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晚期乳腺癌患者中找到一种神秘蛋白,有
目前乳腺癌的病因尚未明确,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但乳腺癌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因此女性往往谈之色变。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最近南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Creld2蛋白,这种蛋白会劫持正常的细胞,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阻断这种蛋白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这种蛋白的发现有望阻止乳腺癌的生长和扩散。
【新发现】剑桥大学设计出新抗体,能准确识别阿尔
目前公认的阿尔茨海默症是由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部分是由特定的基因变化引起的。但其确切病因目前还尚未明确。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没有一种药物被批准能够改变阿尔茨海默症的疾病进程。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一种设计抗体的方法,这种抗体可以识别破坏健康脑细胞的有毒颗粒,这是对抗阿尔茨海默症的潜在进展。
【PANS】新发现:抗疟疾药物苯芴醇有望治疗脑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胶质瘤(GBM)的一种,是属于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肿瘤之一。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以占所有颅内肿瘤的百分之40到50%。目前的治疗标准包含放疗和替莫唑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命,但GBM对这些治疗的耐受性却屡见不鲜。最近发表在《PANS》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抗疟药物苯芴醇有望治疗脑癌。
【Nature子刊】酗酒基因已确定!43.5万
你还在把酒言欢,无酒不欢?可小酌怡情,豪饮伤身哪!目前,酒精依赖症(AUD,也称酒精使用障碍)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喝酒诱发基因突变早已成了实锤,早前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酗酒的危险基因,但这一性状的遗传结构还不完全清楚。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的评估,对AUD和酗酒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确定了主要在欧洲人群中的潜在风险基因。
【重磅】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COVID-19会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和相关的冠状病毒病COVID-19对孕妇和婴儿的影响是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和患者都特别关注的。在5月22日发表在《美国临床病理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COVID-19会损伤孕妇的胎盘,可能对胎儿有影响。
【柳叶刀】陈薇团队首次COVID-19疫苗人体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疫苗的研发进程可能直接决定了这场抗疫战的持续时间,也将对全球经济、政治产生深刻的影响。早在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就通过了临床研究注册审评,获批进入临床试验。5月22日陈薇院士组的疫苗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上。
【BMJ】乳制品这么有用?每天两份就可大大降低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患上生活习惯病的人却越来越多,其中代谢综合征就是其中一种。代谢综合征(MetS)是指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的代谢紊乱,其中最常见的五种代谢异常包括血压升高、腹部肥胖、甘油三酯升高、低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和血糖升高。科研人员们一直在研究和分析饮食和代谢综合征风险的关联因素,寻求降低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如今,一项国际前瞻性研究表明,乳制品摄入越多,患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低。
【新发现】准确预测糖尿病的发作时间有方法了?血
妊娠期糖尿病(GDM)定义为是在怀孕期间首次发现的葡萄糖耐量异常。有GDM病史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T2D)的风险比以前没有GDM的女性高7倍。事实上,据估计35%–50%的GDM病例将在产后10年内发展为T2D。因此,开发一种精确的方法来预测怀孕后从GDM过渡到T2D至关重要。
【Science子刊】中国研究人员使用新型微胶
作为免疫治疗的一种治疗方式,癌症疫苗由于人体体内微环境等不良因素,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用,但由于癌症疫苗的治疗潜力,科研人员一直在不断努力改良和研究新的方法以达到理想效果,但都差强人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IPE)的科学小组研发出了一种基于自愈聚乳酸微胶囊的新型治疗性肿瘤疫苗,该疫苗可有效激活免疫系统并抑制肿瘤的发展。该研究结果在5月22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Cell】胖瘦天注定?你体内可有“瘦”基因?
一直瘦不下去,是基因注定?一直以来都有“肥胖基因决定体型”、“有肥胖基因的人很难瘦下来”等说法。但根据《英国医学杂志》2018年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带有肥胖基因的人只要坚持科学减重方法,一样能成功减肥。今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在不少人不论是节食,还是在健身房内挥洒汗水,可能还比不上一些一动不动的人瘦得快。那是否存在让瘦子“狂吃不胖”的基因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区俊文博士最新研究成果:维C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
VitC抗肿瘤的研究始于70年代,两届诺贝尔奖得主Pauling当时提出VitC可有效治疗癌症,虽然随后遭到学界的否定,但是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大剂量VitC抗肿瘤方面的潜力。来自中国的区俊文博士发表在SCI的研究表明,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深部热疗,可显著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Nature子刊】发现与心脏心律不齐有关的2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渐渐地发现了很多遗传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然而却一直很难找到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和其他心律不齐相关的遗传因素。一项由140多个机构科学家团队对近30万份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了人类的DNA和心脏电活动之间存在的数百种新的联系。该研究结果在5月21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Cell子刊】联合用药(化合物A+罗格列酮)
据推测,我国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有超过1亿人,在近几年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使用的降糖药物种类很多,其中罗格列酮片,能够发挥很好的降血糖作用。但是,由于罗格列酮片具有很多不良反应,特别是容易引起心脏病及心衰,曾一度在欧美等国家被禁用,5月14日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发表在《细胞代谢》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联合用药(化合物A+罗格列酮)能够消除糖尿病治疗的副作用。
【重磅】世界首例——胚胎干细胞培养的肝细胞在日
胚胎干细胞是早期胚胎(原肠胚期之前)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它具有体外培养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无论在体外还是体内环境,ES细胞都能被诱导分化为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日本国立成育医疗中心于5月21日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世界首例胚胎干细胞培养的肝细胞在一名新生儿体内移植成功了!
【Science子刊】最新研究:疟疾疫苗首次临
近年来,恶性疟原虫(Pf)疟疾病例在经过多年的控制后再次出现,这突出表明了,需要一种高效的能够消灭疟疾的疫苗。Pf环子孢子蛋白(CSP)亚单位疫苗RTS,S/AS01E(Mosquirix,葛兰素史克)是唯一一种超越3期临床试验的疟疾疫苗。5月20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一项临床测试的结果表明,基因改造的疟疾疫苗首次临床试验成功了!
【Nature子刊】“突变”细胞相互竞争,有助
克隆体是由单个干细胞通过正常细胞分裂而形成的的细胞群落。人体组织由克隆体拼凑的,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自然发生的DNA 的突变,会从父母传递到子代细胞中。一些DNA突变,特别是那些影响“准癌细胞”的突变,例如TP53和NOTCH1,赋予获得它们的细胞竞争优势。这使得这些突变克隆体比正常细胞更迅速地扩增,并可能导致疾病。到中年,像食管和皮肤等组织中的大多数细胞都是突变克隆体。但尽管如此,绝大多数人仍未继续形成癌症。惠康桑格研究所的一项先前研究表明,彼此竞争的克隆体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形成,但是直到现在,克隆竞争的“游戏规则”还是未知的。
【Cell】美国最新研究:生酮饮食影响人体肠道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对一小部分志愿受试者的新研究表明,低碳水高脂肪的生酮饮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它能减轻炎症、促进体重减轻和心脏健康,而且还对人类肠道中的微生物(统称为微生物组)产生了巨大影响。另一项在小鼠中进行的研究表明,所谓的“酮体”(一种以生酮饮食为名的分子副产物)以可能最终抑制炎症的方式直接影响肠道微生物组。这表明酮体作为一种治疗癌症的潜在益处的证据,影响肠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Cell】中国北大科学家谢晓亮团队研制出一种
新冠病毒在全球的爆发越演越烈,引发了一场寻找COVID-19治疗方法和疫苗的国际竞赛。全球目前有100多种针对COVID-19的疫苗正在研制中,但世卫组织之前也警告说,研发一种疫苗可能需要12到18个月。最近来自中国北京大学的科学家谢晓亮团队研制出一种新药物,不用疫苗就可以阻止新冠病毒的大流行。该研究结果在5月17日发表在科学期刊《细胞》上。
【反转】来自25个国家的研究:高咖啡摄入量竟会
咖啡是世界上第二流行的饮料之一,它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特性。而胃癌是史上第五常见的肿瘤,同时也是导致死亡数第二高的肿瘤。关于咖啡摄入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已有相关学者进行研究,表明咖啡摄入量与胃癌发生有显著相关性,可能增加胃癌发生风险。
【Nature子刊】新免疫疗法组合可能有效治疗
肿瘤医生都知道“化疗+放疗”是首选抗癌疗法之一。因为放化疗结合应用能更有效杀死癌细胞。但是,对于儿童肿瘤患者,他们弱小的身躯仍在生长,器官尚未完全发育。那些对成人常规抗癌疗法用于儿童患者很可能造成终生损害,甚至失智失能,生存质量不佳。这并非是危言耸听或夸大事实。在儿童实体肿瘤患者中,颅脑肿瘤患儿尤为如此。全球儿童神经系统肿瘤医生和研究人员都在努力寻求能有效治疗癌症,同时还必须减少治疗副作用,保全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