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4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我的2023》年度人物思考分享栏目完美收官!精彩纷呈,干货满满!
《我的2023》聚焦于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采用直播对话的形式,探索生物医药行业如何适应创新发展和社会需求。挖掘各个领域的精英人士深度思考,探讨前沿问题,分享创新思想和实践,促进行业交流和进步。 《我的2023》自从开播以来,关注度和热度持续上升,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栏目邀请了38位行业资深人士做客转化医学网直播间,围绕肿瘤精准诊疗、蛋白质组学、时空多组学、C...
【我的2023】年度人物思考分享重磅来袭,探索思考,塑造未来力量,欢迎预约收看!
思考不停,精彩不断!《我的2023》第四周将围绕国产品牌出海、空间生物学、肿瘤疫苗、合成生物学研究、自身免疫病等前沿热点话题,多位临床专家、科研大咖、产业大佬做客转化医学网直播间,与大家一起探讨分享,精彩不容错过,欢迎预约!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光阴转瞬即逝。2023年对于生物医药人来说充满了挑战,在岁末年终之际,我们何不稍稍停下脚步,回望过去一年走过的时光,做...
【我的2023】年度人物思考分享第四周重磅来袭,探索思考,塑造未来力量,欢迎预约收看!
思考不停,精彩不断!《我的2023》第四周将围绕临床检验、单细胞与空间组学、国产品牌出海、空间生物学、肿瘤疫苗等前沿热点话题,多位临床专家、科研大咖、产业大佬做客转化医学网直播间,与大家一起探讨分享,精彩不容错过,欢迎预约!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光阴转瞬即逝。2023年对于生物医药人来说充满了挑战,在岁末年终之际,我们何不稍稍停下脚步,回望过去一年走过的时光,做...
重磅延续!【我的2023】年度人物思考分享第三周来袭,探索思考,塑造未来力量!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光阴转瞬即逝。2023年对于生物医药人来说充满了挑战,在岁末年终之际,我们何不稍稍停下脚步,回望过去一年走过的时光,做一次回顾与思考,从收获中积蓄前行的动力,在挫折中总结宝贵的经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最终会经过时间的沉淀酿成一杯佳酿,散发出睿智的芳香。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2023故事,有着一份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年终总结”。我们相信分享的力量,...
重磅延续!【我的2023】年度人物思考分享第二周来袭,探索思考,塑造未来力量!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光阴转瞬即逝。2023年对于生物医药人来说充满了挑战,在岁末年终之际,我们何不稍稍停下脚步,回望过去一年走过的时光,做一次回顾与思考,从收获中积蓄前行的动力,在挫折中总结宝贵的经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最终会经过时间的沉淀酿成一杯佳酿,散发出睿智的芳香。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2023故事,有着一份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年终总结”。我们相信分享的力量,...
首周惊喜!【我的2023】年度人物思考分享:探索思考,塑造未来力量!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光阴转瞬即逝。2023年对于生物医药人来说充满了挑战,在岁末年终之际,我们何不稍稍停下脚步,回望过去一年走过的时光,做一次回顾与思考,从收获中积蓄前行的动力,在挫折中总结宝贵的经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最终会经过时间的沉淀酿成一杯佳酿,散发出睿智的芳香。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2023故事,有着一份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年终总结”。我们相信分享的力量,...
【年终对话】@所有人《我的》系列年度思考分享再次起航,新的形式,跨越 2023!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光阴转瞬即逝。2023年对于生物医药人来说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回首再看,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是否有一些人和事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或体悟?又有哪些心里话是你想和大家分享的呢?这一年,你是否留下了遗憾?又最想感谢哪些人?生活总是忙忙碌碌、有喜有忧;而匆忙紧张的生活也需要一点“仪式感”——在岁末年终之际,我们何不稍稍停下脚步,回望过去一年走过的时...
【大咖说】肺癌|杨海虹教授关于肺癌早期如何精准预后与提高生存质量的思考
肺癌作为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常被成为“癌症头号杀手”。据世界癌症报告2020年的数据统计,全球肺癌新发例数约220.7万,我国肺癌发病数和死亡数更占到全球的37.0%和39.8%。且大多数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非常低。如何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 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的不同,肺...
直播预告 | CTC沙龙【第十二期】CTC与乳腺癌个体化诊疗的思考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在《基于靶标指导乳腺癌精准治疗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版)》中指出,CTC计数对早期和转移性乳腺癌均有良好的预后价值,其中早期乳腺癌CTC计数≥1个代表有微小残留病灶的存在或提示较差的预后。此外,基于治疗靶标的CTC分型分...
【转化医学私享会】聚焦创新技术转化策略和产业发展思考,案例剖析、分享思考、交流讨论,期待您的参与!
【转化医学私享会】聚焦创新技术转化策略和产业发展思考,案例剖析、分享思考、交流讨论,期待您的参与! ...
2021Elab | 阅微基因陈初光·毛细管电泳基因分析技术在临床实验室应用的再思考
9月27日-29日,2021 ELab易贸实验室建设发展大会暨2021第五届中国医学检验实验室高峰论坛在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覆盖临床检验、体外诊断、精准医疗、生物制药、生物疗法、生命科学等产业,聚焦前沿技术、临床应用标准和生信开发等热点话题,来自企业、医院、第三方实验室等领域千余名专业人士聚集于此,共话实验室建设及产业转化的现在与未来。 会议现场 ...
【我的2019】元码基因创始人田埂博士:对行业的几点思考
本期作者:田埂博士,元码基因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湖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卫生产业管理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遗传协会产业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肿瘤基因组(ICGC)成员。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曾任清华大学基因组与合成生物学中心主任,华大基因华北区第一负责人,天津华大创始人总经理,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研发副主管。曾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863”“...
【我的2019】马赛癌症研究中心黄灿,癌症靶向治疗的思考
本期作者:黄灿,2017年被国家留学基金委派出到法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法国国家健康医学研究院特级研究主任Juan Iovanna教授,专业是人类病理学-专科肿瘤学,主要从事胰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目前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Cancers等杂志发表了十余篇重要论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01 ...
对靶向MyD88、IDO1 和AHR 为中心的免疫抑制信号通路和卵巢上皮性癌免疫治疗的思考
大约每78个女性一生中就有1个存在罹患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的风险,其概率为1.3%,且具有诊断时已为晚期和预后差的特征,5年生存率仅为45%[1]。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铂类药物+紫杉醇方案化疗的标准治疗可使高达80%的卵巢癌患者获得临床缓解,但其中大多数患者会经历肿瘤复发和化疗耐药,从而导致死亡。既往认为,卵巢癌对免疫治疗不敏感,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卵巢癌事实上是免疫源性肿瘤[2],因此,...
基因测序,风口上的思考
基因测序无疑是未来看好的技术之一,但其真实价值几何?什么样的创业项目不值得投资?什么样的技术才有护城河?什么样的应用方向才可能正确?基因测序的前景还有哪些瓶颈?作为基因测序领域的资深从业者,Life Technologies(现为Thermo Fisher收购)公司全国临床与科研事业部销售总监、Thermo Fisher公司全国临床市场战略总监柴映爽...
【临床思考】基因突变和测序在癌症精准医学中的作用和局限在哪里?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癌症基因层面的本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能否带来新的癌症疗法?最近,《众病之王:癌症传》的作者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博士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名为“The Search for Cancer Treatment Beyond Mutant-Hunting”的文章,向读者们分享了他关于癌症的最新思考,把基因突变和测...
关于癌症的思考
一、透过五彩缤纷的癌症现象,重新认识癌症 另一个有意思的实验:将人类的黑色素瘤细胞注入了鸡的正常胚胎中,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这些肿瘤细胞既没有死去,也没有在鸡胚中形成恶性肿瘤细胞,而是变得和正常细胞一样存活下来,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分裂产生的子带细胞和这些黑色素瘤细胞的前身——正常的神经脊细胞非常相似。科学家的解释:正常鸡胚为肿瘤细胞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细胞微环境,正...
深度|思考癌症本质:从仅有15%的致癌因素是遗传性说开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癌症的发病率却居高不下,而仅有15%的致癌因素是遗传性的,超过85%的致癌因素是可以预防的。2006年WHO将“癌症”定义为可控制的慢性疾病。癌症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该如何全面提高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保证人民远离癌症风险,做好癌症的防治。 重新认识癌症 认识肿瘤让我们从有趣的实验开始,实验...
存活了36个小时的猪脑,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
曾经红极一时的、世界著名科幻故事《复活的头颅》(如图)。 谁能说这在将来就一定实现不了呢? 实验回放 美国科学家又玩大了,他们竟然对屠宰场中的一、两百头猪“痛下杀手”,把它们全部“斩首”。 据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杂志爆料,由神经科...
思考 | 日本为何会呈现“诺奖井喷”状态?
日本研发投入占GNP比例 随着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日本已有22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而且仅2000年以来就有17人(两人为美国籍)获奖,这一数量仅次于美国的59人,高于英国(10人)、法国(7人)和德国(6人)。 近年来,日本何以能频频获得诺奖?究其原因,研发投入、人才培养、科学家的谱系传承以及科研环境建设等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