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65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研究】运动会改变大脑的神经递质!多运动益处多!
医生们不断地向我们强调运动的诸多好处。能量、情绪、睡眠和运动技能都可以通过定期的健身计划得到改善,例如跑步等活动。这在COVID-19大流行时期变成特别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但是在这些健康状况改善的过程中,大脑会发生什么呢?有这些益处的潜在的神经系统变化还不清楚。 现在,助理项目科学家李惠泉(Hui...
【Nature】新发现:脑和脾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抗体的产生
几个世纪以来,大脑和身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激起了科学家和哲学家们的兴趣。在古希腊,医生盖伦(Galen)把脾脏描述为黑胆汁的来源,认为黑胆汁在分泌过量时会导致忧郁。4月29日,研究人员发现大脑和身体相互作用的复杂方式能够影响健康的多个方面,从情绪到免疫功能。脾脏作为淋巴系统的一部分,有助于免疫防御;器官是免疫系统获得性免疫分支中启动反应所需活动的主要中枢,能够处理一种针对特定致病因子的防御。 ...
【Nature】新发现:血脑屏障的破坏也是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标志
阿尔茨海默症的广为人知的特点就是,在大脑中有错误折叠的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肿块。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可能错误折叠的淀粉蛋白和tau蛋白不是全部,血脑屏障(BBB)的改变也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标志。 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与一个人经历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有关,但导致血脑屏障损伤的原因还尚不清楚,蒙塔古(Montagne)等人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指出:阿尔茨海默症主...
【新发现】帕金森治疗的新进展:光遗传学+深部脑刺激
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生物医学工程师们已经使用以光为基础的大脑深层刺激来治疗一个帕金森症动物模型的运动功能障碍。在早期尝试失败的地方取得成功,这一新方法有望为深入了解大脑刺激的工作原理,以及在患者基础上如何改进提供了新的见解。 这一结论在4月20日在线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上。 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沃伦·格里...
【Cell子刊】人脑实验力证:超声波大大助力老年痴呆治疗,血脑屏障不再是阻碍!
阿尔茨海默病是痴呆症中最常见的病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血脑屏障是一个由血管和组织构成的网络,它阻止外来物质进入大脑。血脑屏障对研究治疗方法的科学家提出了挑战,因为它还会阻止潜在的治疗药物到达大脑内部的目标。 有研究表明,利用超声技术可以去除沉积在老年痴呆症患者大脑中导致记忆丧失和认知下降的一种淀粉斑,从而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记忆。在本次研究是建立在之前研究的基...
【Science 子刊】烟酸可能有助于免疫系统对抗脑肿瘤
近日,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卡明医学院(CSM)的研究人员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发现烟酸与化学疗法结合可以帮助免疫细胞攻击胶质母细胞瘤(一种脑肿瘤),从而大大减慢小鼠疾病的进程。 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CSM临床神经科学系教授,Hotchkiss脑研究所(HBI)和Arnie Charbonneau癌症研究所的...
【实锤】父亲孕前饮酒增加后代大脑认知功能障碍,男性后代比女性后代更易受损害!
孕妇怀孕期间饮酒的危害已经得到广泛研究,然而,有关父亲在怀孕期间饮酒的安全性的研究却少之又少。为此,凯利•霍夫曼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以胎儿酒精谱系障碍(FASD)小鼠模型为对象研究了雄性小鼠酒精暴露对后代大脑功能的影响。 研究人员在雄性老鼠与雌性小鼠交配前大约2-3周的时间内喂食以酒精,结果发现,这种酒精接触改变了他们后代的新皮层基因表达和连接。后代还表现出非典型的特征,如焦虑或多动症增...
【Nature】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惊现免疫T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原因。在AD患者和模型动物脑内,小胶质及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可引起炎症反应,进而造成神经元损伤。已有研究证实神经炎症在A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导致该病的真正元凶仍众说纷纭。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AD患者的脑脊液中发现了大量免疫T细胞!这些T细胞不仅徘徊于受...
【Nature】子刊:150秒内!人工智能术中快准狠诊断脑部肿瘤
术中快速冰冻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术中决策,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但与术后病理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准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对于提供最佳的脑瘤手术治疗至关重要。术中决策和手术目标因肿瘤病理而异,而现有的术中组织学检查方法耗时、费力,且受人工因素影响,限制了病理分析。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寻找精准而快速的术中诊断方法是当务之急。 近日,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刊登在Na...
PNAS:痴呆?帕金森?说不定是大脑缺了这个蛋白!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当今社会日趋严重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老年痴呆症(AD)、帕金森症(PD)已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万事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但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众说纷纭,有效的治疗方法扑朔迷离,研究长期桎梏于困境。近日,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造成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大脑中异常蛋白斑块的罪魁祸首——缺失PI31蛋白。他们指出,这种蛋白的缺失可引发两大问题,不...
Science 子刊:双药夹击力敌儿童脑癌!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MG)是一种致命的儿童实体瘤,每年都有数百名儿童深受其害。但是,近50年来相关研究进展寥寥,患者多只能依赖于放疗缓解症状,然而绝大多数儿童皆在诊断后一年内死亡,治疗效果差强人意,早日寻得有效的靶向药已成为当务之急。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panobinostat和蛋白酶体抑制剂marizomib组合...
大脑中的“家贼”难防!这个蛋白竟是肿瘤脑转移的幕后黑手!
近年来,肿瘤脑转移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约30%的全身恶性肿瘤最后可发生脑转移。脑转移瘤的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4~8个月,且多数肿瘤脑转移的机制未完全明了,使得有效的治疗手段依旧欠缺。 近日,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和纽约长老会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潜伏于大脑中的“家贼”——CEMIP蛋白,其可有效促进大脑...
不仅仅能提神醒脑,还能预防糖尿病,咖啡简直太神奇了!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上的研究发现:从咖啡豆中提取的两种酚类化合物可预防肥胖相关的各种炎症,并能对抗胰岛素抵抗,为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了新策略。 肥胖与慢性低度炎症状态相关,后者可导致胰岛素信号传导受损,胰岛素抵抗与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数量增加有关,促进了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相关分子的分泌。有研究显示肥胖相关...
Nature子刊重磅:3D技术模拟大脑微环境,或成脑瘤治疗新突破!
作为当下最火的新兴技术,3D打印的广泛应用可能造就许多跨时代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医疗健康领域中,3D生物打印技术更是为临床医生和无数病患带来无限希望。近日,来自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体外模拟了大脑的微环境,从而研发出一套可以培养原发性小儿和成人脑瘤的3D人体组织培养模型,并在重要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相关成果...
修复大脑损伤,逆转认知功能,二甲双胍对女性还真是偏爱呢!
从作为降糖药诞生,到抗炎、减肥、抗癌甚至于近日的抗衰老作用的开发,神药“二甲双胍”迈向巅峰,走向“神坛”之路毫无波折,简直不能再顺利了。而就像命中注定一般,“有些人”天生就是注定的王者,来自唐纳利细胞和生物分子研究中心(Donnelly Centre for Cellular and Biom Biomolecular Research)的教授辛迪·莫尔希德(Cindi Mor...
微型人造大脑首次产生类似早产儿脑电波信号,神经元或已建立数十亿个连接
当扁豆大小的神经细胞在实验室培养皿中生长时,它们开始发出有节奏的电信号。在《细胞干细胞》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从人类干细胞中培育的大脑类器官产生的脑电波,随着发育的进展变得更加复杂,并在微型大脑中形成功能神经回路。而且这些脑电波与人类婴儿发育大脑中的某些特征相同。 科学家们用发育了功能性神经网络的干细胞创造出的微型大脑,尽管大小只有人类大脑的一百万分之一,但它们是第一个被...
《Nature》子刊:脑子不够用?这种物质有助于逆转衰老,还你“年轻脑”
作者:Paris 导 语:近几年,衰老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人们在追求健康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对长寿及抗衰老的探索。现如今,衰老也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生理现象,更多情况下它会引发某种身体疾病的发生,例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老年疾病的低龄化,恰恰是身体早衰老化的结果。 近日,来自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科...
脑胶质瘤精准治疗——相关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及信号通路盘点
脑胶质瘤(Glioma)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年发病率约 10/10万,大多生长在脑中央沟区、丘脑或脑干等重要区域,生长呈侵袭性、无限制性与周围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因此,手术治疗一方面切除范围受限,另一方面难以彻底切除肿瘤,造成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 目前,化疗仍是治疗神经胶质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化疗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日益突出,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寻找...
“金桥工程II”宣布启动--开展基于AI的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改进研究
6月2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天泽”脑血管病诊疗辅助决策系统发布会上,“金桥工程II—基于人工智能的脑血管病临床诊疗辅助决策系统的医疗质量改进研究”宣布启动。 据悉,面对我国脑血管病医疗质量存在短板的现状,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和北京市重点项目支持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及质控研究团队开展“金...
“天泽”脑血管病诊疗辅助决策系统发布:由“诊”到“疗”到“愈”全面助力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工作
6月29日,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中国卒中学会、神经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发布会,联合发布BioMind™“天泽”脑血管病诊疗辅助决策系统,这是继2018年BioMind™发布全球首款神经影像AI辅助诊断产品后的又一力作。 脑卒中防控形势严峻 《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数据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