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6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中国基因编辑研究且快且急 专家建议尽快完善相关法律规避伦理风险和社会争议
从修改植物基因,到改变蝴蝶翅膀的图案,再到修改人类细胞……以CRISPR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风靡生命科学领域。 日前,在香山科学会议第564次学术讨论会上,专家指出,我国基因编辑研究工作正在向源头创新转移,现阶段应大力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并及时制定严格有效的监管措施和伦理规范,保证基因编辑下游应用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向源头创新转移 今年5月,河北科技大学生...
专家:健康医疗数据不属于任何人 应是全民战略资源
“十三五”时期,在整个健康医疗领域,如何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来实现医改的新目标,真正达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在酝酿了1年半时间后,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共同制定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指导意见》。《意见》一出,便引发行业内高度关注。这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指南针”,终于呈现在大家面前。那么,这份《意见》...
中国专家发布应对“超级细菌”权威共识
日前,来自感染、呼吸、ICU、血液、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及感染防控等多学科的数十位国内权威专家,历时一年编撰的《广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在感染领域顶级学术杂志正式发表,为广泛耐药菌(简称XDR)感染的诊治、防控提供了专业临床指导。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胡付品教授介绍说,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性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几乎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称...
专家共识:自体脐带血有自救作用,临床应用明确可靠
近期微信朋友圈疯传“脐带血自存救命让人心寒”、“自存脐带血暴利大忽悠”等谣言,引起网友疯狂转发,并引发了一轮“脐带血是否有自存必要”的公共讨论,更有部分自媒体利用舆论监管漏洞大打擦边球,挖出前几年上海自存脐带血无法治疗白血病的个例视频,借机赚眼球和阅读量,吸引不明真相的社会公众跟风传谣,已有部分涉嫌诽谤讹诈的自媒体机构和个人被处理。 &em...
脐带血包治百病被疑恐惧式营销 专家称可治疗病种有限
新生儿脐带血,一些人声称可“治百病”。一些商家更以“给宝宝最珍贵的人生礼物”“不存未来后悔”等方式进行营销。脐带血库被称为“生命银行”,留存脐血花费不菲,但自体使用率却并不高。究竟该不该给孩子留存脐带血?自留脐带血,是一种“生命保险”,还是一种被夸大的商业宣传? 脐带血,就是产妇分娩时,从脐静脉中提取的残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一般都是在医院由医生或助产士采集,再交由取血...
染色体基因组芯片在儿科遗传病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在欧美国家,染色体基因组芯片分析(CMA)目前已成为一项常规的临床遗传学诊断工具。近几年我国CMA的临床应用在逐步推广,为众多遗传病患者提供了精确分子诊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此项技术是一项复杂的临床检测项目,涉及临床适用指征、芯片要求、实验流程和质量控制、数据分析、芯片结果验证、临床相关性解释、患者遗传咨询及转化研究等许多重要环节,我国CMA的临床应用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因此中...
北大专家:中国若做 “换头术” 就是医界耻辱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王岳,在接受凤凰网采访时表示,不看好“换头术”,他认为此项手术风险性过高,需要经过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核,“一旦实施,就是中国临床界的耻辱”。 一时间,原本被传得沸沸扬扬的“换头术”,再次走向舆论的浪尖。 “换头术”究竟是一场炒作,还是现代医学的高峰?且看健康界,还原“换头术”基本事实,最终的是与非,由你来判断。 意大利医生塞尔吉奥·卡...
专家解读:肺癌到底会不会互相传染呢?
谈到肺癌,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绝症”两个字。专家指出:“近些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的肿瘤中是最高的,这与环境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不无关系。这使得肺癌的预防尤为重要。”据了解,广州市约10万人中有40人被确诊为肺癌,而毗邻广州的清远,“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专家透露,目前每天平均接诊到3—4名肺癌病人,而就在...
癌症患者最常问的8个问题,权威肿瘤专家全给出了答案
到底能活多久?做不做手术?手术后复发怎么办? 以肾癌为例。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李泉林主任门诊中,每天都有肾癌患者问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他看来,以下这8个问题才是患者关注度最高的,看看李主任是如何给患者答疑、解除包袱的! 问题一:我还能活多久? 这个问题还是很复杂...
心梗高发,专家呼吁“40+”人群每年进行血脂检测
“你有多久没测血脂了,你的血脂还好吗?”在众多危险因素当中,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却没有引起更多人的重视。6月7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记协联合发起、辉瑞中国支持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胆固醇管理2016)”项目在北京启动。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冠心病预防的重视,“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将“测血脂,知风险,早干预,防心梗”作为今年的年度血脂教育主题。 中华预...
顶尖干细胞专家:让骨髓移植更安全的方法
最近,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HSCI)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使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更安全的疗法,因此,可能更广泛适用于数以百万计患有血液疾病(如镰状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和艾滋病)的人。 目前,骨髓移植是治疗这些血液疾病唯一有效的疗法。但是,对于新的、移植的干细胞来说,要发挥它们的作用,首先必须“驱逐”或杀死有缺陷的干...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视频答辩评审专家名单的公告
根据”精准医学研究”评审工作安排,兹定于2016年6月4-8日在北京召开视频答辩评审会。此次评审采用视频答辩会议评审方式,评审专家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共计13组214人。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件和《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立项管理工作流程的通知》(国科...
中国分级诊疗高峰论坛暨大专家医学传承平台 全面启动仪式成功举行
5月26日,中国分级诊疗高峰论坛暨大专家医学传承教育平台全面启动仪式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新华社主办,大专家.COM承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副主编骆国骏,大专家.COM主席樊代明、荣誉主席钟南山及CEO姚娟娟作主题发言,平台的大专家/HIM医生及医生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的创投圈、金融圈、医药圈等嘉宾及媒体界代表近千人参加本次论坛。 ...
辞掉同济副校长,心内科专家葛均波发起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今天,首届国际心血管技术和产业创新峰会在上海开幕,中国、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的顶级心血管专家、领先产业公司以及投资客大聚会。 峰会发起方颇有看点——“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这个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教授发起的以医生为中心的协同创新平台,正在聚和产、学、研、医等多方力量。业内热议,以医生为主体的医疗创新大时代已经来临。 &e...
听谁的?专家:低脂肪饮食有害健康 糖分该避免
很多人都认为,摄入过多的脂肪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更是造成肥胖的罪魁祸首。但是据《每日邮报》报道,现在,专家认为,低脂肪的饮食反而对我们有害。肥胖慈善团体宣称,我们应该停止计算卡路里,吃更健康的脂肪。 专家们此前警告说,黄油、奶油、奶酪等脂肪类食物会造成肥胖,进而给健康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是国家肥胖论坛和公共卫生协会表示,此前我们被告知的有关于健康饮食的说法,都是错...
GEN:专家解析 大数据研究对于癌症治疗的焦点问题
在今年一月,美国副总统拜登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科学家小组讨论中提出了一系列攻克癌症的具体要求。其中,怎样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应用来研究、预防与治疗癌症成为了一个格外引人注目的话题。 专家: Keith Perry: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高级副总裁和首席信息官 Narayan Desai:圣何塞通信公司爱立信计算机科学家 Nevann Kro...
专家学者献策如何炼成一篇成功的科研论文
“如何能够得到编辑和审稿人的青睐?”美国细胞出版社中国代表及《癌细胞》杂志常务副主编杨晓虹话音未落,台下近300位来自生命科学领域的学生和青年科研人员便齐刷刷拿起了笔。幻灯片上,密密麻麻地列着十几条建议。 能够聆听国际权威期刊主编如此细致地讲述“编辑部的故事”,这对于最希望,也最头疼发论文的科研学子来说,无疑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 而5月5日下午举办的“中国科学...
伯豪生物院士专家工作站获批成立
2016年4月27日,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以下简称“伯豪生物院士专家工作站”)获批成立。伯豪生物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站方向主要聚焦“高通量组学技术应用推广”。伯豪生物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获批成立将为公司高通量组学技术应用的技术创新、技术发展提供专家团队技术支撑;利用专家团队的技术力量解决高通量组学技术难点问题、建设新平台、开发新产品、新服务;解决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中的难...
肿瘤专家:如何正确地选择肿瘤治疗方法
肺癌专家:吴一龙 鼻咽癌专家:马骏 结直肠癌专家:汪建平 甲状腺癌专家:王深明 乳腺癌专家:廖宁 近几日,患滑膜肉瘤的21岁青年魏则西的去世备受关注。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 《2013~2014广州市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广州每1000人中就有2.6人患有癌症。...
清华大学专家:魏则西之死背后的免疫疗法
最近两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魏则西之死引发滔滔舆论。这位21岁的滑膜肉瘤患者经历了漫长痛苦的放疗和化疗后,于2016年4月12日安静辞世。 滑膜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转移性强,目前难以治疗。魏则西生前在传统的治疗手段无望的时候,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接受一种号称为“最先进技术”的“生物免疫疗法”,在耗费20多万元后,被寄予最后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