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AI驱动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突破与前沿应用
转化医学圆桌π第一期“解码生命多维密码:组学技术融合如何构建精准医学未来”
首届精准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队列研究先锋计划颁奖仪式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315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这些乳腺癌重磅新研究,听说你还没看过?

2019-08-09

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是仅次于肺癌的女性第二大癌症杀手,因此女性往往谈之色变,而乳腺癌转移亦成为了笼罩在女性头顶的死亡乌云。因而对于乳腺癌的研究也是越来越多,从未间断。现在为大家介绍乳腺癌领域最新研究。 癌细胞“开吃”令乳腺癌转移措手不及 Yu-Chih Chen,et al.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

【Nature子刊 】研究发现两种子宫内膜癌基因突变!

2019-08-09

编辑:Irene 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 carcinoma) 是一组发生在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腺癌为最多见的类型,在世界范围内其病发率呈升高趋势,且患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人们普遍认为子宫内膜癌可分为两个亚型: I 型最常见的亚型,好发于围绝经期妇女,通常与雌激...

《柳叶刀》对87,032名女性护士的研究证明,这类肉增加女性慢阻肺风险!

2019-08-08

 加工肉类一直都是餐桌上的“常客”,世界卫生组织更是将加工肉制品评定为1类致癌物。殊不知,其不仅致癌,也被慢阻肺患者拉入了黑名单。 近日,柳叶刀发表的一篇文章表明:加工肉制品摄入增加与肺功能下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不仅如此,加工肉类摄入过多还会增加女性COPD患病风险。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呼吸系...

两大院士牵头临床研究最新成果表明:5hmC在早期肝癌诊断中性能优秀!

2019-08-07

我国作为肝癌高发国家,占全球肝癌发病率50%以上。目前,肝癌是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3位肿瘤致死病因。我国的肝癌患者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多具有肝炎和肝硬化背景。其中大约80%的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有关,这也与肿瘤的治疗方式选择和预后密切相关。 针对原发性肝癌,现今主要的治疗方案有手术切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靶向药物、肝移植、放射治疗...

超万例大样本研究发现:TP53突变影响未来癌症走势 | Cell子刊

2019-08-02

作者:Paris 如同PD-1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占据重要分量,TP53突变在癌症研究领域也是作为明星般的耀眼存在,其作为抑癌基因是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趋之若鹜的研究热点。近日,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其癌症研究史上再添功勋:通过大量样本研究分析揭示了TP53突变导致癌症发生的具体过程,并将其与癌症治疗及预后再次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相关文章以“Inte...

2019年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综合评估专家名单公告

2019-07-30

根据《科技部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办公厅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组织开展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运行绩效评估工作的通知》的安排,将对建设期已经满三年的21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综合评估。此次综合评估专家主要从第一届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香港和澳门专家中遴选确定。现将综合评估专家名单予以公布,如对专家人选有异议,请在7月30日下班前向我司书面反馈。凡以单位...

【盘点】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2019-07-24

非编码RNA在生命调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常入选CNS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人类基因组转录区高达76%,但转录产物中只有不到2%是编码蛋白质的mRNA,其他均为非编码RNA,其中microRNA (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环状RNA(circRNA)等调控性非编码RNA。因其重要的调控功能而受到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长链非编码R...

“打造研究协作平台,推进学术互通交流” ——“临床肿瘤研学联盟”暨“肺”畅学堂青岛站顺利举办

2019-07-23

2019年7月18日,应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于壮教授等邀请,“临床肿瘤研学联盟”——“肺”畅学堂(青岛站)在青岛威斯汀酒店顺利召开。来自青岛地区多位临床肿瘤领域的专家受邀成为联盟的顾问,同时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Wiley出版社等单位的资深学者也受邀成为联盟特邀讲师,他们将共同致力于推进临床肿瘤领域的学术交流,并在行业信息建立、科研协作等方面达成互助互通机制,以提升中青年医师的科研学术能力,...

Science将性别差异研究推向新高度!

2019-07-23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北京时间7月20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Whitehead研究所、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科学家们,通过对基因表达中性别偏见的广泛研究,揭示了男性与女性中特定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从而将性别差异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在整...

肿瘤代谢,这些最新研究值得你关注

2019-07-22

代谢组学的研究对象是内源性代谢物质(中间或代谢终产物),通过分析这些代谢物质在体液及组织内的变化规律,可以从生物整体分析基因表达,蛋白质调节等内外因素对机体状态的影响,机体内任何生理、病理或其他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代谢物的浓度或使代谢流发生改变,因此代谢组学技术能更真实地反映机体的实际情况。在近一个世纪前,科学家们发现了肿瘤代谢改变的特征,过去的十几年中肿瘤代谢研究...

《转》访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谢鹭教授:用蛋白质组学破译癌症密码

2019-07-17

近日,在2019中德肿瘤液体活检及精准治疗双边论坛上,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谢鹭教授做了关于“多组学数据整合技术鉴定代谢生物标志物”的精彩报告。早在本世纪初,谢鹭教授就已投身蛋白质组学领域,从2007年起,她开始参与了北京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贺福初院士主导下的各类蛋白质组学领域研究课题,主要承担蛋白质质谱数据的生物信息学解读和分析工作。在会后的访谈中,谢鹭教授向我们道出...

诚聘英才 | 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

2019-07-16

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在“双一流”建设的支持下,正式成立于2018年6月,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直属二级单位。黄超兰教授担任中心主任。中心的发展战略基于临床医学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临床医学,创新技术和基础学科的交叉,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和研发,攻克医学重大难题。中心是集研发、学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研究中心,目标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精准医疗研究组织。在“健康中国”的国策之下,...

《转》访中国科学院牛北方研究员 | 设计与实现高性能的数据解读学习模型、算法与软件,是逾越生命信息学“数据鸿沟”的主要手段

2019-07-05

当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已渗透到各个科研与产业领域。大数据在生物医学领域被重新定义为“生物医学大数据”、“健康医疗大数据”以及分子生物学层面的“多组学大数据”等。然而,生物医学大数据的核心是解析、预测更多的数据, 从而可以处理与个体疾病表型相关的所有数据,并最终明确各因素的相关性和混杂性。因此,在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逐渐融合的趋势下,设计与实现高性能的数据解读学习模型、算法与软件,...

【干货】膀胱癌液体活检的研究进展

2019-07-02

膀胱癌的发生会对血液和尿液的成分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非侵入性的液体活检将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带来新的检测方法。 膀胱癌的标志物 DNA 生物标志物包括 DBC1、MYO3A、SOX11、NPTX2、NKX6-2、A2BP1、PENK 和 CA10 等,主要检测基因甲基化情况。 mRNA 生物标志物包含微小 RNA-21( miRNA-21)、存活...

盘点 | 近期外泌体在肿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9-07-01

作者:Carrie 外泌体简介 外泌体是由多种活细胞通过内吞-融合-外排等一系列生物学机制而形成的,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纳米级微小囊泡。其最早是在1983年由Johnstone RM等研究羊成熟网织红细胞过程中囊泡的形成时发现,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都可以被一些细胞以胞吐的方式所释放,如:免疫细胞、干细胞、肿瘤细胞,且广泛分布于外周血、尿液、唾液、腹水、乳...

“金桥工程II”宣布启动--开展基于AI的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改进研究

2019-06-30

6月2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天泽”脑血管病诊疗辅助决策系统发布会上,“金桥工程II—基于人工智能的脑血管病临床诊疗辅助决策系统的医疗质量改进研究”宣布启动。 据悉,面对我国脑血管病医疗质量存在短板的现状,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和北京市重点项目支持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及质控研究团队开展“金...

“癌中之王”胰腺癌近期研究进展一览

2019-06-27

被称为“癌症之王”的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极低,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我们所熟知的乔布斯、帕瓦罗蒂、沈殿霞都是因为这一疾病去世的。对它,医学工作者们一直在寻找对抗之法,这篇文章就为大家介绍今年胰腺癌研究及...

糖尿病研究频获突破,你错过了哪些重要研究成果?

2019-06-21

作者:Carrie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增长,呈普遍呈现年轻化、扩大化趋势。然而,目前糖尿病尚无根治之法,只能以控制为主,因此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期关于糖尿病的研究频频获得突破,来看看你错过了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新型膳食补充剂有助新药开发 近日,来自沃里克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了可以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引起...

Science advances │王红霞团队研究揭示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异质性

2019-06-20

2019年6月20日,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王红霞团队的研究成果“Epithelial-type systemic breast carcinoma cells with a restricted mesenchymal transition are a major source of metastasis”。研究表明肿瘤细胞EMT并非“全”或“无...

肿瘤早筛界优等生:液体活检重磅研究集锦

2019-06-14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通过规范化筛查早期发现并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医学界格外看重癌症早期筛查。而近几年来液体活检技术的发展,让“滴血验癌”这种方法作为癌症早筛手段成为了可能。 常规癌症筛查方法如胃镜、肠镜、组织活检等虽然应用广泛,但是却存在诸多问题,肠镜胃镜令人疼痛难忍,给患者身心造成负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