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244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Science:鉴定出导致脑细胞死亡的罪魁祸首

2016-10-11

  尽管存在不同的触发物,相同的一连串分子事件似乎导致中风、脑损伤和甚至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脑细胞死亡。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他们精确地发现一种位于这一连串事件末端的蛋白,即一种通过切割细胞的DNA给予致命性打击的蛋白。他们说,这一发现潜在地为开发预防、阻止或削弱这一过程的药物打开新的大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10月7...

宋红军夫妇参与发表Science:脑细胞的“刽子手”

2016-10-11

  尽管有着不同的触发条件,一连串相同的分子事件似乎是致使脑细胞死于中风、外伤乃至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原因所在。现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发现了这一系列事件终点的蛋白质,其通过切割一个细胞的DNA而带来致命打击。他们表示,这一发现可能为开发新药来预防、停止或削弱这个过程,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7日的《Science》杂志上。约...

Cell偶然发现突破传统认知:肠道微生物不限于细菌

2016-10-11

  虽然科学家们一直都知道细菌就是肠道微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个过程十分复杂,不同生物体内的微生物有时能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有时又会互相厮杀。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一种新发现的原生动物能保护其宿主小鼠,不会受到肠道菌群的感染。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6日的Cell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西奈山Icahn医学院Tisch癌症研究所和免疫研究所、肿瘤科学系教授Miriam Mera...

Science: CRISPR专利之争出现神逆转

2016-10-10

  有着巨大商业价值的基因组编辑工具CRISPR历时9个月的专利大战,出现了两个令人惊讶的曲折。上周,争夺CRISPR专利的研究机构之一——Broad研究所的律师,提交了可能使其获胜的议案。10月4日,这场战争的新参与者——法国一家称为Cellectis的生物制药公司,可能使整场战争变得悬而未决,它刚刚颁发的专利,大致覆盖基因组的编辑方法,也包括CRISPR。  &...

Cell新突破:不作为药了!CAR-T疗法“这样用”也能治疗癌症

2016-10-10

  CAR-T技术是癌症免疫疗法中的重要成员之一。然而,作为一种“活的药物”,CAR-T疗法的应用依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包括缺乏足够的持久性、抗原逃逸会导致复发、安全性低以及生产制备等。不过,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改进这类疗法。近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出了利用CAR-T技术治疗癌症的新思路——作为药物输送系统。那么,不直接作为药的CAR-T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这篇题为“Loss o...

国内首家NGS试剂盒获欧盟CE-IVD认证

2016-09-27

第十九届全国临床肿瘤大会暨2016年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召开。本届大会以“精细管理,精准医疗”为主题,随着精准医疗的深入,肿瘤个体化基因检测的发展速度也是日新月异,作为本次主办城市厦门也有一家高速发展的基因检测公司----厦门飞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朔生物”)。 近日,飞朔生物5个自主研发核心专利产品获得欧盟CE-IVD认证,由欧盟主...

[Lancet Oncol]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新基因位点有前途

2016-09-13

  食管腺癌在高收入国家中的发病率不断攀升,Barrett食管被认为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而从Barrett食管演变为腺癌,要经过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腺癌3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最终发展为恶变癌症的患者只是少数,恶变预测缺乏有效的指标。   近日,根据一项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的基因组相关meta分析显示,囊性纤维化可能是影响Barr...

Life Sciences Partners:超额完成2.8亿投资,成为欧洲最大生命科学基金组织

2016-09-13

  近日,欧洲生命科学投资集团LSP(Life Sciences Partners)宣布完成对爱尔兰Vivasure医疗集团的C轮投资。这也是LSP生命科学基金此次投资项目的完美收盘。目前,该集团已经超额完成2.8亿投资,成为欧洲最大的生命科学基金组织。   此次投资的Vivasure是一家欧洲领先水平的医疗器械公司。其PerQseal平台开发的经皮血管生物可吸收大口径动脉穿刺控...

丹纳赫斥资40亿美元!全现金收购分子诊断公司Cepheid

2016-09-12

  北京时间6日晚,美国工业及医疗设备制造商丹纳赫(Danaher)集团宣布,已同意以40亿美元收购硅谷高科技分子诊断公司Cepheid。此次收购获得了丹纳赫和Cepheid董事会的一致批准。交易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根据协议,丹纳赫将为每股Cepheid股票支付53美元现金,较Cepheid上周五(9月3日)收盘价溢价54%。据悉,...

Cell Death & Dis:鉴别出和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的新基因

2016-09-09

  最近,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 Death and Diseas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诺丁汉特伦特大学(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个新基因TNFR5,该基因在诱发早期2型糖尿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者指出,当暴露于高水平的糖类和脂肪酸中时,细胞中TNFR5基因的表达活性会明显增加,随后就会激活破...

Danaher将以40亿美元收购分子诊断公司Cepheid!

2016-09-07

  Thermo Fisher并购Illumina的传闻刚刚过去,生命科学另一巨头Danaher在9月6日对外宣布,将以40亿美元收购美国分子诊断产品供应商Cepheid,交易将在2016年第四季度完成。   值得关注的是后者市值仅为25亿美元左右,收购溢价率竟高达53%!这是Danaher继2015年138亿美元收购Pall之后的另一大额...

Cell:突破!如何克服CRISPR/Cas9脱靶问题?

2016-09-02

Whitehead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首次对顶复门(Apicomplexa)生物进行了全基因组筛选。这项重要的研究成果于九月二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顶复门的单细胞寄生虫会引起疟疾、巴贝斯虫病、隐孢子虫病和弓形虫病,但我们对这些家伙还知之甚少。 “我们一直没什么办法研究顶复门寄生虫所有基因的功能,”Whitehead研究所的Sebastian Lourido说。“现在我们找到了一个好方法。这种方...

Cell:细胞癌变需要一场“完美风暴”

2016-08-29

Cell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首次向人们展示了细胞癌变所需的“完美风暴”。剑桥大学和St Jude儿童医院的科学家们发现,越容易满足癌变条件的器官,发生癌症的机率也就越大。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够修复受损的组织和替换衰老的细胞。研究人员指出,癌症更容易发生在干细胞中,但干细胞发展出癌症也需要满足一些条件,比如具备一定的DNA错误。干细胞在自我复制的时候会随机...

Lancet Oncol:BRAF-V600晚期黑色素瘤双靶向可改善患者生存

2016-08-29

  Vemurafenib是一种低分子质量,口服可利用的BRAF突变抑制剂。RAF激酶家族有3个主要成员:ARAF,BRAF,CRAF,其中BRAF是3个亚型中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欧洲国家约40%~60%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有BRAF基因突变,中国黑色素瘤患者中BRAF突变约占25.9%。BRAF是黑色素瘤靶向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之一。   BRAF突变可通过磷酸化及活化MEK蛋白...

Nature Cell Biology:颠覆肿瘤转移机制,有望彻底治愈肿瘤转移!

2016-08-25

  Tel Aviv(特拉维夫,以色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最具侵袭性的皮肤癌--黑色素瘤的转移机制,这有望彻底治疗黑色素瘤。在一篇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的文章中,他们描述说,黑色素瘤在扩散到其他器官之前,首先会释放出含有microRNA的微小囊泡。这些囊泡会诱导真皮形态发生变化,从而为接收和转移癌细胞做好准备。研究人员还发...

Science新研究为探索癌症治疗打开大门

2016-08-18

利用他们开发的技术,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类蛋白——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从前未知的作用:充当了基因活性和RNA加工的调控因子。 这一新发现的功能报告在近期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有可能为思考PARP蛋白开辟一些新途径,这可能会促成一些治疗机会,”资深作者、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Cecil H.和Ida Green生殖生物学中心主任W. Le...

Science:睡眠不足对大脑的影响

2016-08-16

      如今,缺乏睡眠是一个相当普遍且严重的问题,连习大大都说“年轻人不要熬夜!”值夜班、倒时差、睡眠障碍和衰老都会影响我们的睡眠时间,而睡眠不足会导致健康情况恶化、免疫力下降。在熬夜的时候,我们大脑的认知能力也会快速大幅下降。       为了揭示缺乏睡眠与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Liege大学和...

Stem Cell Reports:中科院发现免疫调控因子MCPIP1的非免疫功能

2016-08-15

      MCPIP1是最近鉴定的一种免疫调控子,在防止免疫疾病中起到了关键作用。MCPIP1也存在大脑中,但人们一直不清楚MCPIP1在大脑发育中承担的非免疫功能。       8月11日在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免疫调控子MCPIP1在...

Cell Stem Cell:利用CRISPR实现细胞直接重编程

2016-08-15

      8月11日的《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一种革命性的遗传工程新技术:CRISPR,将从小鼠结缔组织中分离出来的细胞直接转变成了神经元细胞。       2006年,京都大学前沿医学科学所的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教授,发现了将成人结缔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逆转为可分化为所有细胞类...

Cell Stem Cell:交大免疫研究所发现寨卡病毒引起小头畸形的罪魁祸首

2016-08-15

这段时间以来,寨卡病毒在拉美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疫情。寨卡病毒感染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和一种严重的神经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今年二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寨卡病毒的爆发和传播已经构成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还没有什么药物能够有效控制寨卡病毒感染,最佳预防方式仍是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蚊子叮咬。 寨卡病毒引起小头畸形的罪魁祸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