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破解数十年癌症谜题
Francis Crick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日前解决了数十年的癌症谜题,进一步阐明了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遗传病因。这项研究发表在七月十七日的Cell杂志上。
“一石三鸟”的肿瘤治疗策略
白藜芦醇和槲皮素这两种多酚类物质,由于其保健性能,已得以广泛的研究,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它们能够提高一种现有癌症化疗药物的疗效和潜在应用,因此,它们可能很快就会成为癌症治疗重要新进展的基础。
Cell发表革命性技术:遥控大脑不是梦
给大脑植入某种装置然后遥控对方的行为,这似乎是科幻故事才有的情节,不过这一天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Cell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通过新一代植入物,人们只需要按一下按钮就可以遥控小鼠的行走路径。
喜讯!百时美艾滋病新药Evotaz获欧盟批准
继今年1月获得FDA批准之后,百时美施贵宝(BMS)艾滋病复方新药Evotaz近日再获欧盟批准,联合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用于HIV-1成人感染者的治疗,帮助患者实现长期病毒学抑制。
清华颜宁教授本月连发Nature、Scienc
。清华大学的颜宁(Nieng Ya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2007年作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的颜宁受聘于清华大学医学院,成为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PNAS:抗癌药物分子可能会诱导癌细胞侵略性增
尽管个性化医疗已经初现曙光,大多数的分子疗法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在癌症领域,癌细胞的抗药性始终很难解决。
中国首个一天一次的抗帕金森病治疗药物获批上市
一天只需服用一次的抗帕金森病治疗药物--普拉克索缓释片正式在我国上市,为我国抗帕金森病疾病领域带来首个一天一次的治疗方案。
为什么会有”心痛“的感觉?
听到坏消息,你是不是有心都碎了或者心好累的感觉?而且古文中还有唐朝 崇徽公主 “怨愤之气郁结于心中不得发,遇金石而开”的说法。
揭秘HIV如何利用宿主免疫系统来进行感染扩散
一项来自加拿大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揭示了HIV如何逃脱机体的抗病毒反应,同时研究者还揭开了HIV病毒蛋白Vpu如何通过利用调节性的过程来躲避宿主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的,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该研究或为后期开发新型的HIV预防及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颜宁教授研究组为攻克癌症糖尿病再近一步
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其工作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在人类攻克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探索道路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
科学家发现一种罕见自身免疫疾病
近日,刊登在《免疫学》杂志的新研究显示,一种与自身免疫性相关的基因发生的突变惊人地普遍,并且这会引发一种名为APS-1的罕见自身免疫疾病。
第三军医大自噬研究刊登权威期刊
七月七日,国际自噬研究领域顶级期刊《Autophagy》(影响因子12.048)在线刊登了第三军医大学一项重要的自噬研究成果。这项研究表明,3个新的miRNA通过靶定ATG10,可调节自噬介导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消除,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潜在的靶标。
马桂宜博士Cell子刊发表癌症研究重要发现
来自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ANXA3/JNK信号促进了肝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肿瘤生长,阻断这一信号有可能成为一个可行的肝癌治疗方案。这项研究发布在7月14日的《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
浙江大学最新文章:细胞自噬与肿瘤发生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依赖于溶酶体的降解过程, 在维持细胞物质代谢、内环境稳定及基因组完整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自噬功能紊乱与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近年来, 大量的研究表明, 人类多种肿瘤中存在自噬异常, 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均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期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发表综述,介绍近年来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重点阐述细胞自噬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糖尿病药物可抑制癌症生长
最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科学家确定了一种新的机制,可传输刺激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关键物质,这一发现为对抗两种最致命的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PNAS》杂志。
检测血液中癌症生物标记有新法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检测人体血液中癌症生物标记物的新方法:利用肽核酸钳及纳米微电子芯片检测游离核酸。
开发出可抵御脑癌和乳腺癌的新型化合物
来自夏威夷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近日通过研究发现了两种化合物可以有效阻断脑癌细胞及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这或为开发新型潜在的癌症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已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 Research上。
睡眠不足的你会将朋友错认为敌人
如果你不能区分微笑还是皱眉,那么你很有可能睡眠不足;近日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表示,睡眠不足或可使得我们正确识别人脸面部表情的能力变得迟钝,而这种迟钝会带来严重后果,比如并不能发现小孩儿生病了还是单纯的疼痛,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