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如何破坏我们的免疫系统?
最近,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阐明了“衰老如何削弱新的免疫细胞的产生,从而降低免疫系统对疫苗的反应,并将老年人置于感染的风险”。这项研究继续指出,饮食中的抗氧化剂,可减缓这种破坏性的过程。
Nature:肿瘤关键蛋白结构被成功解析
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阿贡国家实验室等处的研究者利用高特异性的X射线晶体学技术解析了低氧诱导性因子(HIFs)的蛋白结构,低氧诱导性因子是肿瘤对低氧反应的重要调节子,该研究或为寻找新型药物切断癌细胞的氧气和营养供给最终治疗癌症提供新的思路。
是痣,还是瘤?基因说了算
痣,作为一种良性的肿瘤,几乎存在每个成年人的皮肤上。科学家很早就发现了基因BRAF上的突变可以导致痣开始生长,但是科学家还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了痣停止增长。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一个关键的基因CDKN2B(编码p15蛋白)导致了痣一直停留在一种不扩散、不增长的状态,这个基因导致了从痣到黑色素瘤可能只有“一步之遥”。
排斥反应并非器官移植最终结果
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项小鼠研究成果显示,由于感染引起的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并不意味着接下来的移植也会遭遇排斥。
Cellmetabolism:惊!新研究证脂肪
近日,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首次在人类身上发现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组织可以变成燃烧能量的棕色脂肪,消耗多余能量。
科学家鉴别出人类发育早期阶段的特殊癌症标志物
近日,来自弗吉尼亚生物信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开了起源于神经嵴的细胞的基因组和肿瘤发展的关联,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杂志Oncotarget上,该研究或为开发新型的癌症诊断及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很多,如ER/PR、HER-2、Ki-67、PCNA、E-Cadherin、EGFR、PS2、P53,TOPOII等,有些指标可以指导我们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有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判断预后。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
肺癌诊疗“范本” 将精准“打靶”
为了帮助医疗机构改善肺癌临床诊疗流程,提高肺癌临床规范化诊疗水平,近日,《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发布,《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解析中国行项目也在本月启动。其中,希望运用精准医疗的概念,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并通过建立大数据和基因分组,能够预测复发的高危人群。
研究人员描述了BRD4-NUT在罕见转移性癌症
研究人员在研究一种稀有能够影响身体中线的稀有癌症的时候发现,一种叫做BRD4-NUT的肿瘤蛋白似乎导致该疾病,这种蛋白可能通过接管细胞内大片的染色质以及驱动异常转录造成癌症。
智能医疗掀起投资新热潮 机器人获国际广泛关注
智能化是医疗硬件设备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我们提出“智能医疗硬件”投资主题,并认为该主题将会是继“个性化医疗/精准医疗”后国内一二级市场在医药领域的未来三到五年重要投资机会。我们定义“智能医疗硬件”为,以先进软件技术和大数据配合新一代硬件技术为基础,对传统医疗设备进行创新或升级的新一代医疗应用设备。
美国癌症物理学研究趋冷
癌症的物理学研究是当前癌症研究领域的新兴热点,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5年前启动的12个研究中心为代表,最近该研究所宣布关于该类项目资助的新一轮5年计划只有4个,其中只有2个项目属于延续性项目,不仅资助数量压缩到过去1/3,单项研究经费也少于上一轮计划。
美科学家开发出原位检测艾滋病病毒的分子显微镜
艾滋病病毒原位分析技术再次取得突破。另一大障碍是无法确切知道病毒前体隐藏在体内何处,新技术能揭开这一由来已久的谜底,有助于大大缩小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细胞数量,更有针对地治疗患者。
Nature:揭示肝脏干细胞来源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的科学家们发现了生成功能性肝细胞的肝脏干细胞。这一研究工作解开了关于肝脏中新细胞起源的一个长期的谜题,即便在健康器官中随着细胞的死亡肝脏也必须不断地补充新细胞。
上海交大Oncogene发表肿瘤代谢研究新成果
研究首次发现了p54nrb蛋白Y267突变体在抑制肿瘤脂质合成的同时遏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发生,揭示了p54nrb经SREBP1激活肿瘤细胞脂代谢和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这项研究成果是由核医学科2014届硕士研究生朱宗平和赵小平副研究员共同完成,黄钢教授和刘建军教授为通讯作者。
Nature发布癌症研究突破性成果
在斯坦福Burnham Prebys医学研究所(SBP)与Argonne国家实验室的一项合作研究中,科学家们利用高度专业化的X-射线晶体学技术,解开了肿瘤低氧反应重要调控因子――低氧诱导因子(HIFs)的蛋白质结构。发表在今天《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结果,为找到一些新的药物通过切断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来治疗肿瘤打开了大门。
Nature:风口浪尖上的CRISPR基因编辑
“扯淡!”,这是哈佛医学院生物工程师Kevin Esvelt看到去年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时,口中冒出来的第一个词。这项研究工作描述利用一种基因编辑技术将突变插入到了果蝇中,并且这种突变可以传递给几乎所有的果蝇后代。尽管有趣,这份研究报告却让Esvelt感到不安。
武大舒红兵院士权威期刊发表免疫学新成果
来自武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Parafibromin是IFN-γ触发信号通路中的一个组成元件,其促进了JAK1/2介导的STAT1酪氨酸磷酸化。相关成果公布在7月31日的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杂志上。
Nature子刊:隐藏在肿瘤中的定时炸弹
化疗药物可以有效抑制高级别卵巢癌,但在治疗之后癌症常常会复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卵巢肿瘤中的一群细胞(CA125阴性细胞)有很强的DNA修复能力,能够抵抗化疗诱发的细胞凋亡,最终重新长出肿瘤。
Nature子刊:提高紫杉醇的抗癌疗效
研究人员将一种广泛使用的癌症药物装在纳米颗粒中,将它的抗肿瘤效力提高了七倍多。通过采用氨基酸构成的自组装球体来包裹紫杉醇分子,相比于Abraxane杜克大学研究小组将紫杉醇的药物暴露量提高了2倍,并同时降低了它对健康组织的影响。这使得荷瘤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完全除去了肿瘤。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