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00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芸薹属两项最新科研成果连登《Nature Genetics》百迈客新闻发布会圆满落幕
芸薹属两项最新科研成果连登《 Nature genetics》, 北京百迈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19日在北京帝景豪廷酒店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全球首度公布芸薹属基因组大数据”为主题,意在提高科研成果传播效率,促进基因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速产学研用的一体化进程。 出席发布会领导和嘉宾包括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计划转录组研究首席科学家于军教授;芸薹属白菜和甘蓝基因组论文通...
NatureGenetics:DNA高级结构研究发现癌症靶向治疗新大陆
基于其先前关于DNA二级结构G-四链体测序技术的研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应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鉴别了包括癌症相关基因在内大约10000个高转录基因调控区、激活子区以及5'非编码区的G-四链体结构(G4)。 “DNA中所含有的G-四链体结构与癌症有着多种不同的联系,但是这其中的大部分联系目前还仅仅处于假设,”...
Nature子刊:计算机模拟揭露p53弱点 为对抗癌症开辟新道路
在最近一项新研究中,来自巴西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计算机模拟技术揭露了p53的弱点,研究了该蛋白不稳定性的可能原因。p53分子的不稳定性导致该分子产生聚集倾向,容易形成淀粉样结构。 众所周知p53分子与许多种癌症有关,正常p53分子的主要功能是抑制体内肿瘤形成,保护机体防止癌症发展。但是相比于同家族的p63和p73来说,p53似...
《Nature》:发现74种“学历基因”,孩子的学历由父母遗传基因决定
在英国知名科学杂志《Nature》上,发表了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丹尼尔·本杰明(Daniel Benjamin)教授等人组成的团队完成了相关研究,他们通过研究证实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所能取得的最终学历,与父母遗传基因存在关联性。 决定学历的遗传基因 尽管出生于贫困家庭,却凭借自身的努力在各科研领域...
Nature子刊:癌症治疗是否有效,这14个基因来决定
一项新研究发现了14个基因可以预测患者对肿瘤治疗的反应,尤其是对化疗和放射治疗的反应,相关研究结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有助于临床医生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还能帮助患者避免接受可能导致不良影响的治疗方法。 染色体不稳定性,给科学家带来了新机会 &...
清华大学颜宁教授《Nature》发表重要成果
清华大学的颜宁(Nieng Ya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2007年作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的颜宁受聘于清华大学医学院,成为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回国的几年间,颜宁教授研究组主要聚焦于膜蛋白、胆固醇代谢调控通路相关因子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在Science、Nature、Cell等杂志上发表多篇重要的论文,并荣获了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HHMI国际青年科学家奖...
Nature:迈向精准医疗的挑战
斯坦福大学的Euan A. Ashley近日在《Nature Reviews Genetics》发表了一篇综述,探讨了基因组测序的临床应用。这篇文章覆盖了多个话题,从人类参考基因组的种族背景到精准医疗的公众兴趣。他也从技术角度讨论了复杂区域的变异检出。 Ashley认为,基因组学中许多现有的标准,从测序仪到分析工具...
Nature Cell Biology:颠覆肿瘤转移机制,有望彻底治愈肿瘤转移!
Tel Aviv(特拉维夫,以色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最具侵袭性的皮肤癌--黑色素瘤的转移机制,这有望彻底治疗黑色素瘤。在一篇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的文章中,他们描述说,黑色素瘤在扩散到其他器官之前,首先会释放出含有microRNA的微小囊泡。这些囊泡会诱导真皮形态发生变化,从而为接收和转移癌细胞做好准备。研究人员还发...
Nature揭示:为什么我们不能忍受炎热
夏日的高温天气里,你是否会经常感觉心烦意乱,做事效率大为降低?有研究发现,对于常人来说,最惬意的温度是22℃左右,一旦温度过高,大脑的负担便会加重,我们的意识就容易出现“混乱”。 随着全球气温的飙升,能够检测到并避开太热的地方,我们的这种能力对于调控我们的体温至关重要。然而直到现在,对于我们的皮肤感觉神经元中负责检查温度的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发...
Nature重大成果:揭示125000个病毒基因组
在地球的内部、地球之上以及地球的周围,微生物的数量达到了10^30,估计超过了银河系中的星星。微生物已知在调控碳固定,维持全球氮、硫、磷和其他营养素的循环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大多数的微生物仍然是无法培养和未知的。美国能源部正以这一“微生物暗物质”作为目标,更好地了解地球微生物的多样性,收集来自自然的教训用于应对能源和环境的挑战。 &e...
Nature:肥胖如何为癌症加上保护套
对于肥胖的胰腺癌患者来说,肥胖也许不仅仅意味着癌症成因和发展结果,而且还能直接影响癌症化疗的结果,来自麻省总医院的一组研究人员指出脂肪细胞与肿瘤周围炎性微环境之间的大量相互作用,导致了胰腺癌平均预后和化疗结果不理想。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预后极差且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而大多数的胰腺癌为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
Nature:诺华发现可治三种寄生虫疾病的多效药
科学家已经发现一种化合物可以杀死引起三种疾病的寄生虫:美洲锥虫病、利什曼病和昏睡病。这些疾病会影响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数以百万计的人,但是目前还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 8月8日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有一种药物可以治疗这三种疾病。诺华研究基金的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种化合物可以在小鼠中治疗这些寄生虫疾病。在实验室的试验中它对人体细胞也没有...
Nature: 不断失败的重复试验 韩春雨NgAgo风波加剧
随着重现CRISPR替代工具—NgAgo失败越来越多,一名安静的科学家坚持自己的立场。生物学家韩春雨每天收到几十个骚扰电话和短信,但他坚信他的基因编辑文章是对的。 关于NgAgo基因编辑技术能否代替当前流行有效的CRISPR-Cas9系统的相关争议不断升级。 &emsp...
Nature:最大规模糖尿病遗传学研究解决世纪争论
一个大型的国际科学家团队的最新研究为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的提供了更完整的图景,表明了之前已确定的、世界上很多人共享的等位基因都是最大的罪魁祸首,而特异型的变体可能在得这种疾病的人身上也起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还通过他们对来自五个种族个体基因的研究鉴定了一种新的特定东亚人种的变体。这是迄今为止...
Cell&Nature&Science告诉你,从发胖到苗条,肠道微生物可以做什么!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盛行这句谚语“You are what you eat”,随着近些年来人们对健康生活理念的关注,这句话也越来越多地被重提起。这句话翻译过来,大概就是你的饮食结构决定你的性格。不过,我们今天的主题并不是讨论各个地区的美食与文化,也不是讨论如何健康地吃喝,而是从另一个方面去解读这句话,即“You are what kind of bacterial you have”。 经过漫...
Nature子刊:改写生化教科书的重要发现
最近,一项新的研究解释了“为什么DNA——而不是RNA,是遗传信息的主要储存库”。DNA双螺旋结构是一个更宽大的分子,可以将自己扭曲成不同的形状,将化学损伤吸引到遗传密码的基本构建模块——A、G、C和T。与之相反,当RNA扭曲成双螺旋的形式时,它是如此的坚硬和不易弯曲,也不能容纳损坏的碱基,它完全崩溃。 这项研究发表在2016年8月1日的《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
三篇Nature文章:攻克癌症耐药的策略
与癌症搏斗令人沮丧。尽管在开发可有效控制肿瘤生长的疗法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一恶魔几乎总是会用耐药予以反击。即便近期采用免疫疗法在一些癌症患者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令人感到兴奋,在一些临床环境及积极的调查研究中一直可看到耐药问题的存在。我们要如何解决癌症治疗耐药? 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击中罪魁祸首——瞄准对于治疗不敏感的细胞群,靶向它们的弱点。在发表于6月《自然》(Nature)杂...
Nature:向着癌症相关mRNA开炮
大多数癌症药物都被设计来阻止细胞生长,这是癌症的一个标志,控制细胞生成成千上万种蛋白质的信号通路是一个受欢迎的靶标。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现在发现了这一信号通路中一个有前景的新药物靶标,其之所以具有吸引力,部分原因在于它似乎控制了机体一小部分蛋白质的生成,而这些蛋白对于调控生长和细胞增殖至关重要。 一靶标是一种结合信使RNA的蛋白质,它帮助启动了蛋白质合成,沿着生产线最终生...
Nature:CRISPR-Cpf1识别目标DNA的独特机制
CRISPR是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的缩写。CRISPR与内切酶Cas9是一对好基友,细菌依靠它们组成的防御系统对抗外来侵略者。CRISPR-Cas9能够在引导RNA的指引下,靶标并切割入侵者的遗传物质。2012年研究者们利用这一特点,将CRISPR系统发展成了强大的基因组编辑工...
Nature重磅: 揭秘小鼠失活X染色体结构特征
2016年7月18号,安诺优达与法国居里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利用Hi-C技术解析了小鼠失活X染色体结构特征,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 X染色体失活(XCI)引起X染色体结构重塑,转变成沉默的异染色质;在雌性哺乳动物发育中,X染色体失活由两条X染色体中一条的非编码RNA Xist发生上调引起。 本文在小鼠神经前体细胞(NPCs)和胚胎干细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