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调查:超六成美研究人员曾考虑放弃科研
一项由上千名《自然》杂志读者回答的调查表明,近2/3的受访者考虑过放弃科研,同时近40%的人每周工作超过60个小时。受访读者表示,为获得资助展开竞争是青年科学家面临的最大挑战。
听诺奖得主讲述那些决定人类未来的生命科学前沿
进入11月,为期3天的2016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10位生命科学领域的诺奖得主出席会议并作特邀发言。66个分论坛,覆盖生命科学研究的各领域——结构生物学、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纳米生物技术、感染与免疫、细胞成像等。
在日华人科学家:日本为何屡获诺贝尔奖
日本最近3年连续有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21世纪以来平均一年诞生一名诺贝尔奖得主。对此,在日本从事科研工作的华人学者认为,相对宽松平等的研究环境、不随波逐流的科研精神以及心无旁骛的科研态度,都是取得诺贝尔奖级科研成果的必要条件。
最新研究证实:健康范围内,BMI越高,人越傻
近日的《大脑、行为和免疫力》期刊上的研究揭示:拥有一个更高的身体质量指数(BMI)的人群,在中老年期间的认知功能更弱。简而言之,比起肥胖会增加罹患各种疾病概率更严重的是,胖子更容易“傻”。
基因组研究持续存在“欧洲偏向”
科学家近日在《自然》杂志评论版块撰文表示,目前基因组学持续存在一种“欧洲偏向”,即大部分研究以欧洲群体为主,这导致其多样性严重不足。而正是历史、文化、科学和情理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基因组学研究维持了这种“尴尬的偏向”。
北大学者PLoS Pathog发表有趣的“呕吐
来自北京大学的消息,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王忆平课题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子遗传学及生物化学等手段,对铜绿假单胞菌mexAB-oprM操纵子的表达调控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一种有趣“呕吐”机制
最健康的癌症患者:“我只是暂时无药可救”
汤姆 · 马歇尔 (Tom Marsilje)博士是诺华的一名癌症学家,对癌症非常熟悉。因为有家族史,他相信自己迟早会得癌症。他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那么快。
Science子刊:能“看见”基因活动的黑技术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展示了一种新开发的技术,它可以实时观测大脑内的基因活动。通过观察脑内基因活动,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人脑如何思考、感受和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诸如阿尔茨海默氏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预兆。
试管婴儿技术并不能让后代逃脱不孕不育的宿命
试管婴儿技术帮助人类解决了生育问题,那么它是否能确保后代的生育力?近日,科学家表示,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生育的男性后代生育力比平均水平低得多,这意味着即使辅助生殖技术可以帮助有生育障碍的男性成功地孕育下一代,这些生育问题往往也会传递给下一代。
美国儿科学会:“生二胎”的最佳时间和注意事项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准备迎接家庭中第二个孩子的降临。然而,究竟什么时候适合“生二胎”?美国儿科学会近日发布了一项指南,建议了“生二胎”的最佳时间和注意事项。
Cell:为何女性更容易焦虑
我们在压力面前的紧张感,受到大脑复杂回路的控制。现在Rockefeller大学的科学家们鉴定了其中的一个关键分子,这个分子负责减轻焦虑。有趣的是,它似乎只在雄性小鼠中起作用,对雌性小鼠的焦虑没什么影响。相关论文发表在Cell杂志上.
一位肿瘤医生患癌后:没想到做病人那么没尊严
突然之间,我也沦为一名癌症患者,一张病理报告单将我从医生转换为患者,我亲历了我所有病人经历的一切:肉体苦痛,精神折磨,经济压力。
天津医科大学,哈工大最新PNAS探讨关键免疫事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科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针对今年6月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一篇关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Nature:最受伤的诺贝尔陪跑者
本月七位实至名归的科学家获得了2016年的诺贝尔科学奖。然而,有些同样优秀的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在陪跑。尽管他们获得了大量的诺贝尔奖提名,却从未接到来自斯德哥尔摩的电话。
牛奶致癌?小心李时珍翻脸
最近,微信朋友圈被一篇题为《牛奶将人类送入癌症的坟墓》的文章给刷屏了。让人心好累呀,前段时间谣言刚折腾完酸奶,又来折腾牛奶了。
我国体外诊断增长空间巨大 未来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据外媒报道,美国南加州大学诺里斯综合癌症中心已经与Springbok Cares合作,为南加州大学青少年及年轻成人癌症计划的患者提供一个独特的虚拟现实计划AYA@USC。
运动对癌症的好处,不可不知
运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及其培养人的各种心理品质为目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要高于对物质方面的需要。
《柳叶刀》公布全球最健康国家和地区:中国位列9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评估数据列出“全球最健康国家和地区”排行,发表于《柳叶刀》杂志。
栏目推荐
Sci-Hub会影 |
【最强科普】基因检 |
3.15“打假”: |
世界睡眠日,科学家 |
40分钟!艾滋病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