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2024年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如何申请你的第一个国自然基金项目
中医药多组学前沿技术应用高峰论坛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33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首次发现能够关闭致癌蛋白的策略

2014-11-05

近日,科学家发现通过去靶向一个信号通路能够停止在许多类型癌症中的一种最常见的致癌缺陷蛋白Ras,这或能促进发展新的癌症治疗药物。本研究成果于本周三在英国利物浦举办的国家癌症研究中心(NCRI)癌症会议上公开。 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生理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已经发现了一个新的策略和潜在药物能够靶向一个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蛋白—Ras蛋白。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这种蛋白...

重庆:医生禁收红包首次写入法规

2014-11-03

医生收病人“红包”,将被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新版《重庆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天起实施,新版《条例》有些什么热点,又对医师执业提出了哪些要求呢? 昨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条例》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医疗机构设置 向社会...

《焦点访谈》首次关注医生命运

2014-11-03

央视《焦点访谈》11月1日晚播出“麻醉医生猝死事件调查”节目,关注中国日趋恶化的医生执业状况。 事实上,据《医学界》了解,该节目制作于半年前,年初接连发生的医生过劳猝死事件,在医疗界引起轩然大波,《医学界》关于麻醉医生过劳死的报道引起了央视调查记者的关注。 虽然在详细的调查之后,记者武卿非常震惊于目前医生糟糕的执业状况,对...

NATURE:人类首次在实验室生成胃组织体-微型胃

2014-10-31

  这一壮举,在本周的Nature上做了报道,因为其打开了一扇人类胚胎细胞是如何演变成器官的窗口。科学家们说,这些“胃组织体”也可以用于研究疾病,如癌症,同时还可以进行胃对药物的反应的研究。   “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加利佛尼亚斯坦福大学的干细胞生物学家Calvin Kuo这样说道。“简单概括,这个技术是一个术语培养皿的技术。”   用于生成迷你胃的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在给定的正确环境...

Cancer:科学家首次提出射线暴露或和恶性甲状腺癌直接相关

2014-10-30

  在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证实,放射性碘的暴露或和患恶性甲状腺癌直接相关。   文章中,研究者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20年来被诊断出的甲状腺癌个体进行检测发现,当年事故发生后高甲状腺辐射剂量和恶性肿瘤发生直接相关。研究者Lydia Zablotska表示,我们此前研究发现放射性碘的暴露会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明显增加个体患甲状腺癌的风险,...

Nature:首次揭示癌症相关酶类同核小体相互作用的三维结构图

2014-10-30

  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宾州州立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和BRCA1乳腺癌蛋白相关的酶类的功能,这项研究首次对这种名为多梳抑制复合物1(PRC1)的酶类蛋白进行了清晰地成像,而多梳抑制复合物1可以调节细胞的发育,而且和许多类型癌症直接相关。   类似于PRC1的酶类可以通过控制细胞中的核小体来开启/关闭基因的表达,核小体是指导机体关键遗传过程酶...

DNA首次自组装成一粒灰尘大小的大晶体

2014-10-21

  DNA可作为一种编程材料平台,人们希望它能为计算机、显微术、生物学等众多领域带来全新的革命性纳米设备。但要想实现这些技术梦,必须让DNA分子能按照设计的形状和大小,自动而精确地组装在一起。过去20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方法,让人们能按要求设计复杂形状的DNA大晶体。   哈佛大学韦斯仿生工程研究所一个科研小组最近用一种“...

【柳叶刀】首次证实干细胞治疗的中长期安全性

2014-10-16

  《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的一项新研究,首次证实了人胚胎干细胞(hESC)移植的中长期安全性和耐受性。   这项研究通过hESC移植,对18位不同类型的黄斑变性患者进行了治疗,希望能够改善他们严重受损的视力。结果显示,细胞移植在三年后依然安全,有超过一半患者恢复了一定的视力。   “胚胎干细胞有能力成为机体内任何类型的细胞,不过细胞移植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形成畸胎瘤和出现免疫排斥的风险...

国际性结节性硬化症会议首次在京召开

2014-10-12

       10月10日,本着推动最新科研,让研究及诊疗成果普及更多的中国科研人员、临床医生,并惠及更广泛的罕见病患者群体的理念,在北京协和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张宏冰教授和北京蝴蝶结结节性硬化症罕见病关爱中心负责人刘金柱的联手推动下,为期3天的罕见病结节性硬化症(TSC)、淋巴管肌瘤病(LAM)全球学术研讨会议在北京拉开了帷幕。转化医学网的...

收购华润医械后 鱼跃医疗董事长吴光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曝光收购细节

2014-09-29

  从1998年成立之初以生产血压计起家,到目前已经涵盖近400余种规格的医疗器械产品,2008年登陆资本市场的鱼跃医疗,目前已经成长为一家百亿级市值的行业龙头企业。   2014年上半年,鱼跃医疗拳头产品制氧机销量再次爆发,实现销售收入2.93亿元,全年销售收入预计将突破6亿元。此外,公司也在不断加快血糖仪的布局脚步,目前已有超...

PNAS:科学家首次开发出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小鼠模型

2014-09-25

       近日,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开发出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痴呆小鼠的模型,这一突破型研究将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显微水平下,去深入研究麻痹状态的活体小鼠的大脑结构,有望开发出治疗ALS的靶向药物,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        Teepu Siddique博士表示,这种新型小鼠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实时监测药物的疗效,并且加速...

佩戴式人工肾首次通过FDA认证,肾衰竭患者可随身做透析

2014-09-24

早在2009年,就有人开发过佩戴式人工肾(WAK)概念产品,作为肾衰竭患者在常规透析外的另一种选择。现在,这种形似腰带的原型设备获得了FDA批准,可用于人体测试,临床实验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西雅图进行。 常规透析机一般有书柜那么大,就算是便捷版也有打印机那么大,而且常规透析通常每周3次,每次高达4小时,透析期间机器需要接上电源,大量用水,因此患者不得离开机器,只有...

重大突破:首次实现脐带血干细胞增殖

2014-09-19

  来自蒙特利尔大学免疫学和癌症研究所(IRIC)的研究人员,在著名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宣称发现了一种新分子,其第一次让他们实现了脐带血干细胞增殖。脐带血干细胞可用于移植治疗许多血液相关的疾病,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和淋巴瘤。对于许多患者来说,这种疗法是最后的一种治疗手段。   蒙特利尔大学免疫学和癌症研究所课题领头人、M...

美国Ariosa:微阵列芯片首次用于无创产前检测,比高通量测序更快更可靠

2014-09-17

   《Fetal Diagnosis and Therapy》9月15日报道了美国Ariosa Diagnostics公司通过微阵列芯片(microarray)进行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NIPT)的研究成果。Ariosa的CEO Ken Song表示,这是微阵列芯片首次被应用于NIPT领域。目前,Ariosa的招...

Stem Cells:科学家首次将人类皮肤细胞成功转化为白细胞

2014-09-12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Stem Cell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索尔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将人类的皮肤细胞成功转化为机体可移植的白细胞,众所周知白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战士”,其可以保护机体抵御感染和外来入侵者。   研究者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表示,这项研究或为开发新型疗法为机体引入新型白细...

2013亚太自然出版指数:中科院首次挤下东京大学居榜首

2014-03-27

《自然》杂志今日出版了增刊“2013 年度亚太地区《自然》出版指数(2013-03-25 ~ 2014-03-24)”。增刊编辑一致认为,中国在亚太地区科学界的主导影响力正在逐步上升。增刊编辑预测,中国“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将逐步成为亚太地区《自然》出版指数(NPI)的首要贡献者”。中国在 2013 年已经取得不俗进展,中国科学院(CAS)首次将东京大...

北京宣武医院:在国内首次发现两例菌种

2014-02-16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检验科细菌室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质谱技术,鉴定出两例国内首次发现的菌种。 一例是在血流感染(败血症和菌血症)患者血培养中分离出的Rothia aeria。该菌2004年从俄罗斯空间站的水和空气中被首次分离和鉴定,并由此命名,迄今为止很少引起人类感染,全球共6例报道,...

Nature子刊:首次确认一种与智力有关的基因

2014-02-12

                科学家早就发现人的智力差异与特定基因有关,但并不清楚具体是哪些基因。一个国际研究小组11日报告说,他们首次确认了一种基因会通过影响大脑皮层厚度而影响智力。       &...

基因治疗:研究人员首次将基因组编辑技术纠正遗传缺陷

2013-12-07

              研究人员首次将基因组编辑技术 CRISPR 运用于人类细胞,距离现在还不到 1 年的时间。很快地这一技术便已星火燎原。现在来自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荷兰 Hubrecht 研究所的两个独立研究小组证实,可以利用 CRISPR...

中国自主研发的疫苗首次获世卫组织预认证

2013-10-10

记者9日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获悉,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公布,中国自主研发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以下简称乙脑活疫苗)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预认证,进入联合国采购机构的药品采购清单,这成为我国疫苗发展史上一次突破。 乙型脑炎是由蚊子传播的严重传染性疾病,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俄罗斯联邦的东南部、南亚和东南亚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