进肿瘤转移,导致预后情况差。这项研究发表在六月十五日的Oncogene杂志上。
由MERS引发对传染病实验室诊断的“再认识”
近日,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日益发酵,韩国卫生部门6月17日通报MERS确诊患者162人,死亡人数增加至20人,致死率达12.3%。
复杂、大型的基因组分析将更简单
最近,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EMBL-EBI)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可研究多重基因变异对不同性状的影响。这种新算法发表在最近的《Nature Methods》杂志,能够同时对多达500,000个人和许多特征,进行遗传分析。
解决基因组学重要挑战的新工具
DNA污染风险,是单细胞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组装的一个重要挑战。最近,来自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DOE JGI)的一个研究团队,首次开发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可快速、自动地去除基因组草图中的污染序列。他们开发的这种工具称为ProDeGe (Protocol for Decontamination of Genomes),发表在六月九日的Nature旗下子刊《The ISME Journal》。
诺奖得主Nature光遗传学重大成果:如何赶走
发表在6月17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证实了记忆的治疗力量,科学家们发现人为地重新激活储存着快乐记忆的神经元可以抑制压力诱导的抑郁。
Cell:CRISPR揭示惊人发现,百种蛋白都
我们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懂得利用磷酸化作用――通过添加磷酸基团这一化学标记来控制蛋白质的功能和命运。尽管人们已充分了解了在细胞内起作用的大多数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一些细胞外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却仍然是个谜。然而从伤口愈合到骨形成,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很大程度上却依赖于在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
女人为何活得比男人长,也许干细胞能回答
在男人和女人“谁活得更久”这场终极战争中,女人通常是最后的赢家。这种寿命上的性别差异,不仅是在人类中,在大多数哺乳动物中也是如此。衰老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干细胞功能的衰退,那么问题来了:干细胞衰老是否也存在性别差异?而且这是否也是疾病与寿命出现变化的一个成因?
Cell公布最新埃博拉基因组测序结果
虽然埃博拉爆发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但这场疫情并未结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人们去解答。为此,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美国疾控中心(CDC)、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等研究机构测序了两百多个埃博拉病毒样本的基因组,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分析。这项研究发表在六月十八日的Cell杂志上,展示了病毒在这么长时间里发生的改变。
Cell、Science同日发布艾滋病研究重大
由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国际艾滋病疫苗行动组织(IAVI)和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们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在小鼠中证实TSRI设计的一种候选实验疫苗可以刺激免疫系统的活性――这是阻止HIV感染的必要条件。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出一种有效的艾滋病疫苗提供一些关键的信息。
Cell颠覆传统认知,命运早定的干细胞
人们通常认为成体神经干细胞具有发育为多种类型脑细胞的能力,然而根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事实上在出生前这些细胞就被预先编程来生成非常特异的神经元类型,至少在小鼠体内是如此。这项研究发表在6月18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