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亮:当单分子遇上基因组学
当单分子遇上基因组学,它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著名华人学者谢晓亮(Sunney Xie)博士围绕这个话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文章。谢博士现任哈佛大学化学及化学生物学系教授,也任北京大学生物动态成像中心主任。 谢博士写道,单分子成像和操作的进步导致了单分子生物学的出现。由于全世界多个实验室的努力,单分子生物学已经改变了解决...
广东医学院李哲人体科学工作室正式成立
2015年5月20日,广东医学院李哲人体科学工作室正式成立,李哲称,会推出更多更好的医学原创类的教学视频、音频、图片。
医学创新,配套措施要跟上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医学创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相比纯粹的基础研究领域创新、企业创新,医学创新有其自身特点,总结来看,医学创新大致可分为应用技术创新、临床技术改良、转化医学创新,以及发明创造。这些创新的出发点,万变不离其宗,旨在提高人类对疾病的认知、改善群众健康水平。作为典型的应用学科,医学谋求创新,还应鼓励“落地生根”。
记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周斌:跑一场科研“马拉松”
他热爱跑步,参加过两届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他喜欢探索未知领域的奥秘,从浩瀚的宇宙空间到神秘的微观世界。他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斌,他用自己的方式争分夺秒地奔跑,在回国的短短几年中,他跨越一个个障碍,翻越了一座座高峰。
李克强:让科学家待遇与贡献相匹配
李克强总理7日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需要一批甘于寂寞、枯坐冷板凳、投身高精尖的大科学家。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科研的投入,让科学家的待遇与贡献相匹配,生活体面有尊严。科学家受尊重,创新才蔚然成风。
“血液检测女王”独家揭秘:我如何从辍学者成为亿
她的公司发明了一种方法,化验时只需刺破手指取一点血,而不是用针扎进手臂来抽几小瓶。Theranos正在8200家沃尔格林药店推广这种尚不流行的方法。霍尔姆斯希望,这种价格实惠、几乎无痛的验血手段能够普及全球。
多能干细胞风波附带效应在日本蔓延
2014年8月5日,藤原博信(Hironobu Fujiwara)在去工作的途中已经感受到了困扰。作为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发育生物学中心(CDB)位于神户一个实验室的负责人,当该中心一例学术不端事件在去年早些时候被曝光后,藤原就一直在遭受批评。
明星医生将角逐美国总统大选
每4年一次的美国总统大选是全世界都关注的事情。美国的下一届总统大选将在2016年举行。本周,又有三名美国共和党人宣布加入下一届美国总统大选的角逐,其中一位参选人是美国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本卡森,同时他也是美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位非裔参选人。
清华大学医学院鲁白:恶性淋巴癌改变了我什么?
2003年鲁白被诊断出患有恶性淋巴癌,突如其来的人生意外,让徘徊在生死之间的鲁白开始更加深刻地思考人生。
贺林:反思“精准医学计划”为中国带来什么
总体说来,精准医学作为个体化医学的基本要素,遗传咨询驱动新医学的进程,而新医学才是解决人类健康的钥匙。精准医学”需要推进发展,因为它是新医学的基础。
曹雪涛院士:精准医学不应以基因测序为导向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长庚医院管理咨询委员会的委员曹雪涛看来,精准医学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它只是精准定义病因的“利器”,并不是万能,也不应以基因测序作为导向。
谢晓亮“摘得”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系该奖首位华
日前,2015年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揭晓,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谢晓亮教授与斯坦福大学教授Karl Deisseroth分享了该奖项,以表彰两位杰出学者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技术创新,包括光遗传学以及单分子生物学,以及这些技术在医学上的重要应用。
楼柏良:把新药研发全程引入中国
千人计划专家楼柏良表示,是不是海归并不重要,公司一贯秉承“不唯学历重能力,不唯资历重业绩”的人才理念,只要有能力就有晋升的机会。“我们在国内培养了很多研究员,他们与国外回来的研究员一起共事,都是公司里的核心和骨干。”
拉斯克奖得主加入23andMe,能否构建“制药
近日,2013年拉斯克基础医学奖得主Richard Scheller走马上任23andMe公司,不甘心只是向消费者出售测试、或是向医药公司出售基因学数据的科技创业企业23andMe能否实现创始人最初的梦想,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制药乌托邦”,从而成为传统制药技术的颠覆者?
迪安诊断陈海斌:一夜之间跃居全球亿万富豪
迪安诊断是一家以提供诊断服务外包为核心业务的独立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机构,其董事长陈海斌随着公司股价上涨,现已跻身全球亿万富豪行列。
栏目推荐
专访丨王剑博士:罕 |
专访元码基因CEO |
《转》访北大肿瘤医 |
专访博奥晶典总裁许 |
近年施一公院士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