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65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恶性“食脑”寄生虫可治疗癌症?
我们都知道,从20世纪初开始有些感染性疾病就成为引发特殊癌症的主要风险因素,但让研究者更为担忧的是,全世界大约六分之一的癌症都可归因于感染性制剂,全球有超过200万的癌症病例都和特定致癌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有关,其中三分之二的病例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尽管在18世纪以前研究者们都阐明了寄生虫和癌症之间的密切关联,但如今科学家们越来越多地发现特定的寄生虫感染和特殊类型癌症发病风险...
被忽视的“肠脑”,你了解多少?
--根据《Science》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我们肠道内的细菌已经传递了几百万年--在我们人类之前。从而表明,进化在人们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中起着较以前更大的作用。研究人员指出细菌指导着我们肠道的早期发展,训练我们的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甚至可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近十年,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从默默无闻到引起科学界,乃至公司的高度关注,这无不体现着健康文明的进步。 ...
Science:睡眠不足对大脑的影响
如今,缺乏睡眠是一个相当普遍且严重的问题,连习大大都说“年轻人不要熬夜!”值夜班、倒时差、睡眠障碍和衰老都会影响我们的睡眠时间,而睡眠不足会导致健康情况恶化、免疫力下降。在熬夜的时候,我们大脑的认知能力也会快速大幅下降。 为了揭示缺乏睡眠与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Liege大学和...
人类脑袋大,是因为我们喜欢评价他人
科学家们一直想知道为什么人类经常会无私奉献,或为什么我们想去帮助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显然,作为一个物种,其他人的想法对我们很重要。这也影响到了我们大脑的大小。 人类特别爱评判(judge)别人,不过卡迪夫大学的科学家们称,不断地将我们自己与他人比较的行为塑造了我们的进化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倾向于帮助他人,即使没有允诺的回报(甚至有时我们后来才想要某些回报)。我们评判他人的...
你知道吗?人体微生物竟影响大脑和免疫治疗
研究者开始研究不同的细菌群落与重要通路,如免疫和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 作为人类,我们经常会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在古籍描述我们的存在时,一直围绕着人类中心论,我们沉浸在人类高于星球上其他一切生物的哲学思想。然而通常情况下,科学真实的本质树立起我们自大的想法,像Copernicus, Darwin, Watson和Crick这样...
胖子的大脑比瘦子的老10岁
研究人员证据显示,中年人和超重的人大脑白质含量近乎相同,大脑掌控交流的结缔组织,要比瘦子的要老10岁。 如果得到证实,这项研究结果就说明,肥胖会加速一个人的大脑衰老速度,胖子大脑萎缩速度要比瘦子的更快。 “我们大脑的年龄,大小会自然地缩减,但为什么超重的人大脑白质减少更快的原因尚不明确,”研究成员,英国剑桥大学Lisa Ronan 说。“我们只能猜测是否是肥胖导致了...
美国调查:用基因编辑、人造血、大脑芯片打造超级人类?
你愿意通过基因编辑,降低婴儿罹患严重疾病的风险吗? 你愿意把大脑芯片植入到健康个体,增强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吗? 你愿意输入人造血液,以提高人体机能吗? 对于这三个问题,美国人的回答很保守。相比利用这些新技术来进一步提升人类的各项机能,打造“超级人类”,他们更倾向于仅以此来改善现...
冯建峰团队首次绘制大脑功能网络动态图谱
今天,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团队研究通过核磁共振扫描技术度量人类大脑各个区域的动态相互作用模式,并揭示其动态变化的产生机制,从而首次绘制了脑功能网络的动态图谱。研究发现,大脑功能网络的动态变化与人类的智能高度相关。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BRAIN》杂志。 专家表示,根据这一发现,未来或将可能通过赋予人工智能系统内部各部件动态相...
啥叫真正的脑洞大开?看这位法国医生发明家的大作!
最近有一位来自法国巴黎萨伯特慈善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Alexandre Carpentier,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科学》杂志的子刊《转化医学》上发表了文章,他带领的团队开发了一种超声装置,对15名出现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病人进行了实验装置检测,目的在于突破血脑屏障,帮助化疗药物到达脑部。 所以,什么是血脑屏障呢?我们为什么要打开它?实际上,血脑屏障并不是环绕在大脑四周的「护城墙」,而是脑毛细血管...
重大突破:液态阿司匹林杀死脑癌细胞的效率比化疗提高10倍!
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的“脑瘤 2016---从生物学到治疗(Brain Tumours 2016 – From Biology to Therapy)”国际研究会议上,一项潜在里程碑性的科学突破对未来的脑瘤治疗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依据这项突破性的研究,含有液态阿司匹林的饮料可能能够延长上千名脑癌患者的寿命。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简单的药物能够穿过血脑屏障---它阻止...
Science:最大规模的人脑单细胞测序计划首获成功,大力推动脑部疾病个体化诊疗
2016年6月24日,一项发表在在线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开发了首个大规模高效方法用于人类大脑神经性元不同亚型的鉴定,奠定了“绘制”人脑神经元细胞基因活性方法的基础;同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人脑正常功能及疾病异常,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症、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此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是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张鹍教授。 该研究通...
血脑屏障?新型载体来克服
近日,神经科学家Viviana Gradinaru和她的同事们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报道了一种能够穿过血脑屏障的无害病毒,可以将治疗药物送达脑部。专家表示,这项不需要使用侵入性方法就能将基因送达脑部的新技术将会成为一种非常有用的研究工具,并且在临床应用方面蕴含巨大潜力。该技术或在将来用于治疗一系列神经疾病。 &emsp...
基因又要背锅:自闭症不仅脑部缺陷
研究人员们已经发现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并不仅仅是大脑发育缺陷带来的结果。 相反,至少ASD的某些影响已经超出了大脑可以影响的范围,研究人员们发现它可以影响负责将信息从四肢传递到大脑的周围神经。这意味着神经系统的其它部分(出大脑之外的部分)也会影响ASD患者经历刺激并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方式。 新研究由哈...
肠道菌如何控制脑部炎症?
最近,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BWH)带领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生活在肠道中的细菌,可能远程影响大脑中参与控制炎症和神经退行性变的细胞活动。使用多发性硬化症(MS)的临床前模型,以及来自MS患者的样本,该研究小组发现了证据表明,饮食和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大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并因此影响神经退行性变,从而指出了潜在的治疗靶点。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本周的《Nat...
访中科院上海神经所所长蒲慕明:竞逐脑科学 中国将上快车道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将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研究称为“兵家必争之地”。近日,来自多国的60多名神经科学家齐聚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讨论开展脑科学的全球合作,力图推动“国际大脑空间站”的建设。今年10月,还将在联合国举行国际脑科学大会。 欧美已在这一领域率先“发兵”,将脑研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3年...
"脑纹"未来可能取代指纹 识别身份更安全
通过大脑对安妮·海瑟薇的图像与一片比萨的反应来识别个人身份,比用指纹识别身份更准确。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4月21日报道,这是纽约宾厄姆顿大学科研人员在最近一项开创性新研究中发现的情况。他们研究出一种根据大脑活动来识别身份的技术,并且称这种技术具有惊人的准确度。 研究人员用脑电图头套记录50名志愿者...
研究称过多摄取果糖会导致脑细胞变异
据韩联社4月25日报道,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质量电子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杨夏博士表示,在6周内给老鼠们食用高果糖事物,并对它们脑细胞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过多食用果糖的老鼠的脑部代谢调节中枢的下丘脑细胞的700多个基因和记忆学习中枢的海马细胞的200多个基因发生了变异。 杨博士解释道,发生变异的基因是与代谢、细胞信号传送...
跑步为何让你头脑清晰?神经科学家告诉你
跑步总会让你的头脑变得清晰——这是跑步者的一种陈腔滥调。你的创意是否遇到瓶颈,让你阻滞不前?去跑步。你是不是正在思虑着如何从两个可能改变生活的抉择中选择其一?去跑步。你是不是觉得有点愤怒,悲伤,甚至只是依稀的“随便”?去跑步,去跑步,去跑步。 作家乔伊斯·卡罗尔·奥茨(Joyce Carol Oates)曾经在纽约时报的一篇专栏中写道:“跑步的时候,大脑会跟着双脚的节...
李克强深度对话施一公,施当场反映“大脑”问题
桌子上摆着蛋白结构模型、高倍显微镜下放着以微米计的晶体、实验室里是离心机等设备……4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行了一趟结构生物学的“旅行”,“向导”则是中科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施一公。 这趟别具一格的科学之旅可不是简单地走马观花,总理不仅关心人类大脑健康的科学研究,更关心世界顶尖团队“大脑”人才的发展。“...
一种低糖饮食“饿死”癌细胞
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健康研究人员,通过使用一种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ow-carbohydrate diet),在小鼠模型中减缓了一种著名的侵袭性脑瘤进展。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包括椰子油衍生物,有助于减少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并使小鼠模型的寿命延长了50%。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Clinical 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