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2024年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中医药多组学前沿技术应用高峰论坛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62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科学家合成了抗化疗耐药性癌症的新药物

2016-12-02

由MIPT的Alexander Kiselyov教授领导的俄罗斯科学家团队合成了一种抗肿瘤化合物,可用于抗化疗耐药性癌症。研究结果发表在欧洲药物化学杂志上。 科学家合成了一系列新化合物,并使用海胆胚胎和人类癌细胞评估了它们的抗癌作用。其中一个分子被证明是有效的和可选择的,甚至足以对化学抗性卵巢癌的影响。合成的化合物称为氨基异噻唑类。 Alexander Kisely...

我国启动中华基因组精标准计划 发力国家基因科学基准

2016-12-01

1日,记者从在京召开的“中国生物技术产业质量基础计量与标准会议”上获悉,我国正式启动中华基因组精标准计划(GSCG:Gold standard of China Genome),发力国家基因科学基准、基因组研究权威标准的建设。 当前,生物产业已经成为支撑国家科技、经济竞争优势的重要领域。使生物计量标准成为我国“五大生物重点产业”(即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环保...

前沿 | Science子刊:MIT科学家发明超长期缓释药丸

2016-12-01

目前,口服药物的药效一般在身体中有效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天。这是因为它们很快会从消化道中排出,并且需要面对胃部和肠道的恶劣环境。能够实现超长期药物释放的药物胶囊需要能够长时间驻留在胃部缓慢释放药物,并且耐受胃酸的侵蚀。同时又需要在药物释放完毕之后,能够被分解并且安全地从消化道中排出。这些条件对药物胶囊的设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海星形的缓释药丸(图片来源:medicalxpres...

科学家首次揭示起源癌细胞如何控制肿瘤侵袭和转移

2016-11-29

来自比利时科学家首次证明了起源肿瘤细胞如何控制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转移特性。 肿瘤异质性是指不同患者肿瘤之间和同一个肿瘤内不同细胞之间的差异。这种异质性的存在会影响对癌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为了解释肿瘤的异质性科学家已提出了不同的机制,如上皮间质转化(EMT),在该过程中上皮肿瘤细胞失去黏附力,并获得间充质细胞的迁移特性,该过程与肿瘤转移和耐药性相关。为何有些肿瘤会发...

第九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公布:丁健、程京、樊嘉等获奖

2016-11-26

有我国生命科学“诺贝尔奖”之誉的2016年度第九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今天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 ●荣获第九届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院长、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丁健;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 ●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奖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兰娟;复旦大...

科学家找到饿死癌细胞的新招数

2016-11-25

癌症会重新改造肿瘤细胞的代谢,将肿瘤细胞变成复制机器。但是就像奥运会上的运动健儿需要补充特殊饮食一样,肿瘤细胞的代谢也会让它们依赖一些特殊的营养物质维持存活。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发现并理解肿瘤细胞的这些需求,希望能够通过阻断必需营养物质的供应,找到饿死癌细胞的新治疗方法。 在一项新研究中,杜克大学的科学家们报告称一种恶性并产生治疗抵抗的乳腺癌细胞(三阴性乳腺癌...

Nature:科学家对美国大选结果持悲观态度

2016-11-14

共和党人特朗普,在11月8日的民意调查中已经落后于他的民主党对手Hillary Clinton(希拉里),但却出人意料地获得了美国总统大选胜利。《Nature》杂志收集了科研人员对“特朗普当选为下一任美国总统”的不同反应。 一些在美国工作的外国研究人员开始考虑离开这个国家。 @NatureNews这对于科学、研究、教育以及我们地球的未来,都是非常可怕的。我想是我回到...

摩尔定律是否已是过去,未来人类的财富增长真的要靠基因组科学吗?

2016-11-10

  正如互联网之父Gordon Moore所提出的摩尔定律一样,20世纪末科技创新经历着指数级的增长。事实上,科技创新毋庸置疑的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和世界观,技术的进步使工业大生产成为可能,并创造了大量我们能负担得起的消费品。   1985年之前,计算机成本下降一半的周期是17年;1985年之后,这一数字下降至10个月。数据处理能力...

科学家:基因决定人们对体育的热爱程度

2016-11-09

据俄罗斯“Vistanews”新闻网11月8日消息,美国乔治大学教授迪什曼(音)称,人们是否爱好体育运动有可能取决于基因。 迪什曼在第七次生理学会议上称,人们对体育的喜爱程度可能取决于基因,尤其是负责制造多巴胺的基因。 科学家对一些家庭,特别是拥有双胞胎的家庭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运动的态度有20%-60%由基因决定,但这一原始数据还未经过深入研究。科学家指出,调节多巴胺...

听诺奖得主讲述那些决定人类未来的生命科学前沿

2016-11-05

进入11月,北京迎来一轮降温,然而国家会议中心却人气爆棚。为期3天的2016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在此举行,10位生命科学领域的诺奖得主出席会议并作特邀发言。66个分论坛,覆盖生命科学研究的各领域——结构生物学、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纳米生物技术、感染与免疫、细胞成像等。 现场有很多听众。专业的、非专业的,没有座位就站着听甚至席地而坐。他们渴望了解决定人类未来的生命科学前沿,近距离聆听诺奖得主们...

听诺奖得主讲述那些决定人类未来的生命科学前沿

2016-11-05

进入11月,北京迎来一轮降温,然而国家会议中心却人气爆棚。为期3天的2016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在此举行,10位生命科学领域的诺奖得主出席会议并作特邀发言。66个分论坛,覆盖生命科学研究的各领域——结构生物学、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纳米生物技术、感染与免疫、细胞成像等。 现场有很多听众。专业的、非专业的,没有座位就站着听甚至席地而坐。他们渴望了解决定...

“基因疗法将改变未来” ——诺奖得主大卫·巴尔的摩纵论崛起中的生命科学

2016-11-02

“基因疗法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医疗手段,可以攻克人类重大疾病,特别是遗传缺陷造成的众多疾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卫·巴尔的摩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种方法治愈了很多罹患遗传疾病的儿童,取得了令人惊讶的结果。可以说,基于基因的治疗手段将改变未来世界”。 受主办方中国科协邀请,巴尔的摩以联合主席的名义,出席了今天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承办...

科学家应该100%公开基因编辑计划,防止基因泄露引发生态危机

2016-11-02

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凯文·埃斯韦特(Kevin Esvelt)计划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使用自己的专利:他将使用基因编辑专利迫使科学家们开放实验室,并且完全公开自己的研究计划。 此前,埃斯韦特开发了一种名为“基因驱动”的技术。这种基因修饰技术可用于消灭引起疟疾的蚊子,或者太平洋岛屿上的老鼠等侵入性物种。 埃斯韦特表示,自己担心过早使用CRISPR这项技术有引发生态危机潜在危险...

Cell:科学家发现DNA修复的关键酶

2016-11-02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DNA修复过程中的必要组分,该研究或为后期开发新型抗癌药物提供一定的思路。 研究者Tamas Fischer教授指出,当DNA被损伤后,由DNA和RNA组成的混合结构在修复遗传信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RNAs是一种储存在DNA中短暂的遗传信息副本;文章中,研究...

科学家发现导致神经性综合症的“元凶”ATAD3A基因突变

2016-11-01

由美国贝勒医学院及来自其他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较为罕见的神经综合症是由ATAD3A基因突变所导致,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现,5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患者具有相同的神经学特征:身体发育迟缓,肌张力低,视觉、神经系统和心脏存在问题。他们对每一位患者的基因进行测序比较,结果发现这些患者都有相同的新的ATAD3A基因变体,而他们的父母并没有这些基因,表明这是...

免疫疗法新突破:科学家发现可延长T细胞寿命的小分子

2016-10-30

通过细胞改造与过继性T细胞免疫疗法,研究人员使杀伤T细胞能够迅速地识别出病人体内的癌细胞从而帮助机体对抗癌症。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意味着这些杀伤T细胞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具有较强活性的,但是这些杀伤T细胞仍然能够快速完成对他们敌人的有效进攻。我们机体创造的是一群“再生细胞”,它们可以安静地体内存留很长时间。一旦机体遭到威胁,这些细胞便会马上作出反应进而对抗肿瘤细胞。”...

重大突破!MIT科学家用联合免疫疗法,根除小鼠「巨型」实体瘤

2016-10-28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高度复杂、巧妙结合的免疫疗法,它向我们展示了非常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并没有参与研究的旁观者,来自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副教授Willem Overwijk是这样说的。能受到如此高度的肯定,难道是什么新的癌症免疫疗法问世了吗? 新疗法其实应该叫做“联合免疫疗法”。单一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中一直表现出很好的前景,但是目前的免疫疗法还是没有充分发挥潜力,尤其是在晚期实...

​关于公布201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

2016-10-25

关于公布201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 国科金计函〔2016〕193 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2016年度共接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2433项,经初步审查受理2413项。   根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的评...

科学家发现可以检测多种癌症的血液标记物

2016-10-25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相对不明显,经常导致癌细胞扩散到其他器官之后才被发现。为了改善胰腺癌病人的预后,开发早期胰腺癌检测方法变得非常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来自日本的科学家们在血液中发现了一些蛋白能够加强对胰腺癌的检测。结合传统的生物标记物,能够实现对早期阶段胰腺癌的诊断,这在之前是非常困难的。 为了发现可以用于胰腺癌检测的生物标记物,研究人员决定对已经报道过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进行分析。随...

我国科学家在菌类研究领域获得可喜成绩

2016-10-25

在国际一线杂志《菌类进展》上,中山大学李芳等发表了分属于三个不同牛肝菌属的牛肝菌新种,分别是金牛肝菌属的Aureoboletus venustus;小疣柄牛肝菌属的Leccinellum onyx 和粉未牛肝菌菌的Pulveroboletus sinensis。 李芳介绍说,菌种样本的采集,始于2008年,均采自广东黑石顶。其中的粉未牛杆菌属,以及小疣柄牛肝菌离的两个新种,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