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728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人造骨髓研究再突破!中科院/广州医科大学团队开发高度嵌合种子细胞,实现长期、多谱系造血
骨髓移植即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用来治疗多种恶性血液肿瘤和地中海贫血症等血液单基因遗传病。然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细胞来源主要是配型成功的血缘或非血缘供者的骨髓、外周血或者脐带血,来源限制条件多,数量有限,且成本高昂。接受异体骨髓移植的患者常常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影响生存质量。 王金勇研究员介绍:“多能干细胞,包括天然的人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型多能干细胞等,是一种可以长期...
Composites Part B | 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苏佳灿教授/井莹莹教授/西安红会医院周凤金教授发表重要文章:骨靶向工程化细菌外囊泡递送siRNA改善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OP的常规药物治疗有很多副作用,包括生物利用度问题和毒性等问题,亟待需要新的治疗方法。基于RNAi的骨合成代谢基因疗法已被视为OP的潜在替代疗法,但由于缺乏特定的细胞靶向递送系统、半衰期短和穿透细胞膜的能力差,它受到了严重限制。细菌外囊泡(Bacterial extrace...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唐北沙团队发表首个中国人群帕金森病大型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遗传因素在PD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截至目前,世界上已发表多个PD-GWAS成果,揭示了90余个风险基因位点;但这些成果大多基于欧洲血统人群,对于人口众多、人口日趋老龄化的中国人群而言,PD人群的遗传背景仍不明确。 为系统解析中国PD人群的遗传因素特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唐北沙教授牵头,联合众多国内外专家,构建...
【重磅成果转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鼎晶生物达成“乳腺癌多基因检测”技术成果转化战略协议,助力乳腺癌精准治疗
乳腺癌的诊治已迈入精准医学时代,综合患者的基因检测报告有望制定个性化的诊疗计划并提升疗效。精准检测是实施精准治疗的前提,如何开发中国人群特异的精准检测方案并实现临床转化是制约精准医学发展的重要问题。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实现肿瘤的精准预防、精准诊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浙江绍兴鼎晶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围绕 “乳腺癌多基因检测”技术成果开展转化合作,签约总价高达310...
美国 St. Jude 儿童研究医院 Junmin Peng 教授:阿尔兹海默症和蛋白质组学 | WeOmics G23
“Westlake Proteomics Series” (WeOmics)系列研讨会 由西湖大学Guomics实验室,西湖实验室iMarker实验室,CN-HUPO,The Proteomic Navigator of the Human Body (π-HuB) Project共同举办,并由西湖欧米承办,SCIEX协办。 本期研讨会主题:阿尔兹海默症和蛋白质组学...
【日程公布】转化医学 · 春 创新分子诊断论坛03月02日在上海举办,聚焦核心领域,诚邀您的参与!
论坛背景 分子诊断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因其具有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产前筛查、遗传病诊断、感染性疾病检测、肿瘤精准诊疗等领域,目前,分子诊断成已成为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是体外诊断行业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 近些年,随着各种创新分子诊断技术不断发...
碧迪医疗邀您参加第二届长三角单细胞组学技术应用论坛
大会背景 细胞作为生命最为基本的一个单元概念,是生命活动的基石。单细胞技术可通过极高的分辨率,精准识别每个细胞和细胞群所具有的特征,在单个细胞层面进行研究和分析。2011年,Nature Methods将单细胞测序列为年度值得期待的技术之一;2013年,Science将单细胞测序列为年度最值得关注的六大领域榜首;2017年,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媲美的“人类细...
点赞!华西医院巩长旸等合作构建纳米CRISPR支架,激活肿瘤内在焦亡,增强免疫治疗
2月1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巩长旸等合作在《Nature Communiactions》上发表研究论文“A cooperative nano-CRISPR scaffold potentiates immunotherapy via activation of tumour-intrinsic pyroptosis”,构建了一种Nano-CRISPR支架(Nano-CD),该支架利用从功能筛...
运动即良方!复旦附属中山医院研究:这样运动1年,糖尿病风险降低50%!
2023年1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团队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发表了研究,该研究证实,12个月高强度或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计划可在糖尿病预防方面为中心性肥胖人群带来长期有益作用,与非运动组人群相比,中等/高强度运动组人群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可降低近50%!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
技术突破:优迅医学PLET建库新技术助力无创产前检测服务再提速
近日,优迅医学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红教授团队在《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CCLM) 杂志(IF=8.490)发表一篇题为“A new and improved method of library preparation for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plasma to library ...
打破瓶颈!复旦附属中山医院团队:多重免疫分析揭示血清免疫蛋白质组学可预测胃癌化疗预后
免疫力与患者对化疗的反应有关 01 胃癌——其中胃腺癌(GAC)为主要的组织学类型——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胃腺癌患者对术前化疗的反应是异质性的,因此急需寻找能够预测化疗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来对患者进行分层,以获得最佳治疗。 新出现的证据表明,免疫力与患者对化疗的反应有关:Choi等报道,肿瘤标本中基质程...
【Nature子刊】不吃晚饭有利于代谢健康!北京协和医院研究:每天8小时进食,下午3点以后不要吃!
北京协和医院毛一雷、杨华瑜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表明:16:8轻断食方案的进食时间控制在6:00-15:00(早段进食)比11:00-20:00(中段进食)效果要好得多,换句话说,不吃晚饭才是轻断食的重点!该研究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28662-5#S...
倒计时3周!第六届P4肿瘤精准医疗大会议程重磅揭秘,2月魔都共论肿瘤江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2月23-24日,第六届P4 China国际肿瘤精准医疗大会将于上海隆重启幕,从肿瘤“监管机构(CDE/CDME/临检中心/中检院)、临床检验病理PI(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药企(强生/BMS/默沙东等)、诊断公司”四大视角出发,热议肿瘤早筛/早检、诊断/预后/耐药监测/病理、免疫/靶向药物前瞻研究热点与最...
【邀请函】转化医学 · 春 创新分子诊断论坛03月02日在上海举办,诚邀您的参与!
论坛背景 分子诊断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因其具有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产前筛查、遗传病诊断、感染性疾病检测、肿瘤精准诊疗等领域,目前,分子诊断成已成为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是体外诊断行业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 近些年,随着各种创新分子诊断技术不断发展,...
【Nature子刊】北京协和医学院李贵登、张连军等合作揭示细胞外酸中毒限制单碳代谢以保护T细胞干性的机制
1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李贵登、张连军与四川大学陈路合作在《Nature Metabolism》期刊发表题为“Extracellular acidosis restricts one-carbon metabolism and preserves T cell stemness”的研究论文,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酸重编程T细胞的细胞内代谢和线粒体适应性,并保持T细胞干性。 ...
《自然医学》发布:2023年11项有望重塑医疗格局的临床研究
2022年对于生物制药而言,是如同坐过山车一般的一年——在2022年,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整体放缓,许多后期临床试验失败;但也收获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一些药物已被监管部门批准。虽然新冠疫情将继续扰乱临床试验基础设施的所有方面——从患者招募到供应链,但崭新的2023年将有望呈现许多来自不同医学分支的新气象。 来自Nature Medicine :2023年值得关注的11...
【Neuron】“感情灵药”并非全部:斯坦福医学院新研究颠覆关于催产素的传统智慧
这篇发表于权威医学期刊 Neuron 的论文以奉行一夫一妻制的草原田鼠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催产素对其社会依恋行为(一夫一妻制配对结合、依恋和育儿行为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直被认为是“感情灵药”的催产素可能不会发挥科学家在过去30年中赋予它的关键作用。 https://www.cell.com/neuron/fulltext/S0896-6273(22)0...
【BMJ】老来不健忘?首都医科大学贾建平团队发现积极的社会接触、定期锻炼等健康生活方式可延缓记忆衰退
记忆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会不断下降,进而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并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根据已有的一些研究证实,记忆衰退可能由多种因素促成——包括衰老、载脂蛋白E(APOE) ε4基因型、慢性疾病和生活方式。其中,生活方式作为一种可改变的行为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这一因素相对容易修正,对整体健康状况和记忆能力都有潜在的益处。 近日...
【Cancer Cell】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石虎兵/马学磊团队发现循环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新机制
2023年1月26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石虎兵教授团队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马学磊副教授在《Cancer Cell》期刊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发现了循环肿瘤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之间新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对,阐明了CTCs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新机制,提出靶向免疫检查点抑制肿瘤转移的治疗策略。 https://www.cell.com/cancer-cell/f...
【Cell】重磅!哈佛医学院构建全新癌症图谱,揭秘癌症内部的秘密!
近日,哈佛医学院的一个团队将组织学与尖端的单细胞成像技术相结合,创建了结直肠癌的大规模2D和3D空间图。相关论文发表在《Cell》,详细描述了这些图谱在组织学特征之上分层了广泛的分子信息,以提供有关癌症结构的新信息,以及它如何形成,进展和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2)0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