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4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VR手术直播首次面向“患者学员”
今天上午,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樊嘉、周俭率领肝外科团队开展的复杂肝切除手术成功进行VR(虚拟现实技术)直播。会议室中,30多名学员戴着便携式VR设备,如同身临其境站在手术室中,感受主刀医生的视野,并能清楚地看到每一步手术操作的细节;借助360度全景视野的随意切换,他们还能实时观摩、学习医生和护士之间、主刀医生和助手之间以及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之间的默契配合。 “传统的外科...
穗团队全球首次修复地中海贫血缺陷基因 有望实现自体移植根治地贫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在广东地区高发的遗传病,要根治只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但由于配型困难,地贫患者往往只能不断输血以维持生命。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简称广医三院)教授孙筱放带领的团队,在全球首次通过最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成功纠正了β型地贫的诱导多能干细胞中的一种基因突变,使之能分化出正常的造血干细胞,这也意味着,β型地...
MIT:NIH确认CRISPR基因编辑首次应用人体计划提出
根据NIH消息,联邦安全委员会下周将会考虑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在人体上的首次运用。 提议的处理方案是一种免疫疗法,具体是病人抽取外周血后,用技术将血细胞进行改造,一类分子”剪刀手们”能够精确地剪切DNA。据NIH消息称,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开发的肿瘤治疗方法是设计了靶向治疗骨髓瘤、黑色素瘤和肉瘤。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被发...
我国科研人员首次观察到单个艾滋病毒脱壳过程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获悉,该所崔宗强研究团队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先恩团队合作,实时动态观察到单个艾滋病毒的脱壳过程,揭示了病毒入侵细胞时基质蛋白、衣壳蛋白、病毒核酸等不同层次、不同组分逐级顺序解离过程和时空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已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在线发表。 崔宗强团队首先建立了艾滋病毒多色荧光标记和活细胞内单个病毒实时示踪分析方法,动态可视地追踪病毒脱...
世界首次!颜宁、高福等科学家解析出NPC1蛋白结构
近日,清华大学颜宁课题组与中国疾控中心、中科院微生物组高福院士课题组合作的一项最新成果,在世界上首次解析出NPC1蛋白的清晰结构,并初步揭示了它的工作过程,从而为干预、治疗罕见遗传疾病“尼曼—皮克病”和埃博拉病毒打开了新大门。 颜宁教授过去9年一直针对胆固醇代谢调控通路进行系统的结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研究,高福院士一直从事包括...
“十大杀手”一半肿瘤,肠癌首次入列
南京发布2015年居民疾病死亡谱 死亡时间 昨天,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2015年“南京市居民死亡统计简析”,脑血管病、心脏病、肺癌排名前三,成为最夺命的死亡杀手。其中,死亡率排名前十的“十大杀手”五个是肿瘤,肺癌更是连续6年成为第一夺命癌症,而且发病率持续上...
Nature子刊:首次利用CRISPR/Cas9在体内成功切除HIV的DNA片段
作为一种RNA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当感染人细胞(主要是CD4+ T细胞)时,它会将自身的RNA逆转录为DNA后插入到宿主基因组中以便进行复制和合成新的病毒颗粒。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天普大学刘易斯-卡茨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首次成功地从活的动物基因组中切除HIV-1 DNA中的一段序列。这一突破是开...
重磅消息: 国内学者首次在单细胞水平上追踪造血干细胞(HSC)的形成
造血干细胞(HSC)移植(常见的有骨髓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包括白血病和一些血液遗传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骨髓移植对配型的要求以及供体的不足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很大的限制。科学家们一直试图绕过这些限制,比如在体外培养HSC使其增殖,或者将其他类型的细胞(如皮肤细胞)转化成HSC,但都没能获得成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目前人们对HSC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了解得还很不...
Cell:首次鉴定出胰腺癌的潜在治疗靶标
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杀死90%以上患者的最常见胰腺癌形式的第一个潜在分子治疗靶点。发现肿瘤抑制蛋白SIRT6在约30%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失活,该研究小组确定了SIRT6抑制PDAC形成的确切信号通路,这一机制不同于它抑制大肠癌的途径。该研究论文在线发布在《细胞》(Cell)杂志上。 论...
中国科学家首次证实寨卡病毒感染直接导致小头畸形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5年中以来,寨卡病毒感染在南美洲暴发并在全球范围内播散蔓延。本月初,根据巴西卫生部的公告,自去年10月份寨卡病毒爆发以来,直到今年4月30日,巴西共确诊1271名婴儿因寨卡病毒而患上小头症,另有57名婴儿因此死亡。我国也已经发现多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人。 今年3月,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明囯莉、...
Natue Reviews:FDA首次批准病毒“T-Vec”治疗癌症
Amgen公司的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是一种基因修饰活的抗肿瘤孢状病毒,它能够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并且使肿瘤细胞破裂死亡。同时能够在肿瘤组织局部释放GM-CSF,这是一种白细胞生长因子,能够激活系统性免疫反应。T-Vec通过2种重要且互补的方式发挥作用:引发肿瘤组织溶解,同时激发一种全身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
新技术首次将数码照片存入DNA 信息保存数个世纪
英媒称,“数字宇宙”规模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44万亿GB(1GB为10亿字节),这已经超出了我们现有的存储能力。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4月8日报道,为了填补这一空间短缺,研究人员日前研发出一种把数字信息存储在脱氧核糖核酸(DNA)内部的技术。 尽管此前尝试过这一设想,但研究人员现在对图片文件的数据...
Nature首次揭示年龄如何影响癌症
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细胞累积损伤并发生慢性炎症时,癌症的风险会随人的年龄而增长。现在由Wistar研究小组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证实,黑色素瘤中老化的肿瘤细胞与年轻肿瘤细胞表现不同。他们的研究结果发布在4月4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微环境的改变使得这些老化肿瘤细胞更具转移性,对靶向治疗具有更强的抵抗力。根据这些研究结果,科学家们演示了如何让抗氧化剂作为...
光遗传学首次用于控制肿瘤发生
最近,美国塔夫斯大学的生物学家,利用一种蛙模型首次证明,他们能够用光来控制细胞间的电子信号,从而防止肿瘤的形成和并使肿瘤正常化。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3月16日的《Oncotarget》杂志,首次报道了利用光遗传学特定地操纵生物电信号,来预防和抑制由癌基因诱导的肿瘤。 青蛙是癌症基础科学研究的一个很好模型,因为青蛙和哺乳...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首次证实跑步有助抗癌
运动能够帮助对抗癌症吗?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科学家首次通过小鼠实验证实,跑步有助于延缓肿瘤的生长。 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6日报道,哥本哈根大学佩妮莱·霍伊曼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患有癌症的小鼠,测试了锻炼对于包括皮肤癌、肺癌和肝癌在内的5种不同癌症有何功效。他们让小鼠每晚跑步4公里到7公里,结果发现,小鼠免疫系统的抗癌能力得到了提升,不但阻止了新发肿瘤,也使原有肿瘤的生...
英国政府批准编辑人类胚胎 全球首次合法化
今天,人类胚胎的CRISPR编辑得到了全球第一个国家级许可--来自伦敦Francis Crick研究中心的Kathy Niakan团队成功获得了英国人类胚胎和受精监管局(HFEA)科研监管许可,将在几个月之后应用CRISPR/Cas9技术对健康的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 这一伟大的决断并不会引起人类的伦理混乱,研究人员将使用CRISPR/Cas9...
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全新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方法
2015年12月28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PNAS)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谢晓亮、乔杰、汤富酬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方法MARSALA (mutated allele revealed by seque...
Nature子刊:首次大规模调查12种癌症类型遗传易感性
研究人员很早就知道,患癌的风险一小部分是可遗传的,一些遗传性基因错误在某些肿瘤中非常重要,在其他的肿瘤中则没那么重要。 在一项新分析中,研究人员阐明了12种癌症类型中的这些遗传因素——显示出了一种惊人的胃癌遗传元件,对某些类型的突变对众所周知的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的影响提供了必要的明确说明。 &em...
Oncotarget:首次实现前列腺癌无创性体液检测
前列腺癌是男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前列腺癌的传统诊断方法是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对PSA偏高的患者进行穿刺活检最终确诊。然而,该方法的主要缺陷是PSA的特异性较差(PSA 4-10ng/ml时,特异性只有25%-40%),其它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前列腺疾病也能引起PSA浓度的异常,所以会经常出现非必要的穿刺活检,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因此,迫切需要寻...
美医院将首次提供子宫移植 不违背伦理要求 有望治疗子宫源性不孕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13日报道,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将为10名不孕妇女进行子宫移植手术。用于移植的子宫由死者捐献,接受移植的妇女1年后可以进行体外受精。此前,瑞典已有成功案例——接受手术的9名女性中,5人成功受孕,且4人已产下宝宝。 据悉,申请进行子宫移植的女性必须满足以下3个条件之一: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因宫颈癌等疾病进行了子宫切除手术或是子宫功能不全。用于移植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