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人类自身应该为新型冠状病毒和“人畜共患
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可以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一组疾病。由于环境污染、生态变迁,现在很多病原体都发生了变异,以往只在动物体内发病的疾病,现在都在向人类快速传播,这种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病情重,治疗上比较棘手等特点。
【Science】联用羟氯喹与阿奇霉素或可有效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两种抗疟药物氯喹和羟氯喹甚是吹捧。一名医生断言,这种药物已被证明是完全安全的,因为它们已经被用于对抗疟疾数十年,并且还被用于驯服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中过度活跃的免疫细胞。但是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它们可以治疗COVID-19,人们反而对其副作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研究】单个细胞分裂错误可能触发一系列具癌症特
癌症基因组可以包含数百个染色体重排。传统观点认为,它们在许多代中都会发生小规模的变化,但是许多癌症中的大量重排表明,这些基因组实际上可能会通过产生基因组突变的不连续片段而快速进化。
【Nature子刊】新发现:多发性硬化症有了新
多发性硬化(MS)被称为“千面疾病”,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本病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是神经系统多部位功能障碍,易复发。
【热点】Facebook新冠病毒“热图”揭晓,
美国的新冠病毒疫情越来越严重,截止4月21日14时,美国累计确诊792938例患者,累计死亡42518例患者,早期为了切断病毒的传播,美国各州彻底封锁,民众居家隔离。但是,过惯了自由生活的美国人并不买账。近期美国有7州现居家令抗议潮,民众不满封锁,要求自由,要求复工。
【重磅】男性专用新冠病毒“储库”——睾丸,或能
蒙特菲尔卫生系统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可能已经解决了围绕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的一个谜:为什么感染这种病毒的男性通常表现出更严重的症状,比女性死于COVID-19的可能性更大。科学家与印度孟买的卡斯图尔巴传染病医院合作,首次证明,男人从体内清除病毒的速度比女性慢,并发现了可能的解释:一种可能的男性专用冠状病毒“储库”。
【热点】新冠痊愈者可能不会获得免疫,即使有也很
由于COVID-19的持续蔓延,全球的病毒学家都在专注于研究COVID-19,但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答案:那些从新冠肺炎疾病中恢复的人有免疫力吗?专家表示,这个问题没有明确定论,即使许多人认为感染这种疾病后会获得免疫力,但也可能只是保持在一小段时间内。
【新发现】血浆蛋白生物标志物或有助于筛查老年痴
以往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AD患者血浆、血清和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这些研究均未获得准确、特异和可重复的AD诊断标志物。这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但最近的报告有迹象表明,血液生物标记物是可能的。
【Nature子刊】干扰RNA可助RNA药物逃
基于RNA的药物在实现其治疗前景方面进展缓慢,因为它们被困在核内体中,并被递送到可降解的溶酶体。但是,如果可以从内体中分解出基于RNA的药物,它们就可以完成其使命,即下调致病基因。小干扰RNA(siRNA)是一种新的治疗分子,可用于致病基因的序列特异性下调。研究人员利用RNA干扰和其他技术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新冠】空气污染极有可能影响COVID-19致
随着疫情的发展,科学家们对SARS-CoV-2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多项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可在空气中存活数小时,并被咳嗽和打喷嚏产生的气体云带到23到27英尺之外。COVID-19传播途径与空气如此密切,那空气污染对新冠病毒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柳叶刀子刊】中国香港为什么没有采取全封闭以应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除了公共卫生安全遭受严重挑战外,世界经济运行也受到全面冲击。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全封闭模式以应对疫情,中国大陆以外的地方是否有一些积极可行的公共卫生措施呢?中国香港采取了较为宽松的封闭模式,这种防控疫情措施可行吗?
【新发现】这种簇细胞可以标志“癌中之王”胰腺癌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包括乳腺癌、宫颈癌、结肠癌在内的许多癌症的生存率都在提高。但是对于“癌中之王”胰腺癌的治疗进展却一直停滞不前,五年生存率只有5%至10%,绝大部分患者在诊断胰腺癌后半年内死亡,这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难度高,发现即晚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更好地进行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一直是提高胰腺癌生存率的重点。
【新冠】COVID-19比我们预想的更易感染儿
先前的研究表明,COVID-19更可能感染成年男性,尤其是那些患有合并症的成年男性,但很少有儿童感染的报道。中国研究者曾于3月12日在《新英格兰杂志》上首次报道儿童感染新冠肺炎情况需鉴别诊断。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USF)近日也关注于儿童感染,并进行了新的报道。
【Nature】胆汁酸代谢物化身“抗癌战士”,
癌症可谓是肠道微生物诸多相关研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大量研究表明,一些肠道微生物可以促进癌症的发生、帮助癌细胞转移、导致化疗耐药和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可以说是全方位,多角度。近日,路德维希癌症在这一领域又有了新的发现:胆汁酸的细菌代谢(有机酸异曲藻)可促进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和炎症,从而阻碍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于1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新发现】斯坦福大学研究报告:恶心和腹泻也是C
发烧、咳嗽和呼吸急促是COVID-19的典型症状,但根据一项新的斯坦福大学医学研究,可能会遗漏胃肠道症状,例如恶心和腹泻。研究人员发现,除了上呼吸道症状外,大量感染新病毒的人还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泻。
【重磅】呼出的“气溶胶”能将冠状病毒传播到4米
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不少国家建议民众外出时保持社交安全距离。美国疾病防控中心此前指出,最理想的社交距离是1.8米,其他各个国家规定的社交距离也都不尽相同。最近出版在《新发感染疾病》和《新英格兰医药杂志》上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能传播4米远,鞋子底部较容易携带病毒。
【新发现】准确检测乳腺癌的新方法出现了!
以前手术中的肿瘤看不到摸不着,哪怕用X射线成像来检测也不管用。目前,由于初次手术乳腺肿瘤边缘不清,约有20%的保乳手术(BCS)患者需要重复手术。尽管生活在数字时代,外科医生通常必须依靠他们的视力和触觉来确定他们是否在BCS中切除了整个肿瘤。研究人员就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为外科医生进行手术打开了一扇大门。
【科学进展】 高血糖人群患严重流感的几率更大
高血糖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就会导致机体脱水及高渗性昏迷、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代谢紊乱、胰岛功能衰竭、抵抗力下降等等,对身体健康和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胁。最近发表在《科学进展》的研究表明,血糖高的流感患者的症状比普通人要严重的多。
【研究】新的通用埃博拉疫苗可能对抗感染人类的4
埃博拉病毒2013年开始在西非多国蔓延,后来离开非洲到达欧洲和美洲,成为全球关注的突发公众卫生事件。201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带领团队研发出首个进入临床的新基因型疫苗,用来预防和抵御埃博拉,研究发表在《柳叶刀》上,最近新冠病毒肆虐全球,陈薇团队宣布研制重组新冠疫苗,目前已经在开展临床试验。
【重磅】MIT开发出新蛋白,或可阻止COVID
Covid-19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在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过度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过度反应的爆发,也称为细胞因子风暴,会损害肺部并可能致命。细胞因子风暴始终是冠状病毒及其他严重感染患者疾病进展及死亡的重要推手之一,所以如何解决免疫过度反应成了科学家的研究关键。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