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首次发现抑郁症相关基因
2014年2月,当牛津大学遗传学家Jonathan Flint第一次发现某些基因序列和抑郁症的发生有关时,他非常吃惊。因为进行这种尝试的研究都相继失败,其中有研究从9000人重度抑郁症筛选敏感基因,也有对17000人进行随访分析的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Cell Research发表肝病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肝损伤后的修复反应,许多慢性肝病到晚期都会发生这样的组织学变化,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及分子机制。肝细胞在肝脏内稳态的维持中非常关键,但人们并不清楚肝细胞在肝纤维化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HPV病毒:看我七十二变
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宫颈癌患者体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组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多样化。这一成果于本月发表在《Infection, Genetics and Evolution》上,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宫颈病变会转为恶性。
Nature:干细胞领域两大牛人携手打造线粒体
由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胚胎细胞和基因治疗中心的Shoukhrat Mitalipov博士和Salk生物研究所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领导的一项新研究,为开发出新型基因和干细胞疗法来治疗罹患线粒体疾病的患者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FDA批准了针对转移性肺癌的一线靶向疗法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近日批准了Iressa作为具有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方式,在NSCLC中,患者具有特定类型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基因突变,该突变可以被FDA批准的检测所检测到。
Nature:不知道了吧?人类的手掌远比黑猩猩
近日,国际杂志Nature上刊登了一篇名为“The evolution of human and ape hand proportions”的文章,文章中,来自石溪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类的手掌或许比黑猩猩地还要原始。
科学家开发出治疗急性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新型
美国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日通过实验室及动物检测发现,一种将疾病相关蛋白锁定至失活状态的特殊药物或可抑制恶性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当这种药物同类固醇结合后,白血病就会被明显抑制,而且相比仅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而言,受试动物存活地更久。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
美研究人员研制喷雾疫苗 应对埃博拉或有新招
美国研究人员13日说,他们研制出一种较传统疫苗更加方便使用的埃博拉病毒喷雾疫苗,实验已经在猴子身上取得成功。
澳大利亚新研究显示:孩子出生时越重越易患癌症
据澳大利亚“新快网”7月14日报道,澳大利亚突破性的新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孩子出生时重量越重,越容易患上儿童期癌症。
肿瘤治疗耐受的独特策略
根据美国Ludwig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表明,胶质母细胞瘤(一种致命的脑肿瘤)可以利用葡萄糖和另一种营养素――醋酸盐,对靶定特殊细胞分子的靶向治疗产生耐受性。这项研究结果发表于七月十三日的《PNAS》,表明营养物质能够强烈影响驱动肿瘤的信号分子。
Naturemedicine:冷冻治疗糖尿病已
2009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关于在成人体内发现棕色脂肪组织的文章引起了大家对于冷冻诱导适应性产热的极大关注。
CancerCell:新型联合用药对癌细胞有显
据研究发表在《癌细胞》杂志上的文章显示,靶向蛋白质结合新药的化学疗法对可抵抗单纯化疗的肿瘤细胞有显著疗效。
Nature发布基因组测序重要发现
由科隆大学Roman Thomas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对110个小细胞肺癌(SCLC)样本进行了测序,发现除了两个样本其余所有的均包含失活的TP53和RB1基因。通过调查这一疾病的基因组景观,他们还发现有不少的肿瘤具有与TP73基因相关的基因组重排或突变,以及激酶基因突变和Notch家族基因失活突变。
PNAS:不会吧?上进心有害健康!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学术和社交领域获得成功的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年轻人,其往往会在自身健康上付出代价,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接受完整的教育程度较低,健康状况较差,同时相对于富裕家庭的儿童而言犯罪率较高。
Cellmetab:中国科学家发现脂肪燃烧新进
近日,来自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慢性冷刺激可诱导adiponectin在皮下脂肪累积,adiponectin可进一步通过促进皮下脂肪组织内M2型巨噬细胞增殖促进皮下脂肪棕色化的发生。
Nature揭示细胞分裂新机制
来自加拿大和英国的研究人员发现,染色体在动物细胞分裂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发生在细胞分裂为两个新子细胞的胞质分裂(cytokinesis)阶段。他们的研究结果发布在7月13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上海交大Nature子刊发布miRNA研究新发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miR-31通过抑制维甲酸诱导蛋白3(又称作Gprc5a)负向调控了外周血Treg细胞(pTreg)生成。这一重要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13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