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者Cell子刊发表CRISPR重要成果
日前,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开发了可以改造多形拟杆菌的多种遗传学元件,包括组成型启动子、诱导型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RBS和诱导体系。他们在此基础上成功改造了多形拟杆菌,让其能够感知并应答肠道菌群中的刺激。
Cell:控制干细胞潜能的时钟
来自新加坡科技局(A*STAR)基因组研究所(GIS)的科学家们,第一次揭示出了多能细胞的分化与细胞周期时钟相关并受其控制的机制。考虑到具有的治疗潜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细胞发生分化的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们的研究成果发布在《细胞》(Cell)杂志上。
1型糖尿病治疗获重要进展
最近,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使用抗炎细胞因子治疗1型糖尿病,获得了很有前景的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开放获取期刊《Scientific Reports》,表明服用interleukin-35的1型糖尿病小鼠,可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和免疫耐受,从而逆转或治愈了疾病。
Cell发布革命性成像技术
波士顿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成像工具,可以像探索太空的望远镜一样来探索大脑。发布在7月30日《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篇论文,首次演示了这一技术是如何运作的,研究人员以从前无法实现的尺度观测了成年小鼠的大脑,生成了一些纳米级分辨率的图像。
中国学者最新文章:纳米颗粒与细胞的交互作用
与大块材料相比, 纳米尺度材料有着独特的光学、电学、力学和生物学性质, 这使得纳米颗粒在药物输运和肿瘤成像等医学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大师级女科学家发现新的印记基因
最近,哈佛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教授Catherine Dulac带领的一组研究人员,确定了超过40个新的“印记”基因,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eLife》,揭示了基因组印记如何可以显著扩大生物多样性,并可能对大脑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厦门大学Cell子刊发表癌症研究新发现
来自厦门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靶向TR3结合抑制Akt2活性可有效诱导癌细胞自噬性死亡。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30日的《Chemistry & Biology》杂志上。
Nature:高分辨率3D成像技术或可阐明肌肉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推翻了长期以来科学界的一种观点,即能量如何分布在肌肉中来进行运动的,科学家首次发现肌肉细胞可以通过在线粒体网络中进行电荷的快速传导来分布能量,该研究或为有效阐明线粒体能量工厂为肌肉收缩功能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理解机体和能量利用相关的疾病发病的机体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BreastCancerRes:乳腺癌新型生物
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Breast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方法,其或许可以帮助检测/治疗恶性乳腺癌。
细胞免疫治疗:“没有想象中神奇”
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住院部十楼的特需病房里,高龄老人马先生(化名)正在等待接受自己第六次的细胞免疫治疗疗程。两年半前,他被检查出胰腺癌中晚期,经过了一年多的细胞免疫辅助治疗,在最近的一次CT及相关检查中,医生告诉他,他的癌症指标已经稳定。
歪打正着?抗癌药或可为HIV治疗带来希望
艾滋病一直令人谈之色变。即使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医学工作者仍没有找到一种方法治愈这种疾病。此前一段时间,一些包括艾滋病疫苗在内的疗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距离彻底征服这一疾病仍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距离。
NEJM:新型实验性药物或可有效降低机体甘油三
日前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名为ISIS 304801的实验性药物,该药物可以有效降低高达71%比例的甘油三酯,相关研究已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
PLoSONE:肿瘤生长也可实时观察了
在肿瘤发育期间对其组成及特性可视化或可为开发靶向治疗策略提供有价值的线索,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弗莱堡大学等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实现在活体动物中对乳腺肿瘤的组成和生长进行实时地直观观察以及定量化操作。
Cell:重大突破!科学家发现天冬氨酸或是细胞
大家都知道线粒体是机体细胞中的能量工厂,其会通过呼吸来释放我们摄入食物的能量,同时还能以三磷酸腺苷(ATP)的形式来收集能量。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两篇研究论文中,来自MIT的科学家们揭示了机体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在内)增殖需要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分子机制,当存在其它方式制造ATP时,细胞在没有呼吸作用提供的电子受体时并不会进行增殖。
日本利用人工智能抗癌 10分钟将可找到治疗方案
据报道,日本IBM公司和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大医科研)将开发出一种利用最尖端人工智能计算机“沃森(Watson)” 治疗癌症的方法。
南开大学科学伉俪发表乳腺癌新成果
癌基因MDM2和p53形成一个负反馈回路,其中,p53作为一个转录因子,正向调节MDM2,MDM2通过促进p53降解,负向调节p53。
Cell揭示生物钟调控的奥秘
科学家们发现,大脑神经元的结构改变可以帮助动物适应四季变迁。Cell杂志上发表的这项最新研究为人们展示了神经元可塑性的重要功能,揭示了调控生物钟的一个关键机制。
骆利群院士本月Cell、Nature连发研究成
骆利群(Liqun Luo)教授是世界著名的一位华人科学家,这位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里走出来的科学家30岁成为美国顶尖名校博士导师,领导斯坦福大学生物系规模最大实验室,获得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科研成果,现任斯坦福大学生物系教授,霍德华休斯医学院研究员。2012年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神秘MicroDNAs帮助检测癌症
存在于染色体外部的奇怪环状DNA和错误产生这些DNA的细胞类型并不相同,而来自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指出,这些环状DNA或可用于作为检测不同类型癌症的指示器,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