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27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柳叶刀:强化降压——来自中国的证据

2015-11-09

近日,一项发表于《柳叶刀》系统性综述表明,强化降压能够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多的血管保护效果,尤其是对心血管预后高危人群而言。 主要作者Xinfang Xie(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表示,该综述共入选19项试验,纳入近45000例受试者,结果发现强化降压可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卒中、心梗、蛋白尿及视网膜病进展,但对心衰、心血管死亡、总死亡率及终末期肾病无影响,这一结论对近期JNC8...

日本研制世界最细人工血管 直径仅0.6毫米

2015-11-04

日本国立循环器官疾病研究中心宣布,该中心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直径仅为0.6毫米的人工血管。这是目前世界最细的人工血管,有望应用于脑和心脏的血管搭桥手术等领域。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4日报道,目前,人体内的血管破裂时,可移植聚酯材料的人工血管,但由于血液容易凝固在人工血管内壁,如果人工血管太细就容易堵塞,这一直是开发人工血管的难处。 目前,最细的人工血管直径约...

《转》访王晓建:心血管疾病的转化研究与精准医疗

2015-10-28

  导语:“第三届生物标志物与临床应用国际研讨会”于10月17-18日在沪盛大开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晓建博士受邀参加本次会议,并就“急性主动脉夹层新型血浆标志物”做了演讲。转化医学网在现场对王晓建博士做了专访。   HOW 和WHY 的碰撞   转化医学网:近几年“转化医学”已然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请您谈下对转化医学的见解。   王晓建:首先...

男子高铁上心肌梗死 恰遇心血管名医胡大一

2015-10-26

原本一切顺利,但突然他感到胸口有些发闷,额头上开始渗出了虚汗。很快,他呼吸急促起来。李翔下意识地右手捂住了胸口,身子渐渐地从座椅上滑了下去。面对丈夫突然的变化,妻子抱着孩子不知所措,慌乱地寻找列车员寻求帮助。   列车员开始通过广播向乘客寻求援助。不多时,一位老者和一位年轻人从二车厢一路小跑地赶到...

葛均波:2014-2015心血管病大事记

1970-01-01

过去这一年来,心血管病领域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这其中既有希望,也有失望,一些还存在着争议,一些则达到了共识。9月11日,在中华医学会第17次全国心血管大会暨第9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CSC&OCC 2015)上,大会执行主席葛均波院士回顾了2014至2015年心血管病领域的一些大事件,为我们做了系统梳理。 ...

3D打印人造血管技术获重大突破 可打印仅20微米厚血管

2015-09-14

  德国弗朗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成功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人造血管,这一技术突破有望广泛应用在治愈皮肤创伤、人工皮肤再造和人造器官等医学领域。   重大事故受伤、大面积烧伤或肿瘤切除的病人经常需要对创面皮肤进行再造,目前的医疗技术只能对皮肤表层厚度(真皮和表皮)不超过200微米进行人工再造,而对包括皮下组织的几毫米厚完整皮肤系统还...

维生素C或可代替锻炼来改善个体心血管健康

1970-01-01

过重和肥胖个体经常会被建议通过锻炼来改善机体健康,但有超过50%的个体似乎根本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近日,在举办的第14届内皮素: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治疗学国际会议上,一项研究就指出,成年个体每天服用维生素C添加剂或许和有规律地锻炼一样可以带来相似的心血管效益。 过重及肥胖成年个体的血管中小型血管压缩蛋白内皮素-1(ET-1)的活性会升高,由于具有较高的ET-1活性,这...

摄入高蛋白食物促进心血管健康

1970-01-01

东安格利亚大学最新研究发现,摄入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对心脏的益处,跟戒烟或者运动一样大。食用肉类或植物蛋白量大的人血压更低,动脉硬度更小。 研究人员调查了七种氨基酸对2000名BMI指数正常的女性心血管健康状况的影响。数据来自TwinsUK。这个组织是英国最大的双胞胎登记处,进行一些有关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年龄相关疾病的研究。 研究人员对她们的食谱进行统计,并...

创新显像技术,护士再也不会找不到血管了!

2015-09-02

  据外媒报道,有些人的血管特别难找,每次进医院就要担心护士遍寻不着下针之处,只能不断在手臂上测试来、测试去,造成医病双方很大的心理压力。   医疗公司 Christie Medical Holdings 所研发的医疗器材 VeinViewer 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困扰,以新的显像技术浮出病人的血管位置,并建议最适当的下针处。 ...

JNCI:发现血管瘤逃避免疫系统追杀新机制

1970-01-01

近些年来,很多研究者提出,可以尝试通过增强自身免疫能力来杀死癌细胞,从而比化疗等治疗方法更加安全。也有了很多基于免疫的抗肿瘤疗法进入临床研究。但是,似乎有很多患者对于这些治疗方法并不敏感,尤其是对于恶性黑色素瘤这样的肿瘤,基于免疫的抗肿瘤疗法更是鲜有效果。为什么这些基于免疫抗癌疗法对消灭肿瘤基本没有效果还没有太多理论研究。 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研究人员们首次证明了...

肿瘤血管细胞或可帮助其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

2015-08-25

  来自卡若琳斯卡的研究者近日通过研究首次揭示,肿瘤血管中的细胞或可帮助创造一种局部环境来保护癌细胞免于被免疫细胞杀灭,相关研究结果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该研究或为开发更好的以免疫为基础的抗癌疗法提供思路。   基于免疫的抗肿瘤疗法可以增强机体自身抵御癌症的能力,同样该领域也是近些年来研究者的...

上海启动心血管与肿瘤中西医临床大数据研究

2015-08-20

  在近日举行的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生物大数据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高炬教授领衔的“心血管疾病与肿瘤疾病中西医临床大数据处理分析与应用研究”项目正式启动。该课题是此次“863”重大项目中唯一的中医药特色信息化项目,预计3年内完成各项研究。   该项目旨在完成上海市心血管和肿瘤疾病的发病及治疗...

血管“门户”促进乳腺癌细胞通过血液扩散到全身

2015-08-13

  近日,来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癌症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利用实时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鉴别出了血管壁“门口”如何促进癌细胞从乳腺肿瘤中扩散到机体其它部位,相关研究或可支持当前的检测技术来帮助预测患者的乳腺癌是否扩散,同时也为开发新型抗癌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章中,研究者利用乳腺癌小鼠模型和植入人类乳腺组织的小鼠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当三...

让癌细胞转移的血管“门户”

2015-08-13

  最近,科学家们使用实时的、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确定了血管壁上的一个“门户”,可让癌细胞从乳腺肿瘤扩散至身体的其他部位。这些研究结果,为更好地预测“乳腺癌是否会扩散”的新兴测试提供了支持,这种检测可能使女性免受侵入性和不必要的治疗,并可能带来新的抗癌疗法。这项研究是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指定的艾伯特爱因斯坦癌症中心(AECC)和Montefiore Einstein癌症治疗中...

英国医生研发新式电刺激设备可以治疗外周血管疾病

1970-01-01

英国医生研发名为Geko的电动石膏设备可以帮助清理腿部阻塞的动脉和帮助难治性伤口痊愈。日前该设备正在进行试验。 伦敦帝国学院医疗保健NHS信托团队正在评估设备是否可以帮助治疗外周动脉疾病以及治疗足部溃疡。 外周动脉疾病是因为腿部动脉脂肪堆积引起的,可以阻塞血管,减少血流,从而引发腿部疼痛和麻木,还会引起腿部毛发缺失。严重病例会引起足部溃...

上海交大Nature子刊发表最新成果之脑海绵状血管瘤

1970-01-01

   脑海绵状血管瘤(CCM)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血管畸形,可导致多种神经性损伤,引起出血性中风、癫痫等症状。人们发现这种疾病与三个致病基因有关,它们编码的蛋白分别是CCM1、CCM2和CCM3。这三种蛋白都是接头蛋白,能够和多种配体相互作用,参与了多种生物学过程。理解CCM蛋白与其他蛋白的互作,有助于揭示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病机理。 家族...

NCB:快速高效获得血管细胞新方案

1970-01-01

  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Ps)是当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它可以分化成体内所有的细胞,进而形成身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因此,多能干细胞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器官再生、修复和疾病治疗方面极具应用价值。   近日,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ell bio...

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健忘 或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

2015-07-24

  或许美国老牌电影明星约翰·巴里摩尔是历史上最能诠释莎士比亚戏剧的演员,但他在演艺生涯的后期却屡次在演出中忘词,不得不依靠提示板。当红炸子鸡贾斯汀·比伯也经常在表演中出现大脑空白,不过他今年才21岁。如此来看,年龄似乎并不是导致健忘的唯一原因。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健忘。   西班牙《万象》月刊7月号文章称,加拿大科学...

随着衰老,血管实际上会变得越来越好

2015-07-22

  尽管许多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但氧化性应激被认为是主要的罪魁祸首,氧化性应激被认为和心血管疾病和神经变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及年龄相关的癌症直接相关;然而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密苏里的研究者发现,机体老化实际上可以提供明显的保护作用来抵御氧化性应激,相关研究发现表明,老化或许会诱发一种适...

PNAS:肿瘤血管生成的混乱之源

1970-01-01

   和其他细胞一样,肿瘤细胞也需要通过血管网络获取养分并排出废物。癌症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通过阻止血管生成来抑制肿瘤。 Rice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建立信号传导模型,揭示了肿瘤细胞操纵血管生成满足自身需求的具体机制。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决定着它们的行为。José On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