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99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子刊】癌症治疗成功率从20%提高到75%?一种有效的抗癌免疫疗法横空出世!

2021-05-19

2013年,在美国肿瘤学年会(业内称为ASCO)上,被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药物,因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而大放异彩,成为了这届年会上“最耀眼的明星”。同年,美国的“纽约时报”和自然科学界最具权威的“Science”杂志,不约而同地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评为了该年度自然科学领域“十大突破之首”。 但并不是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对这种免疫疗法产...

【Nature子刊】首创!新疗法让T细胞穿过肿瘤的速度提升近两倍,更快破坏肿瘤,可用于多种类型的癌症

2021-05-17

美国科学家在80年代提出的早期抗癌免疫疗法CIK疗法,很可惜,这种方法有很大缺陷。其输入的免疫细胞特异性太差,99%以上都是对抗细菌、病毒这类的,根本没有专门针对癌细胞的能力。魏则西同学就是该疗法的牺牲者。而不同的免疫细胞功能不同,并不是数量多就行。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合成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尝试改造工程化T细胞来治疗癌症。CAR-T免疫疗法通过工程化改造病人自身的T细胞,让...

【Nature】检测千年前的8坨粪便,这群科学家要干啥?肠道菌群研究终于将“魔爪”伸向科研考古界!

2021-05-14

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被称为肠道菌群。影响肠道菌群的主要因素有4个方面:人体自身的因素(包括人所处的环境因素);人体摄入的饮食;细菌自身因素和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会遇到不同的环境、吃到不同的食物,我们体内的肠道菌群也随之不断变化。肠道菌群的平衡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者我们的健康,...

【Nature子刊】哈佛科学家探索食道癌与古老病毒的奥秘,阻断ADAR1酶原来这么重要!

2021-05-12

食道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中国是食道癌的高发区,吸烟、喝酒是引起食道癌常见病因,其中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最为常见。 早在2009年,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Adam Bass教授就确定了以转录因子SOX2为靶点的染色体3q反复扩增是ESCC存在的重要原因。 2021...

【Nature】原来肿瘤在这种蛋白质的帮助下躲避宿主免疫系统......

2021-05-09

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防御、调控的作用,当人生病时,免疫系统就会启动。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菌等),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曾被称为癌症治疗困境的破局者!因为它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发现和破坏肿瘤细胞的能力,但是后来发现这并不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Nature】诺奖得主用万多条基因表达破解细胞挤压的奥秘,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021-05-06

人与人之间距离越近,交流思想、信息的机会也就越多;而细胞之间距离越近,也会有细胞挤压的“化学反应”! 细胞挤压是一种细胞排除机制,适用于海绵、线虫、昆虫和哺乳动物等多种生物。在挤压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会从周围的细胞层中脱离,同时还不破坏留下的细胞层。 近期,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顶级学术期刊《Natu...

【Nature】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多家顶尖研究机构,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全的人类心脏单细胞图谱

2021-05-04

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心脏在人体血液循环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死亡原因。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和治疗策略的深入了解,需要对心脏中涉及的分子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了解心脏细胞的全部组成及其基因表达谱是这项工作的基本第一步。 2020年9月,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的多家顶尖研...

【Nature】剑桥大学科学家开发出有治疗白血病潜力的新型抗癌药,首次将METTL3酶作为对抗癌症的靶点

2021-04-27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是一种由骨髓性白细胞(而非淋巴性白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造血系统癌症。一旦得此病,人们通常需要数月的强化化疗和长时间的入院治疗,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英国,每年大约有3100人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其中大多数年龄超过65岁。 数十年来市场上主流治疗AML的方案没大改变,只有不到三分...

【Nature子刊】心“碎”了就无法复原?逆转应激性心脏损伤的SAHA了解一下!

2021-04-23

心碎综合征,顾名思义,是在创伤事件(例如,亲人的死亡或家庭分居等)之后的压力和情绪下引发的。通常伴随胸痛,呼吸急促和心跳不规则等症状的一种应激性非缺血性心肌病。它又被称为Takotsubo综合征(TTS),常见于女性,但在男性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TTS 于是,...

【Nature子刊】中年人长期睡眠不足,痴呆风险会增加?25年的硬核数据告诉你真相

2021-04-21

随着社会压力的激增,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牺牲睡眠时间来学习、工作等等,中年人更是如此。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是全家的顶梁柱,更是长期睡眠不足的常见群体。 众所周知,睡眠不足的危害有很多,关于睡眠不足与痴呆症状之间的联系也有很多研究。但这些研究中观察睡眠时间和痴呆症的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或者仅在开始时就检查老年人,而痴呆症症状的发展和表...

【Nature&Science】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饿得快、吃了还想吃?两篇新研究告诉你其中的秘密

2021-04-19

肥胖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病,是多种疾病发病率和生活质量下降的因素。相信很多肥胖症患者都听过这句话:“管住嘴,迈开腿”。但往往有些人无论怎么努力,还是收获甚微,甚至还有些人不耐饿,刚吃完东西又想吃,以致减肥遥遥无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现象频繁发生呢? 2021年4月16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

【Nature】重磅| 纽约大学科学家发现新的肿瘤抑制因子,成为癌症潜在治疗方法

2021-04-16

近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期待已久的酶,它能够通过分解驱动蛋白质来预防癌症。 与发育中的胎儿一样,限制细胞分裂是预防癌症中异常、侵袭性生长的关键,新研究发现,细胞已经进化到使用AMBRA1来抵御它。 该研究发表在《Nature》杂志上,题为“CRL4AMBRA1 is a master regulator of D-type...

【Nature子刊】突破发现:几十年来一直被忽视,它竟然能提高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2021-04-11

英国癌症研究所资助的科学家发现,由于某种原因,大肠癌患者死于癌症的风险降低了。 研究人员希望,在未来,医生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识别更具侵袭性的肠癌患者,以便他们能够接受最有效的治疗。 该研究发表在《Nature Metabolism》期刊上,题为“Respiratory compl...

【Nature】刷新近百年来人类对癌症代谢的认知,高速消耗葡萄糖的不是癌细胞本身

2021-04-10

在过去20年中,癌症的代谢研究领域发生了爆炸式增长,且这些都基于德国著名医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Otto Warburg在1922年的研究:癌细胞以非常高的速率消耗葡萄糖,无论是否有充足的氧气,癌细胞糖酵解都很活跃。 这种癌细胞主要使用糖解作用取代有氧循环的现象,就称作“Warburg效应”(瓦氏效应)。这是现代医学利用正电子发射断...

【Nature子刊】潜在治疗策略|阻止脂肪酸产生可降低已扩散到大脑的乳腺癌细胞

2021-04-05

大约15- 30%的乳腺癌患者有脑转移(BM),基底样型乳腺癌(BLBC)是最常见的转移到大脑的癌症类型。当乳腺癌患者转移到大脑时,由于脑转移癌的治疗药物稀缺,所以总是令科学家们“头疼”。 先前,有研究人员针对乳腺癌患者的脑转移问题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一篇题为“Anti-EGFR VHH-armed dea...

【Nature子刊】猪不易患糖尿病原因:猪胆酸再出圈,HCAs有望成为代谢紊乱的生物标志物,开创糖尿病药物新纪元!

2021-04-02

早在2014年,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与来自意大利和荷兰的研究人员共同发现:胆汁酸能够激活一个鲜为人知的受体来克服脂肪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的丧失,这种机制或能用于发展一种新型药物来治疗2型糖尿病。本研究成果发表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上,题为“TGR5 reduces macrophage migration through...

【Nature子刊】健康要从“肠”计议|短期禁食益处多,有望缓和代谢综合征

2021-04-01

代谢综合征是指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和脂质代谢紊乱等。代谢综合征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正在达到流行病的程度,德国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患有代谢综合征,全球估计每年有15亿人患有代谢综合征。 减轻体重一般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基础。科学...

【Nature子刊】首创!科学家发现治疗“癌症之王”——神经母细胞瘤的新方法,可阻止癌症进一步发展

2021-03-31

神经母细胞瘤素有“儿童癌症之王”称号,是因为这种肿瘤在过去疗效极差,而且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多发于肾上腺或腹膜后,位置很深,早期不易发现。而这种肿瘤恶性度高,进展快,易发生骨髓、骨及器官转移。 最近,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针对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新方法。 该研究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

【Nature】重磅!恶性脑肿瘤又出新疫苗啦!早期试验安全有效(附其他脑瘤疫苗介绍)

2021-03-26

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脑瘤,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颅脑肿瘤,占所有原发性脑瘤的近四分之一,占所有恶性肿瘤的四分之三。胶质母细胞瘤(或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和最具侵袭性的胶质瘤类型,占所有胶质瘤的一半以上。 对于这种肿瘤,目前没有任何治愈方法,治疗很困难:一是因为胶质母细胞瘤会将触角伸入大脑,而不是形成医生可以瞄准和移除的固体肿块,所...

【Nature子刊】吓人!人脑中竟然存在“僵尸基因”,并且死后才开始活跃

2021-03-24

僵尸基因,乍一听,似乎很恐怖。实际上它就是死亡后能够继续发挥作用的细胞,并且比生前发挥更好的功能。 人在死亡后的几个小时内,人脑中的某些细胞仍然活跃。根据最新研究,人死亡后某些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实际上增加了。 该研究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 》期刊上,题为“Selec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