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73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CRISPR应用指南:导入DNA、RNA还是蛋白质?
在基因组编辑的世界里,CRISPR/Cas9代表着王牌。它为研究人员带来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将核酸酶、转录调控因子或荧光蛋白送到基因组中的任何地址。这种方法已改变了疾病研究、基因调控、药物开发等。 不过,研究人员首先需要将Cas9蛋白和向导RNA(gRNA)导入他们感兴趣的细胞。事实证明,他们有几种选择。 &emsp...
NGS在肿瘤分子检测的临床应用与肿瘤基因检测的标准化
肿瘤基因检测国际论坛——免费会议、名额有限、速度报名! 会议简介 本次研讨会以二代测序在肿瘤分子检测的临床应用为交流核心,并以肿瘤基因检测 的标准化信息分析技术为亮点。会议特别邀请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 Iris Schrijver 教授、 美国 Farsight Genome Systems 的创始人、台湾慧智基因和中国医药大学的专家作为 主要演讲嘉宾,针...
miRNA测序在非编码RNA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研究背景 雷特氏综合征(Rett syndrome)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精神运动发育的神经发育性疾病。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基因功能的缺失会导致该病的发生[1,2]。反之,MeCP2基因拷贝数的增多则会导致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的产生[3]。因此,可以说MeCP2蛋白的剂量效应对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
lncRNA测序在非编码RNA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在过去几年中,高通量转录组测序(High-throughput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最大的发现之一莫过于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发现了一些功能各不相同的RNA[1]。除去那些由于转录起始位点(Transcriptional start sites)的改变以及终止子(Ternination)和可变剪切(Splicing)的变化之外,另一些新的反向...
miRNA芯片在各类样本中的应用
1.新鲜组织样本 新鲜组织一般包括以人类疾病诊断及治疗为目的,经患者或健康人同意后,从患者的机体中切取的未经特殊化学试剂处理的病变组织或相邻健康组织,或者健康人的相同部位的对照组织。这些人类疾病相关的新鲜组织样本的整理、保存、研究对于提高疾病的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探讨及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新鲜组织样本还...
基因测序技术在肿瘤液体活检中的应用等待爆发
基因测序是精准诊断的重要工具,而精准诊断又是精准医疗的重要一环。2015年我们从基因测序产业角度对精准医疗进行了系列研究,认为基因测序应用领域的下一个爆发点将是肿瘤市场,而限制因素核心在数据库,落脚点在教育。 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样本的积累、医患教育的深入,我们预测肿瘤领域的基因测序市场将在今年加速发展,临床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液体活检辅...
NIPT不是神器,扩展应用有局限
无创产前检测(NIPT)已经是产前诊断中一个热门的关键词。它利用孕妇血液来筛查胎儿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如21、18和13三体,避免了侵入性检测的风险。如今,一些供应商试图扩展他们的产品,以覆盖染色体的微缺失和微扩增。 不过,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期刊》上报道称,NIPT在检测染色体亚微结构异常上的临床作用有限。他们开发出的检测程序无法可靠地检测...
2015年全球基因组学应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目前竞争格局 基因组学应用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球基因组学应用行业的市场规模巨大,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历史性革新和应用领域的灵活转化,基因组学应用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基因组学应用的产业链上游为测序仪器、设备和试剂供应商;中游为基因测序与检测服务提供商;下游为使用者,包括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制药公司和受检者。 基...
国内首例应用MALBAC技术阻断家族遗传性耳聋的健康双胞胎诞生
2015年12月10日,北京,暖暖的太阳缓缓升起,一扫多日的雾霾,今天的蓝色白云格外耀眼。解放军总医院今天诞生了一对特殊的双胞胎,这是国内首例应用单细胞扩增技术(MALBAC)同时进行PGD/PGS阻断了遗传性耳聋的健康双胞胎。 震惊 听力正常的夫妻生下耳聋患儿 时间回到二年前,一对来自山东汽修厂的普通夫妻来到解放军总医院就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聋病分子诊断...
无创产前诊断在亚染色体异常检测上或会限制临床应用
近日,来自英国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无创产前诊断(NIPT)因亚染色体异常(sub-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会限制临床应用。随着对胎儿三染色体(21,18,13)检测的无创产前诊断知晓率的增加,如今很多商业供应商都相应扩大了公司的服务范围,包括复发性的微小缺失和微小的重复(recurrent microdeletions and microdu...
张锋发表Nature综述文章:聚焦CRISPR–Cas系统应用
麻省理工学院的张锋(Feng Zhang)博士是近两年大热的CRISPR/Cas9技术的先驱开创者之一。2013年,这位80后的年轻华人科学家开发出了可用来编辑DNA、敲除指定基因的CRISPR/Cas系统,自此之后一直致力于推动这一技术走向完美。 12月10日,张锋博士在《自然综述神经科学》(Nature Reviews Ne...
基因大数据走向临床应用,哪些问题要克服?
为了推动基因组研究在临床中的应用,多个国家层面的大规模研究项目已经开启。2014年英国发起了10万人基因组计划,美国和中国也宣布了百万人基因组数据相关计划。许多区域性的大数据计划也在进行中。例如,宾夕法尼亚州的盖辛格健康系统(GeisingerHealth System)和纽约的再生元制药公司合作,计划获取25万人的基因组测序数据。与此同时,世界各地越来...
IPA(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在多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时至今日,生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组学研究的齐头并进让科学家们可以短时间获得海量的实验结果。如何快速、高效、精确地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结果,必然成为科研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在数据挖掘的过程中,以下的问题可能一直困扰着您: -- 找到了几百甚至上千的显著差异基因/蛋白,但不知如何从中挖...
基因测序领域的江湖时代 在临床应用中艰难摸索
自1990年科学家正式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至今,这项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虽然其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在北大医学遗传学系副主任黄昱看来,我们仍与了解基因的全部面貌相距甚远。 尽管如此,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部分成果已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基因测序技术便是其中之一。 追溯病因新手段 人类基因组上的大部分区域,研究人员对它们的功能都并不十...
2015年度西南医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基因组学技术在生殖生育领域的临床应用 暨第四届胎儿发育异常、产前诊断与宫内治疗学术会议 通知 (第二轮)
尊敬的医师: 您好! 在生物基因研究和信息分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基因组学已经广泛应用到临床,并显示出有别于传统医学的巨大优越性。2015年3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提出“精准医疗计划”,标示着个性化治疗方案将通过基因组学技术的运用,更为深入、准确、全面地反映疾病的本质特征。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自2012年起与华大基因研究院联合,已经举办了三届...
液体活检技术临床应用进展:CTC,ctDNA和外泌体检测
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的检测方法,可以捕获到进入血液的其它细胞或DNA,从而替代了疾病的诊断,例如肿瘤。关于这些检测方法的价值,现在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但是许多医生认为,这些检测方法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可能可以为更多的病人实现个体化治疗。 这些检测方法是第一次非介入性地,可重复性地抽取肿瘤样本,医生们从而可以建立基因表达谱,靶向突变用药,快速判断治疗...
《转》访王云峰:生物标记物在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
王云峰教授受邀参加“第三届生物标志物与临床应用国际研讨会”并做了关于“生物标记物在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及新一代分子诊断临床应用的认证”的精彩演讲。在现场,王云峰医学博士接受了转化医学网简短的采访。对分子生物学, 转化医学及生物标记物在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作了简要的陈述。 从结核病看分子诊断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的现状 分子诊断技术最早的临床应用是诊断结核...
ctDNA&cfDNA&CTC那点事儿——临床应用篇
1.关于cfDNA的事儿 Q1:外周血中的cfDNA的含量,说明什么? A:有研究已经证实,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cfDNA总量,要高于健康人。通过这一点,虽然不能武断的说cfDNA能成为肿瘤标志物,但是cfDNA的含量增多,能起到一个较好的提示作用,作为一个初筛的手段。 Q2:基于cfDNA的液态活检(对于肿瘤来说既是ctDNA),是否只应用于肿瘤? A:尽管ctDNA在肿瘤诊...
华因康重磅发布临床应用型测序仪,测序仅需10小时
导读:2015年10月18日,华因康基因重磅发布了一款自主研发、获CFDA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临床应用基因测序仪HYK-PSTAR-IIA。在基因测序技术受关注的今天,HYK-PSTAR-IIA基因测序仪的正式发布,对中国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会给NGS的临床应用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又能为临床用户带来怎样的体验?华因康基因测序仪产品发布会,带您一同观看一场...
第三届生物标志物与临床应用国际研讨会顺利闭幕
昨天演讲嘉宾们就“生物标记物研发前沿”以及“生物标志物与转化医学”两个议题给我们带来一场“生物标记物”的饕餮盛宴。那么今天又有哪些精彩的演讲呢? 今天的会议主要围绕两个议题进行展开——“生物标志物发现和检测技术发展”以及“药物研发的生物标志物研究”。 肖华胜博士(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表示,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