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3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基因疗法首次用于囊肿性纤维化
在导致囊肿性纤维化的基因得以确认的26年后,研究人员日前证实,患有肺损伤疾病的人能从基因疗法中受益。 尽管肺功能的改善很小,和安慰剂组相比只有3.7%,但它证实研究人员花费数十年试图找到一种将有缺陷基因的健康拷贝植入囊肿性纤维化患者肺细胞中的方法是有效的。 囊肿性纤维化是全球最常见的遗传疾病之一,影响着约7万人。单一基因CFTR的突变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但...
国家科技奖初评专家名单首次公布
“包括信息保密在内的评审纪律,对于净化科技奖励评审环境至关重要。我们每年都在反思细节,不断规范程序,不断完善机制,不断扎紧‘篱笆’。”6月24日,在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公示发布会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奖励办)主任邹大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深化改革没有休止符,创新发展正在路上。如果说,近几年国家...
Nature子刊:首次捕捉到人类细胞凋亡过程
最近,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对人体防御和免疫系统极为重要的分子,会从分解的细胞内喷出,形成长珠串状结构,这些结构分布在体内并可能会折断。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六月十五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Ivan Poon和Georgia Atkin...
科学家首次成功移植生物钟 或有助癌症治疗
美国哈佛大学合成生物学家帕梅拉·西尔弗博士领导的科学家团队,利用在蓝细菌中发现的昼夜节律机制,将昼夜节律线路移植到天生不具备昼夜节律的一种普通细菌中。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介绍了这一首次演示昼夜节律移植过程的新成果。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6月12日报道,西尔弗说:“通过将大自然中的系统视作组件,我们遵循工程师般的...
Biomaterials:首次人工合成的功能性免疫器官
近日,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们,人工合成了一种功能性的免疫器官,它可以分泌出抗体,而且可以在完全离体的情况下,在实验室里被操控。这个第一次人工合成的,独一无二的免疫器官是在Ankur Singh实验室内完成的,此项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Biomaterials杂志上。这个合成的器官是二级淋巴器官的仿生体,如淋巴结或脾脏。它由水凝胶构成,即一种柔软的纳米复合生物材料。此外,研究人...
Science首次报道逆转录病毒壳体蛋白结构
最近,乌拉圭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乌拉圭医学院合作,第一次获得了牛白血病病毒(BLV)衣壳蛋白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他们获得的晶体结构显示出此蛋白前所未有的的灵活性,这是传染性颗粒装配的关键。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六月四日的《Science》杂志,是了解逆转录病毒生物学的一个重要进步,为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开发,开辟了新的途径。 牛白血病病毒...
连体女婴将"分身" 3D打印首次精准辅助手术分离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7日披露,备受社会关注的江西臀部联体女婴将于9日在该院接受分离手术。本次分离手术将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精准辅助,这在中国儿童医院联体儿分离手术中并无先例。 院方表示,这是自2000年以来该院实施的第7对联体儿分离手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郑珊说,联体...
Cell:首次揭示表观基因组的全面重编程
由剑桥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第一次描绘出了在生成精子和卵子之前,人类的早期原始生殖细胞中表观基因组(epigenome)被全面擦除的机制。这项发表在6月4日《细胞》(Cell)杂志上的研究,还揭示出我们DNA中的一些区域,包括与肥胖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相关的区域抵制了完全重编程。 尽管我们的遗传信息――“生命的密码”是写在我们的DNA中,我们...
Science首次报道一种关键沉默机制
适当的时间保持适当的沉默,这不仅适用于我们的为人处事,也同样适用于体内遗传物质的表达方式。关于基因沉默的方式有很多,近期来自英国剑桥医学研究所,Wellcome Trust研究院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蛋白复合物:人源沉默中心(Human Silencing Hub,HUSH,生物通译),这种复合物是人体细胞基因组中沉默组件。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
牵手全国最大苗药企业腾讯首次涉足远程医疗
腾讯战略发展部总监江浩然表示,医疗行业的最大痛点是未建立完善的个人健康管理数据,腾讯将尝试以可穿戴健康设备硬件为切入点,打造大数据的健康管理平台。腾讯还将推出首款智能医疗设备。 腾讯准备借助其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在远程医疗方面发力,首次选定的合作方是全国最大的苗药企业贵州百灵(002424.SZ)。 贵州百灵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在26日召开的贵阳国际大数据...
里程碑!世界首次人类癌症病毒免疫治疗大获成功
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试验证实,一种遗传工程疱疹病毒可通过杀死癌细胞,激发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来对抗肿瘤,抑制皮肤癌病情的发展。这是全球第一次,一项III期病毒免疫治疗试验明确显示让癌症患者获益。 来自英国癌症研究所、皇家Marsden NHS基金会,和包括牛津大学在内全球64家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共同领导了这项试验。 研究人员随...
FDA首次批准通过角膜处的移植来改善部分患者的视力
老花眼患者失去的能力是改变眼睛聚焦的能力。这通常是一种正常的老化现象,其会导致患者无法看清近处的物体,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40-50岁的成年人中。KAMRA inlay是一种不透明的,环形的装置,其可以用于没有进行白内障手术,且无法看清近处物体的45-60岁患者,这些患者阅读时通常需要具有+1.00到2.50度的眼镜-但是在看远处的物体的时候,他们是不需要眼镜的。 “老花眼是自然老化的一部...
深圳:首次运用3D打印技术为患者换“肩”
肩胛部位的骨头被肿瘤“吃掉”一块,是切掉整个肩关节?还是置换坏死的肩胛骨?近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出与患者肩胛骨完全匹配的钛合金假体,置换掉原来肿瘤坏死的肩胛骨,打造了一个新的“铁肩”。据介绍,这是深圳乃至华南地区首例“肩胛骨3D打印钛合金假体植入术”。 谁动了我的肩胛骨 患者李女士是揭阳人,去年,她左肩出现疼痛,之后其左肩胛开始肿胀...
首次成功从iPSCs分化获得人浦肯野细胞
近日,记者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获悉,该院细胞生物室教授陈志国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将人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诱导分化成为具有电生理活性的成熟浦肯野细胞,研究论文已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报告》上。这一研究成果突破性地为研究浦肯野细胞的功能以及揭示小脑共济失调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浦肯野细胞位于小脑浦肯野细胞层,是人脑内最大的神经元之一,也是小脑中唯一的传出神经元,在...
中国首次发现致兔唇基因 或可帮助孕妇检测预防
记者昨天获悉,清华大学与中国生物芯片工程中心等机构的科研人员,首次在遗传基因中发现一个可能导致中国人出现唇腭裂的重要位点。此前外国专家找到的位点,只对西方人种有致病可能。相关论文昨天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 基于这一重要发现,未来有望研制出生物芯片,用以检测从孕妇体内采集的婴儿血液,评估孩子出现唇腭裂的...
艾滋病病源首次完全确认: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
猩猩 据外媒报道,多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艾滋病毒已知的4种病株,均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是人类首次完全确定艾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头。 目前已知艾滋病毒毒株共有4种,分别是M、N、O、P,每种各有不同源头,其中传播最广的M和N早已证实来自黑猩猩,但较罕见的O和P则一直未能证实源头。 研究员透过分析喀麦隆及邻近地区的黑猩猩及大猩猩基...
科学家首次发现慢性疲劳综合症属疾病的物证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们首次发现,遭受慢性疲劳综合症(ME/CFS)折磨的病人们在免疫系统中出现了独特的变化。研究人员称,免疫系统的变化代表它是一种生理疾病而非一种心理障碍。 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症状包括极度疲劳、难以集中精力、头痛以及肌肉酸痛等,研究人员希望一种免疫测试能够帮助提高这种疾病的诊断能力。到目前为止,医生们只能够根据报告的症状做出诊...
EMBO Mol Med:骨骼肌组织首次在培养皿中被制出
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意大利、以色列及英国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学技术在小鼠体内成功制造出了成熟的功能性骨骼肌,科学家们利用培养皿中工程化的细胞在特殊支架上生长来促进骨骼肌的生长,随后将支架植入正常具有收缩功能的骨骼肌附近,从而使得新生长的骨骼肌可以获得营养并不断生长;研究者...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首次修改:为“松绑”加力
推动科技成果处置、收益权改革,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报酬制度,加强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强化企业参与科研组织实施程度……经过充分酝酿和实践调研,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在政策上有一系列的突破,意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链条。 修法已具备较好实践基础 “1996年...
人类胚胎干细胞首次培养出视网膜 盲人复明有望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首次培养出包括睫状缘在内的立体视网膜组织。该成果将成为了解视网膜形成机制的线索,也有望为治疗相关眼病作贡献。 睫状缘在调节眼球焦点远近的睫状体出现前就存在于胎儿期的视网膜中,但由于人类睫状缘很难获得,所以此前人们一直不清楚其详细功能。 理化学研究所多细胞系统形成研究中心的客座研究员桑原笃和同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