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99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Science:科学家构建出首个超精度3D脑图
在一项称作“大脑”的国际科研项目中,研究人员将一名65岁已故女性捐赠的大脑切成数千薄片,然后染色、成像,通过数字技术构建出史上第一个超高精度的3D脑图。研究人员说,这一成果有助了解人脑感知、思考和语言等过程的秘密。 来自德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20日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一种称为超薄切片机的特殊工具,将由石蜡包裹的脑组织小心翼翼地切...
科学家称:未来人类或可下载并检索记忆
据国外媒体近日报道,人类是否能像电脑处理数据一样,上传并保存自己的记忆?科学家现在的答案仍是否定的。不过,在下一个十年这或许就会成为可以触摸的现实。随着神经科学的新发现层出不穷,以及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或许很快就能见到这些科幻小说里的事物变成可能。 不久前出炉的两个高调的科学计划也为这一构想提供了动力。今年2月份,美国总...
美英知名科学家预言:未来十大科学突破
能够“自我疗伤”的建筑材料:英国牛津大学的亨利·史纳斯博士是这方面的研究先驱。 能理解手势语言的手机:你朝他挥挥手,它就能理解你的意思。 解开大脑密码,修补大脑损伤:图为科学家已经破解视网膜发向大脑的信息代码,能用人造“译码器”向大脑发送...
“匪气”汪建:不喜欢“科学家和CEO”的称呼
他从事着世界最前沿的科学——基因研究,但不喜欢“科学家”和“CEO”的称呼。他有“匪气”但不蛮干,善“亮剑”但有底线。 “你为什么要身份呢,我是汪建对吗?我是真的对吗?” “对。” “我是一个人,我是一个活得比较率性的 人。” “title就是华大基因汪建?” “这还不够吗?” 一个关于头衔的问题,汪建与记者绕了...
科学家发现只杀癌细胞不伤健康细胞的特殊物质
据《联合早报》网站报道,在母乳中存在一种天然蛋白质,新加坡和瑞典科学家发现将这类蛋白质和脂质合成起来,可用来攻击癌细胞却不会伤害健康细胞。该分子有望被制成抗癌药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物科学院教授格鲁伯(左)和瑞典隆德大学教授帆柏用三年半研发出的抗癌合成物质“HAMLET”,若尽早让有结肠癌基因的病患口服,发病率有望降低超过六成。 ...
华裔女科学家开发DNA产品 宫颈癌高危群有望识别
5月15日电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全美女性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是宫颈癌,人类乳突病毒(HPV)是致病主要元凶。但是,感染HPV病毒并不意味着未来必罹患癌症,全美75%的女性和五成男性在一生中会感染HPV,两位女性华裔生命科学家温可仪、郑淑玲共同创办的公司,以HPV DNA技术明确地界定病例是否为...
英国科学家使用3D打印机制作出人类干细胞!
3D打印技术既神奇又酷,连名片都可以印制成3D立体造型,印出3D手枪也不是难题,现在3D打印技术甚至可以拯救你的生命! 英国科学家成功使用一种装载控制阀的细胞打印机(valve-basedcellprinter),其中填充生物墨水(bio-ink)以制造可存活的干细胞。干细胞可转变成人类体内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如血液、皮肤细胞等等,它们在生物学...
美科学家用基因技术有效治疗白血病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利用基因技术对免疫细胞进行改造后可以使它们更有效地杀灭癌症细胞,这种方法已被成功应用于治疗白血病,研究人员认为它对其他癌症可能同样有效。 美国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研究人员在近期《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利用基因技术改造免疫细胞T细胞,使其可以识别白血病细胞中名为CD19的蛋白质,并以此为突破点杀灭白血病细...
台科学家:首创新型基因测序技术 全基因组1小时500美金
近日,中国台湾地区的国立交通大学的科学家首创单分子基因测序技术,可加速基因组测序,有助于疫苗和药物研发,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 基因是决定生物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研究人员指出,DNA由4种核酸碱基(G、A、T、C)排序形成,过去要读取病毒DNA聚合酶通常会加入萤光,且需耗费1...
澳科学家:研发出新型抗癌药 可促进癌细胞凋亡
近日,澳大利亚沃尔特与伊丽莎·豪研究所(WEHI)等单位的科学家为癌症“量身”定做了一种新型药物,能遏制细胞内一种叫做BCL-XL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会促进癌细胞生存,让许多抗癌措施效果不佳。研究人员指出,这是向设计新型抗癌药迈出的重要一步。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上。 BCL-XL是促生存BCL-2家族蛋白质中的一员,能阻...
科学家公布完整尼安德特人基因组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莱比锡人类进化研究所已经完成了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测序,各科学团体自今日起能从互联网上免费获得完整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数据。 该项目由马克斯·普朗克社会科学院资助,是斯万特·帕博小组近30年前开始的古老DNA研究工作的一部分。研究人员曾于2010年提交了第一份尼安德特人基因草图,所用数据来自克罗地亚一个洞穴中发现的3根尼安...
华人科学家牵线 国际分子生物学会议“落沪”
2013年皇后镇分子生物学(上海)会议正在上海举行。该会议是在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主任、美籍华人王明伟的牵线搭桥下,首次在上海举办。 皇后镇会议是国际分子生物学界的一个品牌会议,自1991年以来每年在新西兰举行一次,旨在促进分子生物学科的发展。本届会议以“信号转导与药物发现”为主题,共有来自英国、美国、新西兰、中国等国家的20多位该领域顶级科学家在大会上作相关报告。 ...
科学家发现植入人类大脑细胞能使老鼠更聪明
据英国媒体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将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移植到老鼠体内时,老鼠变得更聪明,学东西更快了,这一发现或对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所启发。 美国科学家发现,与其他物种相比,人类大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更多、体积更大、更具多样性。基于这种观察,科学家猜想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在人类更高的认知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老鼠体内...
中美科学家联合研究千种罕见病基因组项目
2012年06月19日18:28 深圳华大基因(BGI)和美国费城儿童医院(CHOP)表示,双方希望通过对1000种罕见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寻找到更多与罕见病相关的致病基因,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奠定坚实的遗传基础。 罕见病往往是遗传疾病,也就是病人的某些或某个基因出现了少见的突变。世界卫生组织(WTO)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至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已经...
神奇:科学家发明植入脑内芯片 可助盲人重见光明
德国图宾根大学的科学家近日发明出了一种可以修复视力的微型芯片,通过植入病人脑内,放置于眼球后方,帮助9名盲人成功恢复视力。这些病人几乎都是因遗传条件色素性视网膜炎引发的失明。该3mm的芯片能够让1500万患者恢复视觉功能,摆脱失明的困扰。 科学家将微型芯片放置病人视网膜表面下,从而依靠电力刺激病人的视觉问...
十一位科学家获生命科学巨奖 奖金达诺贝尔奖单项奖2.5倍
据《自然》网站消息,来自美国、荷兰和日本的11位科学家获得了首届生命科学大奖——“生命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 in Life Sciences)。他们分别获得该奖的五个奖项,每个得奖人将获奖金300万美元,该数目是诺贝尔奖单项奖金(2012年为120万美元)的2.5倍。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David Botstein...
PNAS:科学家发现吸烟者犯烟瘾的机制
最近,日本和加拿大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吸烟者犯烟瘾时,想吸烟的欲望是脑部的前额区两个部位共同作用产生的。 上述成果源自日本理化研究所分子成像科研中心和加拿大麦基尔大学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所的试验及分析结果。 研究者邀请总共10名男女烟民提供合作,设定了试验后可吸烟和不能吸烟两种状况,然后让他...
雾霾天气与孕妇健康:科学家首证PM2.5致新生儿体重减少
一项大型国际研究证实,接触过较高水平的某些空气污染物的孕妇更容易产下体重不足的婴儿。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2月5日的《环境健康展望》杂志网络版上。 低出生体重——定义为一名新生婴儿的体重不足2.5千克——增加了婴儿死亡率和儿童期疾病的风险,并且与婴儿未来一生的发育及健康问题有关,包括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
Mol Ther. :科学家开发出口服乳腺癌疫苗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C)癌症研究所和美国国家健康中心(NIH)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口服疫苗,该疫苗能够刺激免疫系统防止乳腺癌发生。科学家首次利用了AAV病毒来研制的口服癌症疫苗。相关报道发表在一月份的Molecular Therapy上。 尽管其他口服乳腺癌疫苗已经在模式动物上进行了实验,但是由于其基于细菌研制对人体安全有潜在隐患,所以这些疫苗的安...
首席科学家Science:癌症靶定药物G202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威斯康星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ngineering a 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Activated Tumor Endothelial Cell Prodrug for Cancer Therapy”的文章,研发了一种新型抗癌药物,这种药物不会被正常细胞侦查到,而是顺着特殊癌蛋白激活的血液中流动。相关成果公布在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