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微芯片拟应用于隐形眼镜等医疗领域
近期《纳米快报》报道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3D打印技术解决了微芯片的应用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未来医疗仪器的发展。
低脂饮食对乳腺癌患者更有益
周五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低脂肪饮食可以延长一些乳腺癌患者的生命。“三阴性乳腺癌”难以治疗,可通过干预生活方式来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期。
新基因突变有助阐释乳腺癌发展过程
在2014年12月12举行的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上,Magee女性研究所 (MWRI)和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UPCI)公布了一项研究: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由两个单独的基因融合而成的新基因。新发现的这种遗传改变会引导我们深入研究个体化用药。
骨细胞或帮助孩子进行面部畸形矫正
我们的骨骼很聪明,它知道过了青春期的时候要停止生长,并从那时起骨头会保持其形状并开始愈合。
PNAS:尿路感染的致病菌及其传播机制
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会感染传播尿路感染的细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本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癌细胞亚型分类模型有助肿瘤个性化治疗
伍斯特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统计模型,这种模型通过使用高级算法分析活检样本中的基因表达数据,来识别实体瘤中各种基因亚型的癌细胞。识别结果可以帮助找到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并指导今后的研究。
【重大突破】CRISPR可启动任何基因
麻省理工的科学家们对目前最热门的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9进行了改造,这一成果发表在十二月十日的Nature杂志上。现在,人们可以用这一技术在活细胞中有效启动任何基因。
EMBL科学家发布新荧光标记技术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的科学家们在12月8日的《Nature Methods》上发表了一种新标记技术,为人们揭示了小鼠神经系统的更多细节。研究者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很方便的使用各种人工标记,拓展自己的研究范围,提高荧光成像的分辨率。
最佳辅助性化疗时机或可改善直肠癌预后
先前的研究已经评估了辅助性化疗(AC)的时机对早期结肠癌生存率的影响。然而,目前对直肠癌最佳的辅助性化疗时机(TTAC)还不是很清楚。近日,学者发现,尽早的启动辅助性化疗可改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近期的Clinical Colorectal Cancer杂志上。
Nature:外显子测序找到罕见基因突变
来自Broad研究所、麻省总医院等知名生物医学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称为APOA5的基因发生罕见突变,会增加个体早期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这些突变能令APOA5 基因失去作用,同时增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
PNAS:睾酮可能促发结肠癌
以往癌症的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非性别相关的特定癌症如结肠癌、胰腺癌和胃癌。科学家提出,这种趋势也许是由于雌性激素、雌激素等的保护效果而产生的,用来帮助预防肿瘤的形成。现在,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男性荷尔蒙睾丸激素可能是结肠癌肿瘤的形成因素。
默沙东乳腺癌药物Keytruda进入中期实验阶
制药商默沙东周三称,一种新药Keytruda在对常见恶性乳腺癌取得早期研究进展后,计划将这种药物进行更大范围内的病人测试。 目前,Keytruda药物经测试对7种类型的癌症有较好作用。
Lancet子刊:索拉非尼联合依维莫司治疗进展
之前的研究结果显示索拉非尼(Sorafenib)治疗不可切除的进展期和转移性骨肉瘤很有潜力但有效活性短暂。该治疗失败归因于mTOR通路,因此添加mTOR通路抑制剂或可克服。意大利Candiolo癌症研究所等处的肉瘤协作组研究者进行了一项试验,发现索拉非尼联合依维莫司(Everolimus)具有进一步治疗标准治疗后进展的、不能手术的、高级别骨肉瘤的活性,但试验未达到预期的无进展生存率目标,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12月11日的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上。
一种水凝胶注射心肌有望用于晚期心衰患者
AHA科学年会的一项报告表明,Algisyl-LVR水凝胶注射直接注射入左心室心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并且可改善晚期心衰患者6个月时临床终点。
2014全球新突破基因技术大事记
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运用基因技术在基因制药、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技术方面取得的革命性成果,极大地改变人类生命和生活的面貌,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所带来的商业价值更是无可估量,因而也吸引了众投资人的眼球。那在2014年基因技术又有哪些新突破呢?本文将针对颠覆性技术做一个详细梳理。
精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产前诊断
我国每年出生染色体异常的新生儿约10万人,在活婴儿中染色体异常者占0.3%。普及染色体疾病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对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常见的染色体疾病及染色体病产前诊断作简单的阐述。
能感觉到压力、冷热和湿度的人造皮肤
皮肤很复杂,它是我们身体最大的感官触摸器官,它还能感觉温度、疼痛、湿气和痒等等。现在有一种新的、有弹性的人造皮肤,它能对真实事物上的触感做出反应,未来有一天它还能覆盖在仿生的假体手掌上。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