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68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聚焦以色列生物医药展:盘点5大生物医药技术

1970-01-01

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召开CMEF等三大峰会的同时,创新国度以色列的生物医药技术也是闻名于世,为期三天的以色列生物医药展吸引了以色列国内外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设备等领域的企业参展,展出最新科技成果,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投资者和企业代表参会。 为期3天的以色列生物医药展于周四在特拉维夫闭幕。该展会由以色列高新技术行业协会(IATI)主办,吸引了以色列国内外生命科学...

Nature子刊:癌症研究的突破性技术

1970-01-01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微流控芯片,可以捕捉罕见的循环肿瘤细胞(CTC)群,这会对“癌症如何扩散”产生新的重要认识。这项工作是由美国国家生物医学成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NIBIB,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部分)资助。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从实体瘤中脱离出来并进入癌症患者血液循环的细胞。单个CTC是极为罕见的,通常10亿个细胞中只有不到1...

将影响人类发展的10大科技因素(生物技术排首位,修改人类胚胎基因榜上有名)

2015-05-19

  科技在近10年来发展十分迅猛,并且仍旧以惊人的速度进步着。美林(Merrill Lynch)备受尊敬的投资研究团队的首席投资策略师哈内特(Michael Harnett)及其团队在一项新研究中指出,全世界,尤其是美国,已经进入了被他们称为“加速创新”的阶段。该团队列举了当下超级创新“hyper innovation”的三个巨大的驱动力:物联网、共享经济以及线上服务。下面列出了为什么世上万物都即...

MIT2015十大创新技术:液态活检和 DNA互联网榜上有名

2015-05-18

自2001年以来,美国的《MIT技术评论》每年都评选出十大技术榜单,关注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创新性技术。去年的评选结果包括农业无人机、脑图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神经形态芯片、微型3D打印技术等。近日,该刊评选出了2015年最激动人心的十大创新技术: -- Magic Leap虚拟现实技术:传统的3D成像技术会引起人的眩晕,而Magic Leap公司的最新成像技术直接将影像投射到视网膜上,带来令人...

科学家纳米记忆技术研究获进展 助研发大脑仿真

1970-01-01

近日,澳大利亚科研人员研制纳米记忆技术取得重要进展,这对大脑仿真技术的成功研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MIT)的科研人员表示,纳米记忆技术的原理与生物大脑的记忆有相似之处,而且此装置厚度仅有头发丝的1/10000,可以模仿大脑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首席研究员奈里(Hussein Nili)博士表示,要建立人工神经元网络...

国务院取消第三类技术准入审批,细胞治疗、基因诊断或将迎来利好

2015-05-15

  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再取消4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取消的审批项目包括原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芯片诊断等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的药品行政保护证书核发。   2009年,原卫生部制定印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医疗技术进行分级...

European Radiol: 乳腺癌筛查新技术辐射低

1970-01-01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European Radiolog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相比传统的乳房X射线摄影术而言,断层X射线照相组合(Tomosynthesis)技术在检测乳腺癌上要高于前者40%,本文研究是一项大规模研究,用来比较常规的乳房X射线摄影筛查方法,研究者表示3D X射线技术对于女性而言或许更加可行。 研究者Sophia...

Cell:肿瘤3D生物样本库的建立或可用于开发个体化药物筛选技术

1970-01-01

近日,来自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学院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的研究者们通过研究表示,由癌症患者机体肿瘤所衍生的类器官或许可以紧密复制原始肿瘤的关键特性;这种类器官的培养基或许可以足够进行大规模的药物筛选来检测和药物敏感性相关的遗传改变,该研究或为开发个体化疗法及优化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帮助。 演技组合Mathew ...

里程碑技术:甲基化分析解决法医难题

1970-01-01

   电视剧和电影总是喜欢在“邪恶双生子(Evil Twin)”上大做文章。的确,外形和DNA都高度相似的两个人是很难分辨的。而且这并不完全是编剧们“脑洞大开”的结果,在美国波士顿就有一个这样的强奸案,相关机构花十万美金进行二代测序才排除了嫌犯双胞胎兄弟的嫌疑。 双胞胎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他们的DNA序列在理论上是完全相同的。不过DNA复制会出...

基因测序技术侦破“跨国腹泻案”

2015-05-12

  英国疾控部门一个快速反应小组近日发表论文,还原了他们怎样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和食品溯源技术,将一场跨国暴发的肠炎沙门氏菌疫情追溯到德国的一家禽蛋生产商。   这次疫情最初发生在2014年5月~9月之间,涉及英国中部、西北部和南部的至少287个病例。同时,肠炎沙门氏菌疫情也在法国和奥地利出现。这三国样本中得到的分离菌经过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后,发现属同一种。此后,相似病例出...

肿瘤生物标志物开发的新技术

2015-05-11

绝大多数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都无法归咎于单基因突变,而是信号通路网络中多个基因相互影响的结果。因此在肿瘤个体化医疗上,基因测序仅限于某些靶向药物疗效的预测,如对于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可使用易瑞沙治疗,但这部分患者的数量不足30%。对于无基因突变的患者或者非靶向药物治疗的肿瘤个体化治疗而言,基因测序对于预测疗法是否有效并无太大意义,有望取而代之的则是检测失调的信...

【当Juno遇上Fate】新技术助力CAR-T疗法发展

1970-01-01

著名生物医药公司Juno公司最近宣布公司已经和Fate医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开发公司的CAR-T疗法在治疗血癌等领域的潜力。这一协议使得Juno公司得以使用Fate公司的造血细胞编程平台来强化公司CAR-T疗法。 在这项为期四年的合作中,Fate公司将负责筛选能够调控CAR-T疗法中重组T细胞的小分子,而Juno公司则将会把CAR-T疗法和这种小分子药物...

一种新型的基于DNA的GPS技术的开发

2015-05-07

  传统的基于硅材料的计算过程在近些年来已经得到了很大地改进,但其仍然面临着一些实际的限制,而近日,来自国外的一个研究小组刊登了他们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表示,基于DNA的指令计算或许可以促进数字时代达到另外一个水平,而研究者们也阐述了他们的目的,就是开发一种新型基于DNA的GPS技术。   研究者J...

沃特世宣布收购REIMS技术,加强健康科学领域实力

2015-05-07

  美国马萨诸塞州米尔福德市 - 2014年7月22日 - 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今日宣布收购MediMass公司的快速蒸发电离质谱(REIMS)技术。REIMS技术实质上代表了MediMass的所有资产,包括专利申请、软件、数据库和REIMS专业知识。   “REIMS技术不仅显著增强了沃特世在健康科学领域的技术地...

大数据预测爽约病人 技术真的能提升就医体验

2015-05-05

虽然医疗健康行业在不断进步发展,但是医生却始终没能解决预约看病过程中的问题。通常,医生们每天都会接受超过额度的患者预约,而患者则时常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前来看病,导致需要重新安排预约时间。如此一来,医院的等候室经常出现这种局面:今天人满为患,明天门可罗雀。 当加布里尔·贝尔福(Gabriel Belfort)参加2012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医疗健康编程马拉松活动时,他决定挑战所有的程...

新突破:DNA新技术能提前10年预测癌症

2015-05-05

      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体长度可作为预测未来是否患癌症的生物指示,据国外媒体报道,受益于一项DNA突破技术,未来科学家能够提前十年预测到人体可能出现的癌细胞。   这项发现与端粒体有关,它是染色体末端的“生物保护帽”,可以避免染色体遭受损坏,其作用非常像避免磨损的鞋带末端塑料保护帽。伴随人类年龄增长,端粒体将变得越来越短,导致DNA受损,从而增大阿兹海默症、糖尿病和心脏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发...

“先进制药技术发展论坛”在天津召开

2015-05-04

                4月26—27日,中国工程院第201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先进制药技术发展论坛”在天津召开。会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院士结合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作了“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创新需求与战略”的报告。...

基因编辑技术驱动肿瘤T细胞疗法的研发

2015-05-03

  在过去的一年中,医药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已经形成了一个联盟,希望获得基因编辑专家的帮助,来研发抗原受体(CAR)T细胞。这些免疫系统衍生的细胞杀手,通过基因改造使其表达受体,从而能够识别和消除癌细胞。   “在过去几年中,一些用CAR-T细胞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这是其他药物所没有取的过的成功,特别是在血液癌中,”强生生物研究所主任Robert Friesen这样说道。“这种疗法用来治疗各...

新技术或为治疗不孕不育带来革命性突破

2015-04-29

  早在许多年前,获得诺贝尔奖的体外受精法(试管受精)为许多不孕不育家庭带来了福音,然而由于该方法非常耗时、昂贵而且在女性成功怀孕前需要进行多个周期;在美国一个周期平均价格高达1.2万美金,因此对于许多夫妻而言该技术是遥不可及的。   而近日发表于国际杂志Biomicrofluidic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台湾清华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为了使得试管受精技术更加有效,其开发了一...

两种技术被提出来切断卵子和胚胎的致病突变

2015-04-27

         南阿拉巴马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Mikhail Alexeyev说:“虽然研究人员还没有对人类胚胎做过测试,但该项研究工作还是前所未有的,这是第一次在一个胚胎中完成的。”   线粒体产生使细胞充满力量的能量。细胞器携带自己的DNA,从包含大部分细胞基因的核DNA中分离出来。那不是她们唯一的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