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0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全新领域!以色列最新研究揭秘“沉默”癌细胞的巨大潜力,提供癌症治疗潜在靶点
近日,Sushmita Chatterjee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细胞骨架相关蛋白5(缩写为CKAP5)的治疗能力。该蛋白质与微管相关,Chatterjee及其同事通过短干扰RNA(siRNA)使该基因沉默,这是一种通过分子生物学机制来研究基因的方法,靶向包裹在脂质纳米颗粒中的CKAP5进行体内递送。研究论文“Therapeutic gene silencing of CKAP...
【Nature】张锋团队重磅研究!借助AlphaFold开发全新蛋白质递送系统,革新基因疗法和癌症治疗
2023年3月29日,CRISPR基因编辑先驱张锋教授及其团队在《Natrue》期刊发表了题为“Programmable protein delivery with a bacterial contractile injection system”的研究论文。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张锋团队通过AlphaFold辅助蛋白质设计开发了一种蛋白质递送系统——改造、利用独特的细菌“注射器”...
【Nature】全新视角!揭示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在阿尔兹海默病中的关键致病机理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认知功能衰退和大脑萎缩。AD可分两个主要阶段发展:首先,β淀粉样蛋白斑块开始形成——斑块可以积聚数十年而对大脑健康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最终,tau蛋白也开始聚集,标志着第二阶段的开始。从那里开始,疾病迅速恶化:大脑萎缩、神经细胞死亡、神经变性扩散,患者开始变得难以思考和记忆。 ...
【Nature子刊】比肩诺奖!生物界「ChatGPT」首次实现从零合成全新蛋白
科学家们采用类似ChatGPT的蛋白质工程深度学习语言模型Progen,首次实现了AI预测蛋白质的合成。这些蛋白质不仅与已知的完全不同,相似度最低的甚至只有31.4%,但和天然蛋白一样有效。现在,该研究已经正式发表于《Nature Biotechnology》。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2-0161...
【Nature子刊】研究发现全新细胞死亡类型——双硫死亡,打开癌症治疗新大门!
近日,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甘波谊教授和陈俊杰教授团队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Actin cytoskeleton vulnerability to disulfide stress mediates disulfidptosis”的研究。该研究详细介绍了一种以前无法解释的细胞死亡类型——Disulfidptosis(双硫死亡),可能为新的癌症治疗策略打开大...
【Cell】重磅!哈佛医学院构建全新癌症图谱,揭秘癌症内部的秘密!
近日,哈佛医学院的一个团队将组织学与尖端的单细胞成像技术相结合,创建了结直肠癌的大规模2D和3D空间图。相关论文发表在《Cell》,详细描述了这些图谱在组织学特征之上分层了广泛的分子信息,以提供有关癌症结构的新信息,以及它如何形成,进展和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2)01571...
长寿的秘诀找到了?哈佛联手波士顿研究团队发现能活200年的鱼,揭开全新的长寿线索
近日,来自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团队对23个岩鱼物种基因组的目标区域进行了测序,这些岩鱼都属于平鲉属(Sebastes),平均寿命从22年到108年不等。通过对这些不同物种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研究找到了两个影响岩鱼寿命的基因网络。研究论文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
【柳叶刀子刊】复旦类脑研究院和华山医院团队:全新模型精准预测个体未来5-10年痴呆症发病风险
9月23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程炜青年研究员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临床研究团队,于《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 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和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痴呆风险预测模型(名为UKB-DRP);该模型可对全因痴呆及其主要亚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进行前瞻性预测——能够对个体在未来五...
全新蛋白结构“一键生成”,AI蛋白设计再获突破!
这不是照片,而是AI软件根据人类语言的描述生成的图片 (图片来源:DALL-E,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12月1日,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初创公司Generate Biomedicines公司和华盛顿大学David Baker教授的课题组分别宣布了各自的新型蛋白质生成项目成果——这两家实验室的项目均使用了扩...
【Cell】癌症免疫疗法最新研究:叶丽林/唐忠辉/孙倍成教授等发现全新肿瘤记忆性T细胞
2022年10月7日,陆军军医大学全军免疫学研究所叶丽林团队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唐忠辉团队及南京大学鼓楼医院孙倍成团队合作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多个临床前肿瘤模型,发现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s)中的肿瘤特异性CD8+ T细胞子集没有功能衰竭,但表现出典型的记忆特征。研究发现可以响应免疫治疗的全新肿瘤记忆性T细胞。 https://www.cell.com/...
【Science】FMP研究发现饥饿导致细胞重塑的全新机制!
细胞需要对营养线索做出适当的反应。由于营养供应的改变,新陈代谢重新布线的缺陷与从糖尿病到肌肉萎缩等人类疾病有关。饥饿抑制合成代谢途径并促进分解代谢途径,例如自噬和内溶酶体降解大分子。在饥饿阶段,当没有从食物中摄取营养时,细胞代谢必须适应以确保持续的能量供应。 罕见的遗传疾病 01 FMP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肌肉疾病 - ...
【Science】FMP的研究人员发现饥饿导致细胞重塑的全新机制
细胞需要对营养线索做出适当的反应。由于营养供应的改变,新陈代谢重新布线的缺陷与从糖尿病到肌肉萎缩等人类疾病有关。饥饿抑制合成代谢途径并促进分解代谢途径,例如自噬和内溶酶体降解大分子。在饥饿阶段,当没有从食物中摄取营养时,细胞代谢必须适应以确保持续的能量供应。 罕见的遗传疾病 01 FMP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肌肉疾病 - ...
“根除”致命实体瘤!Science 连发两篇:CAR-T细胞全新升级,克服肿瘤治疗障碍
12月15日,波士顿大学研究团队在《Science》发表文章“Multidimensional control of therapeutic human cell function with synthetic gene circuits”,报道了研究团队开发出一个工具箱,包含11个可编程的合成转录因子。这些转录因子可以被一些已经获批临床使用的小分子药物激活,通过精确调控基因,启动特定的细胞...
AlphaFold的新对手?快约60倍的Meta 可AI预测6亿种蛋白质的全新形状!
该团队使用“大型语言模型”生成了预测工具——人工智能AI,这是可以从几个字母或单词预测文本的工具的基础。 通常,语言模型是在大量文本上进行训练的。为了将它们应用于蛋白质,Rives 和他的同事将它们输入已知蛋白质的序列,这些蛋白质可以由 20 种不同氨基酸组成的链表达,每一种都用一个字母表示。然后,该网络学会了“自动完成”蛋白质,其中一部分氨基酸被遮蔽。 蛋白质“自动...
【Cell】改写教科书!潘多加/郑勇刚揭示Hippo信号通路上游调控的全新机制
2022年10月31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潘多加及郑勇刚共同通讯在Cell 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阐述了Hippo信号通路上游调控蛋白AMOT,KIBRA以及SLMAP通过液-液相分离以及多相合并激活Hippo信号通路的新机制,并提出该机制可能在Hippo信号通路整合多种不同信号中扮演重要角色。该研究表明Hippo信号通路的上游调控因子形成了功能拮抗凝结物,它们结合成一个共同相提供了...
重磅|降低药物开发风险、加速药物开发项目全新解决方案
本文为 Abcam 的完整药物发现和开发解决方案,欢迎全文阅读,助力您的药物开发项目!Abcam 保证长期供应,强调优质、经过验证的生物试剂和工具的重要作用。 全文概览 .简介 .重组单克隆抗体 - 可批量生产,确保长期供应,具备批间一致性,提供可重复性结果 .重组抗体对 – 支持获得可靠的ELISA 结果,并可扩大检测规模 ...
限量样品免费申请!Meridian全新可冻干热稳定逆转录酶!
PCR反应中当检测靶标为RNA时,首先使用逆转录酶将RNA逆转录为cDNA,再通过DNA聚合酶的作用进行PCR扩增。常见的逆转录酶是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逆转录酶(MMLV-RT),它不耐高温,只能在相对较低的温度(~50°C)下维持其酶活性。但是在cDNA合成的步骤当中,较高的逆转录温度对于降低RNA二级结构对逆转录的抑制作用和减少非特异引物结合是有益处的。 ...
相约武汉 共襄盛会丨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十二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全新起航!
时间:2022年10月15-16日 地址:武汉洲际酒店(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晴川大道666号) 2022年10月15-16日,由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芯片分会、湖北省预防医学会承办的“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十二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将在...
Oxford Nanopore发布用于DNA和RNA病毒快速宏基因组表征的全新方案
这一方案描述了一个简单的宏基因组工作流程,可用于鉴定DNA和RNA病毒。该方法已被应用于人类临床样本,以表征目前被称为猴痘病毒的病原体。 Oxford Nanopore发布了一个用于DNA和RNA病毒宏基因组表征的方案1。如PCR等鉴定病毒的标准方法依赖于寻找特定的病原体,而宏基因组方法对样本中的所有遗传物质进行测序,因此提供了以无偏见或“无假设”的...
重磅丨博奥晶典CNV-seq全新升级,掀起染色体病诊断新浪潮
近年来,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可对染色体数目异常、大片段缺失/重复及致病性拷贝数变异进行检测,在产前诊断、辅助生殖、儿科遗传病辅助诊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CNV-seq技术本身无法实现对三倍体、单亲二倍体(uniparental disomy,UPD)的检测,一定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