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秘密:TMEM106B基因变异的人比同龄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常见的遗传变异,它会大幅加速老年人大脑老化速度,并可能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病风险。相关研究15日在线刊发在《细胞系统》杂志上。
孕期压力、饮食、着装原来都与宝宝的健康有关
目前有很多研究已经发现,母亲孕期的生理状况会对胎儿的健康造成极其重要的影响。南安普顿大学的Sarah El-Heis课题组最近还发现,母亲孕前压力太大可能会导致婴儿出生后患有湿疹的风险增加。
科学家利用CRISPR/Cas9系统拯救了失明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一项遗传学重要研究成果,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能够阻止小鼠视网膜退化,进而拯救失明小鼠。其所述方法利用了CRISPR/Cas9基因治疗系统,可适用于导致色素性视网膜炎(失明的主要原因)的各种潜在遗传缺陷。
诺华新药Kisqali获FDA批准 一线治疗H
瑞士制药巨头诺华(Novartis)研发的新型口服靶向抗癌药Kisqali(ribociclib,前称LEE011)近日喜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联合芳香酶抑制剂,作为一种初始内分泌疗法,用于绝经后女性激素受体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R+/HER2-)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
“简单、粗暴”的癌细胞,万物皆可为其所用!
现在“谈癌色变”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众所周知癌症的致命法宝却十分的“简单、粗暴”——增殖、扩散,然而在这两个方面癌细胞却把“匠人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首先是增殖,癌细胞疯了一般的无限增殖,小转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在转移方面,癌细胞也是几乎请(绑架)了所有能请(绑架)的帮手,我们一起看看癌细胞的“能耐”。
科学家发现与年轻人猝死风险有关基因,有助于风险
一些年轻人和运动员猝死的消息不时见诸媒体,让人惋惜。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个与年轻人猝死风险相关的基因,有助于对相关人群进行风险筛查,加强预防并减少猝死案例。
不只是病人,健康人也可“携带”“传播”耐药基因
中国研究人员发布最新报告称,在健康人中发现可抵抗多粘菌素的超级耐药基因mcr-1变体,而多粘菌素被视为抗生素中“最后一道防线”。这一发现意味着健康人能在不被觉察的情况下传播超级耐药基因,提示健康人中的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值得关注。
荣登《科学》封面!中国科学家开启“再造生命”新
大姑娘出嫁——头一回!3月10日出版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的形式同时刊发了中国科学家的4篇研究长文!
仿创结合,BioCon中国国际生物药大会召开倒
2015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15年到16年,从上层建筑到医药圈的生产力,都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我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也在此驱动下,进一步前行。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
速递 | FDA今日批准又一通用型CAR-T疗
今日,施维雅(Servier)、辉瑞(Pfizer)和Cellectis公司联合宣布,美国FDA批准了通用型CAR-T疗法UCART19 IND(Investigational New Drug)资格,可在美国进入临床发展,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适应症。
Science:颠覆认知,大脑的计算能力要高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 3 月 9 日发表在《 Science 》上的一项新研究可能会改变科学家对大脑是如何工作的理解,并可能导致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方法以及开发“思考” 更像人类的计算机。
Science:癌症免疫治疗重大突破!复苏的
来自 Emory 疫苗中心和 Winship 癌症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即使 PD- 1 施加的制动器被释放,肿瘤特异性 T 细胞仍需要“燃料”去扩大数量并恢复有效的免疫应答。这种燃料来自 CD28 分子的共刺激。该研究结果于 3 月 9 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人工合成4条酵母染色体 我国科学家开启“再造生
大姑娘出嫁——头一回!3月10日出版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的形式同时刊发了中国科学家的4篇研究长文!
当“女神节”遇见基因组学研究“男神”于军 百迈
2017年3月8日下午,百迈客云特别邀请了我国基因组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男神”级人物---中科院基因组所的于军老师,为大家带来“单分子与硬科技”的报告。
你真的了解基因检测吗?
随着各国在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热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因”开始从一个相对科研化的名词慢慢走下神坛,走入寻常人家中。人们开始知道并接受这样一种说法:基因是生命的密码,也是各种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同时,现代医学的发展也日渐清晰地表明,人类疾病或多或少都直接或间接地和基因存在“剪不断”的关系,但是人们怎么知道自己的基因存在哪些问题呢?这就要借助基因检测技术。
香港中文大学率先成功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组图谱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7日公布,其医学院研究人员率先成功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组图谱,这是在全球已公布的研究中,首个有系统地进行鼻咽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的研究。
特殊培养皿中的“人体器官”:用苹果来做骨架
在渥太华大学实验室里,你可以看到盛着苹果片的器皿,再仔细看看,可以看到苹果上真的长有人耳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呢?且慢慢看来。
对比日韩医疗水平,中国拿的这个第一名让人好伤感
日韩作为中国的邻国,相爱相杀多年,同为亚洲国家,在医疗健康上的较量也是颇受重视,但是,对比日本和韩国最近的研究,中国拿了这个第一名让人好伤感啊。
孰轻孰重?基因编辑的「利益」和「风险」如何衡量
如果你明白“CRISPR介导基因编辑”这个词的含义,那么你一定知道我们现在能更加有效、快速且廉价地改造DNA。
点赞!从「基因」着手寻找避孕药,改变男性避孕史
从20亿种化学药物中找到理想的男性避孕药,美国贝勒医学院药物研发中心主任Martin Matzuk和他的团队正在做这件事。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