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31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Science子刊】深度学习模型助力发现癌症中新的基因突变!
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称,一种机器学习模型已经帮助科学家发现了目前基因组测序无法检测到的数百种癌症基因突变。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n9215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是Duane and Susan Burnham分子医学教授Feng Yue博士。Yue说:...
【PNAS】小鼠模型中使用新传感器,两小时准确区分病毒性和细菌性肺炎!
研究的资深作者Sangeeta Bhatia说:“挑战在于,有很多不同的病原体可以导致不同种类的肺炎,即使是最广泛、最先进的检测,也无法在大约一半的患者中鉴定出引起疾病的具体病原体。如果你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性肺炎,那么你可能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这是一个大问题,患者不会好转。” 在一项对小鼠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表明,他们的传感器可以在两小时内准确区分细菌性和病毒性肺炎,只需利用简单的尿...
【Science子刊】肠道微生物组作为“健康指南针”——新模型以80%的确定性预测慢性肝病
人体微生物组可以提供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风险的信息。这是由莱布尼茨天然产物和感染生物学研究所-Hans Knöll研究所领导的国际团队发现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模型,可以根据肠道中的微生物组成来预测可能的病程。该研究“Risk assessment with gut microbiome and metabolite markers in NAFLD development”...
【Nature子刊】类器官助力新药研发!MCLA-158抗体能抑制临床前模型中肿瘤的转移和生长
该研究于周一(4月25日)发表于《Nature Cancer》上,题为“Functional patient-derived organoid screenings identify MCLA-158 as a therapeutic EGFR × LGR5 bispecific antibody with efficacy in epithelial tumors”。 ...
【Molecular Cancer】新模型!检测并对抗肺癌复发!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破坏性疾病,也是美国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即使是适合肿瘤切除的患者,死亡率也达50%。但密苏里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一个新模型来研究负责NSCLC患者癌症复发的循环肿瘤细胞的作用和脆弱性。 该研究“Tumorigenic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from xenograft mouse models of non-met...
【Nature子刊】大改进!新Cas9模型定位DNA切割位置,预测脱靶概率——朝着更高精度的基因编辑前行!
来自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基于物理学的模型,建立了用CRISPR-Cas9进行基因编辑如何工作的定量框架,并允许预测在哪里、有多大概率以及为什么会发生靶向错误(脱靶)。这项已经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题为“A kinetic model predicts SpCas9 activity, improves off-tar...
讲座回放|实时活细胞成像分析在3D细胞模型中的应用
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目光从2D细胞模型转移到3D细胞模型。3D细胞模型不仅保留了前者的通量,而且从药物渗透,到细胞表型等方方面面都表现出了更贴近体内生理学的性质。 目前3D细胞培养的方式主要分两种: 不依赖支架的培养方案,如超低细胞吸附孔板、悬滴法、磁力悬浮法、微重力培养法等 基于支架的培养方案,如胞外基质凝胶、化学合成凝胶、...
【直播倒计时1天】实时活细胞成像分析在3D细胞模型中的应用
类器官是一种能够高度模拟真实器官结构、空间形态以及细胞群遗传多样性的体外3D细胞培养物,这些“微型器官”通常来自胚胎干细胞(ESCs)、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新生儿干细胞、成人干细胞(ASCs)以及患者体内提取的肿瘤组织。从1907年首次证明分离的海绵细胞组织可在体外自我组织分化成完整的生物体,到第一次成功实现成人干细胞建立3D类器官,类器官培养技...
【直播预告】实时活细胞成像分析在3D细胞模型中的应用
类器官前世今生 类器官培养与分析的痛点 包括美国菌种保藏中心(ATCC)在内的多个组织和研究机构发布许多针对多种类器官培养的protocol,定义了其培养条件、接种密度、基质建议和其他关键参数。但是对类器官的定量分析面临重重挑战,比如: l 每个孔中类器官形成的重复性无法保证,缺少成熟的实验方案...
【Nature子刊】利用干细胞类器官模型,揭示受COVID-19损伤的肺和肺纤维化中独特的干细胞轨迹
COVID-19等疾病对肺部造成严重损伤,引发异常干细胞修复,从而改变肺部结构。损伤后异常的干细胞分化可阻止正常肺功能的恢复。 UCSF(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于近日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合作研究中,UCSF研究人员Jaymin Kathiriya博士和Wang Chaoqun博士发现,严重的肺损伤可以触发肺干细胞发生异常分化。Drs....
【Nature子刊】新模型的开发下,发现至关重要的胃癌干细胞!
在日本,每年约有一百万人被新诊断为癌症。胃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每年有超过4万日本人死于胃癌。晚期胃癌采用抗癌药物化疗,但仍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一个原因是目前还没有能够在体内复制人胃癌发生和恶变的小鼠模型。所以,即使是现在,胃癌发生和恶变的机制也不完全清楚,恶性胃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尚未建立。 最近,肿瘤干细胞的存在被认为是恶性癌症表现出耐药性的原因之一。肿瘤干细胞具有多潜能性...
【Science子刊】新模型——将心脏研究结果从动物转化为人类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健康中心的一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预测模型,可以将不同动物物种的心脏研究结果转化为人类特有的见解。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加速药物开发过程,从而产生治疗心律不齐等心脏病的新疗法。 在他们今天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题为“Quantitative cross-species translators of cardiac myocyt...
【Nature子刊】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一支国际科学家团队培养的3D胰腺癌肿瘤模型,可有效改善胰腺癌的治疗方法
一支国际科学家团队在实验室里创建了一个三维(3D)胰腺癌肿瘤模型,该模型结合了生物工程基质和来源于患者的细胞,可用于开发和检测靶向治疗。 于9月24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诺丁汉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莫纳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个多细胞的三维微环境,利用患者来源的细胞重现胰腺癌中肿瘤细胞...
【柳叶刀子刊】准确率88%!刷脸就能快速识别128种遗传疾病?这不是“天方夜谭”,新儿童遗传综合征评估模型做到了
美国华盛顿国立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生物特征分析工具,可以通过观察儿童的面部特征来筛查128种基因疾病。虽然该工具尚未被批准用于患者护理,但它已获得MGeneRx的许可,以寻求监管部门的批准和商业化,将其用作诊断和筛查工具。 研究人员本月早些时候在《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 and evalua...
【Nature子刊】零突破的希望!前脑类器官在脆性X综合症药物发现上突破小鼠模型障碍
脆性X染色体人脑类器官的显微镜图像, 绿色代表细胞质巢蛋白,红色代表核Sox2;两者都是神经前体细胞的标记物。 图片来源:Zhexing Wen,埃默里大学,https://doi.org/10.1038/s41593-021-00913-6 脆性X综合症是导致智力障碍和自闭症的主要遗...
还在用2D细胞模型?火热的类器官技术了解一下
类器官是指来源于胚胎干细胞(ESCs)、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新生儿或成人干细胞(ASCs),肿瘤细胞等,在体外特定的3D环境中生长,形成微小的细胞簇,自组织并分化成功能细胞类型,再现了体内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因此也被称为“微型器官”)。 类器官发展历程 早在1907年,Henry Van Peters Wilson第一次进行...
【Nature背靠背】首例!在实验室条件下构建出完整的人类胚胎模型
生命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最后形成胚胎开始的。目前对早期胚胎的研究,可用的材料主要是捐赠的试管婴儿胚胎,而这些胚胎非常少。人体实验又受到伦理道德和法律限制。 因此,利用体外培养的成体细胞来构建哺乳动物的胚胎模型,成为一个吸引人的研究方向。 近日,由美国德克萨斯西南医学中心的吴军和Gary C. Hon领衔的研究团...
【新突破】中科院秦建华等人利用器官芯片和活病毒建立人源性新冠肺炎模型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已呈现全球爆发,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COVID 19)确诊病例仍在持续增长,给公共卫生体系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新冠肺炎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乏力、咳嗽等,重症患者还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多器官衰竭等严重表现。 目前新冠肺炎治疗仍缺少特效药物。尽管目前已有平板细胞、类器官和动物模...
【Nature子刊】新型人源化小鼠模型揭示 肥大细胞在免疫疗法中的关键作用
由于直接利用人细胞及组织进行相关研究受到逻辑与伦理方面的限制,动物模型就成为人类生物学研究的替代选择。其中,将人基因、细胞与组织通过基因修饰或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的方式来构建的小鼠模型即为人源化小鼠模型。人源化小鼠模型已经成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重要临床前动物实验模型。 近日,来自美国费城威斯达研究所(The Wistar Inst...
【Nature子刊】癌细胞“隐身”怎么办?英美科学家利用数学模型预测癌症进化方向和免疫治疗效果
但癌细胞也不是“吃素”的,癌细胞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它有“隐身”功能,因此,免疫治疗也并不是对所有的癌症患者都有效。盲目进行免疫治疗不仅成本巨大,还可能适得其反,所以预测癌症的进展和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十分重要。 对此,一个英美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可以确定免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