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238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直播】空间多组学及癌症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Nanostring大中华区用户会

2021-06-30

冷泉港生物科技股有限公司和Nanostring将于2021年7月7日下午,举办“空间多组学及癌症研究学术研讨会暨NanoString第五届大中华区用户交流会”。届时将邀请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知名肿瘤研究的专家进行技术研讨,将围绕目前肿瘤基础研究,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的分子分型和临床标志物开发及肿瘤空间组学研究进行技术研讨,共同探索荧光条形码技术和数字式空间多组学技术如何改变和...

【邀请函】2021第三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诚邀您的参与!

2021-06-28

尊敬的各位同道 : 近一年多的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虽然疫情在国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目前来看,我们需要做好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在防疫抗疫的同时,也要重视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疗。 肿瘤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因子诱导的复杂过程,探索其机理是有效防治的关键所在,也一...

【新研究】新兴癌症疗法——无毒、非侵入性,可关闭癌细胞的“发电站”并杀死它

2021-06-17

癌症的类型很多,其致死率也很高,具体的治疗要看癌症所处的阶段。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癌变组织、放化疗、免疫治疗的方法来帮助缓解癌症的症状。 2020年,国际著名癌症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肿瘤治疗出现了第四种方式——电场疗法。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方...

【新研究】“坏脂肪”抑制杀伤性T细胞攻击癌症,引导科学家开发出新的抗癌疗法

2021-06-15

肿瘤转移是一个低效能的过程。一般来说,只有一小部分肿瘤细胞能够成功扩散、迁移,并且在远端种植。肿瘤转移依赖于转移微环境——一种特殊的微环境,能够促进转移事件的发生及远端转移灶微环境的形成。 肿瘤微环境的特征, 主要有三大类: 缺氧、慢性炎症及免疫抑制。而肿瘤微环境“家族”成员之一就是肿瘤相关脂肪细胞,它通过分泌脂质、脂肪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共同参与构成...

【Nature】连发3篇重磅文章:肠道中的癌症干细胞对邻近细胞产生不良影响

2021-06-10

数十年的研究揭示了突变如何促进恶性细胞的进化以及特定肿瘤的最终特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周围组织环境会影响这些突变驱动特征的自然选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恶性细胞与其相邻野生型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恶性细胞如何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塑造周围环境。 最近,研究人员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Cancer stem cells in the gut h...

【Nature】癌症“停电”,阻止肿瘤转移成为可能

2021-06-09

众所周知,癌细胞极其狡猾,它可以进入极微小的血管中,随着血液流窜到全身各处,并在其它组织中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癌。 据报道,约90%的癌症患者死于癌症转移。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转移性癌细胞对癌症化疗和放射治疗具有抗药性,这也迫切地产生了阻止癌细胞扩散的医疗需求。 近日,索尔福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ell】双管齐下:这种罕见的免疫细胞竟可预防癌症复发,改善临床结果

2021-05-24

肾癌是癌症免疫疗法最敏感的恶性肿瘤之一。与其他癌症相比,肾癌的免疫特性更为突出;与大多数其他实体瘤相比,肾癌有更多的免疫细胞浸润。 但经过治疗后的肾癌并非都万事大吉。肾透明细胞癌(ccRCC)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肾癌。经过手术治疗后,它的癌症复发率高达40%,并发展为无法治愈的转移性疾病。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

【Nature子刊】癌症治疗成功率从20%提高到75%?一种有效的抗癌免疫疗法横空出世!

2021-05-19

2013年,在美国肿瘤学年会(业内称为ASCO)上,被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药物,因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而大放异彩,成为了这届年会上“最耀眼的明星”。同年,美国的“纽约时报”和自然科学界最具权威的“Science”杂志,不约而同地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评为了该年度自然科学领域“十大突破之首”。 但并不是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对这种免疫疗法产...

【Nature子刊】首创!新疗法让T细胞穿过肿瘤的速度提升近两倍,更快破坏肿瘤,可用于多种类型的癌症

2021-05-17

美国科学家在80年代提出的早期抗癌免疫疗法CIK疗法,很可惜,这种方法有很大缺陷。其输入的免疫细胞特异性太差,99%以上都是对抗细菌、病毒这类的,根本没有专门针对癌细胞的能力。魏则西同学就是该疗法的牺牲者。而不同的免疫细胞功能不同,并不是数量多就行。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合成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尝试改造工程化T细胞来治疗癌症。CAR-T免疫疗法通过工程化改造病人自身的T细胞,让...

【Nature】诺奖得主用万多条基因表达破解细胞挤压的奥秘,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021-05-06

人与人之间距离越近,交流思想、信息的机会也就越多;而细胞之间距离越近,也会有细胞挤压的“化学反应”! 细胞挤压是一种细胞排除机制,适用于海绵、线虫、昆虫和哺乳动物等多种生物。在挤压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会从周围的细胞层中脱离,同时还不破坏留下的细胞层。 近期,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顶级学术期刊《Natu...

【Nature】剑桥大学科学家开发出有治疗白血病潜力的新型抗癌药,首次将METTL3酶作为对抗癌症的靶点

2021-04-27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是一种由骨髓性白细胞(而非淋巴性白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造血系统癌症。一旦得此病,人们通常需要数月的强化化疗和长时间的入院治疗,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英国,每年大约有3100人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其中大多数年龄超过65岁。 数十年来市场上主流治疗AML的方案没大改变,只有不到三分...

对近2万名癌症患者的分析显示:多吃蘑菇与癌症风险降低有关,尤其是乳腺癌

2021-04-26

蘑菇,是世界上人工栽培较广泛、产量较高、消费量较大的食用菌品种。蘑菇种类繁多,许多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含维生素,营养素和抗氧化剂等有益成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蘑菇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 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Advances in Nutrition 期刊发表了题为:Higher Mushroom Consumpt...

【新研究】麻省理工研究发现:癌细胞在转移过程中会软化,这为治疗癌症转移提供新思路

2021-04-22

癌症是世界性难题,大家都谈癌色变。一旦患上癌症,不仅要忍受身心的痛苦,还要承受人财两空的煎熬。 据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发现,大部分的癌症患者最后都死于癌细胞的转移,也是迄今为止癌症治愈率无法提高的最大绊脚石。如果科学家能够克服障碍,那么就可以找到新药,挽救生命。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发现当癌细胞转移时,它们通常会在血流中...

鹍远生物荣膺动脉网“年度领袖企业”,构建“First in class”产品竞争力,多模式推动癌症早筛商业化落地

2021-04-19

2021年4月16日-18日,由动脉网主办,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联合主办,苏州市吴江东方国有资本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五届未来医疗100强大会”以“生命的计算”为主题,在苏州吴江盛大开幕。 4月16日晚,在第五届未来医疗100强大会颁奖晚宴上,动脉网对外发布了《2020-2021未来医疗100强系列榜单》。作为中国肿瘤早筛和...

【Nature】重磅| 纽约大学科学家发现新的肿瘤抑制因子,成为癌症潜在治疗方法

2021-04-16

近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期待已久的酶,它能够通过分解驱动蛋白质来预防癌症。 与发育中的胎儿一样,限制细胞分裂是预防癌症中异常、侵袭性生长的关键,新研究发现,细胞已经进化到使用AMBRA1来抵御它。 该研究发表在《Nature》杂志上,题为“CRL4AMBRA1 is a master regulator of D-type...

【Nature】刷新近百年来人类对癌症代谢的认知,高速消耗葡萄糖的不是癌细胞本身

2021-04-10

在过去20年中,癌症的代谢研究领域发生了爆炸式增长,且这些都基于德国著名医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Otto Warburg在1922年的研究:癌细胞以非常高的速率消耗葡萄糖,无论是否有充足的氧气,癌细胞糖酵解都很活跃。 这种癌细胞主要使用糖解作用取代有氧循环的现象,就称作“Warburg效应”(瓦氏效应)。这是现代医学利用正电子发射断...

19岁时基因突变,44年后才确诊癌症...哈佛团队揭示癌症是从何时出现的

2021-04-06

一直以来,癌症被认为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这一惊人数字意味着,尽管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在过去十年大幅增长,医疗水平空前提高,但仍无法阻挡癌症发病率和相关死亡的迅速增长。因此,绝大部分人仍会谈癌色变。对抗癌症任重道远。 然而,癌症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或者说,健康是从...

【Nature子刊】首创!科学家发现治疗“癌症之王”——神经母细胞瘤的新方法,可阻止癌症进一步发展

2021-03-31

神经母细胞瘤素有“儿童癌症之王”称号,是因为这种肿瘤在过去疗效极差,而且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多发于肾上腺或腹膜后,位置很深,早期不易发现。而这种肿瘤恶性度高,进展快,易发生骨髓、骨及器官转移。 最近,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针对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新方法。 该研究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

【新进展】“饿死癌细胞”升级版来了!科学家发现一种药物可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长,这对其他癌症也适用

2021-03-22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饿死癌细胞”的说法流行了起来。据报道,因为癌细胞特别喜欢吃糖,如果患者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的话,体内的癌细胞就会因缺乏能量而被饿死。 很多研究证明,由于癌细胞生长太快,血管供应跟不上,癌细胞很早就学会了不依赖葡萄糖。当葡萄糖不足的时候,很多癌细胞会改换口味,开始吃别的东西,比如谷氨酰胺(Glutam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