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惊!“神药”阿司匹林会加速老年人晚
阿司匹林被称为“神药”,它除了能够镇痛抗炎之外,还在预防心血管疾病和各种癌症中发挥重要作用。100多年来,阿司匹林的疗效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近日发表在《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此提出了质疑。
【Cell子刊】“药界传奇”二甲双胍的克星居然
作为“药界传奇”,二甲双胍(Metformin)不仅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以及全程药物,还具有抗炎、抗癌、抗衰老、减肥等功效,但不同的人对这种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对此,最近有科学家发现,肠道中居然存在二甲双胍的“克星”。
【Science】为什么我们不能指望流感疫苗提
一些常见的疫苗,如麻疹、风疹和白喉疫苗,几乎能100%地给机体提供免疫力。然而,流感疫苗的开发往往跟不上流感病毒的迅速变异,因此它们的有效性一直都在变化。近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流感疫苗无法提供长期的保护。
【Nature子刊】新进展!抑制TMBIM6基
肿瘤标志物在1978年就被发现了,它是指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可检测到的与肿瘤相关的物质,达到一定水平时,可反映某些肿瘤的存在。这些肿瘤标志物还能分析病程、监测疗效及复发、判断预后,达到辅助临床改善对患者进一步处理的目的。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TMBIM6基因可以作为几种癌症疾病预后的预测生物标志物。
【新发现】迄今最全面研究!发现社会关系是抑郁症
社交、睡眠、媒体、饮食和与运动有关的领域中的许多因素都与抑郁症相关,即使是处于高危人群中也是如此。抑郁症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但直到现在,研究人员只关注少数风险和保护性因素,通常只涉及一两个领域。一项新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可能影响抑郁症风险的可改变因素的最全面描述。
【Cell子刊】乳腺癌细胞利用外囊泡“对话”挟
乳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女性最常见的侵袭性癌症类型。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乳腺癌的死亡率下降显著,这主要得益于早期发现以及治疗方式的改善。然而,乳腺癌细胞究竟是如何侵袭周围正常细胞的还尚不明确,最近发表在《发育细胞》上的一项研究有了新进展。
【Science】免疫疗法+微生物疗法加强免疫
肿瘤的免疫疗法被认为是抗癌的第三大革命。尽管免疫疗法在治疗肿瘤上有重要突破,但肿瘤致病机理、患者个体的差异性和环境因素等都会影响最终治疗效果。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生态也是影响癌症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Science子刊】封面文章: MIT开发工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许多患者的肿瘤仍不能对现有的免疫治疗方法产生反应。激活干扰素基因(STING)通路的刺激因子,可以促进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反应,但缺点是需要多次瘤内注射,这对许多肿瘤是不现实的。对此,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了一种工程化微粒,可在肿瘤中注射一次后缓慢释放激动剂,并在多种肿瘤模型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突破】清华大学徐弢团队首次利用微型机器人+体
胃壁损伤是的常见的消化道问题,全球约有12%的人在不同程度上患有胃壁损伤。生物打印技术,将新细胞直接递送至损伤部位修复组织,这为治疗该问题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有用方法。困难在于当前的生物打印技术集中在人体外,而且生物打印机通常很大,不做有创手术就不能为内部组织修复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打印操作。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清华徐弢等开发了一种微型机器人,该机器人通过内窥镜进入人体,以在体内进行组织修复。
【Cell】完全消除肿瘤!抑制这种蛋白能大大增
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给癌症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某些情况下可显著迅速地缓解癌症。但是众所周知,肿瘤善于规避免疫攻击,所以这类药物只对不到四分之一的患者有效。近日有研究人员发现,阻断一种蛋白质可以大大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甚至能完全清除肿瘤。
【Nature子刊】类器官有助于缩小实验室研究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复发和转移。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从我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结直肠癌成为继肺癌、胃癌之后排名第三位的高发病率的癌症。
【Nature】重磅:俄罗斯批准首款COVID
俄罗斯在8月11日批准首款COVID-19疫苗,抢先成为全球疫苗批准第一国,此举引来了不少争议。因为该疫苗尚未完成所有阶段的临床测试。当地有业界组织形容此疫苗有如“潘多拉魔盒”,这使得该疫苗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Nature子刊】NB Seq最新进展:全外
先天性代谢缺陷(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又称为遗传性酶病,主要指代谢过程中酶缺陷所导致的疾病,是由于编码酶蛋白的结构基因发生突变而带来酶蛋白的结构异常;或者由于基因的调控系统异常而带来酶蛋白的量的变化,从而引起的先天性代谢紊乱。如白化症、戊糖尿症、尿黑酸尿症等。
【快讯】FDA紧急授权Helix基于NGS的C
Helix公司被称为未来“基因测序领域的苹果”,是Illumina的子公司,在8月10日,Helix获得FDA紧急授权,可以使用基于NGS的COVID-19检测。
【精华回顾】关明教授分享甲状腺癌的分子诊断研究
7月30日,丹纳赫分子诊断与基因编辑在线研讨会完美收官,五位专家针对分子诊断与基因编辑两大热点进行了探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第二位专家关明教授的授课内容重点。
【Nature子刊】癌症治疗重大变革:免疫检查
免疫治疗使肿瘤学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革远远不止是患者临床疗效的显著改善,它对癌症患者具有更全面的视野,从而在治疗效果和毒性评估中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Science子刊】中科院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开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全球每年新增病例超过100万例,死亡人数近80万。难以早期诊断腹膜转移是胃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近日,中科院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开发了一种微流控技术,对胃癌细胞进行无标记的分离和表征,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Science子刊】】1小时内就可检测乳腺癌
乳腺癌(breast cancer)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在美国每8名妇女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其中,对患者乳房局灶性病变进行术前评估对于规划进一步的治疗管理至关重要。近日,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携式图像细胞分析仪,可在1小时内检测出乳腺癌,准确率高达100%。
【新发现】最恐怖的食肉动物的因突变可抑癌!或是
癌症一般不会传染,但袋獾的面部肿瘤病却因为近亲繁殖,导致了相互传播。据估计,若这种癌症继续发展下去,它们将在25年内灭绝。但经研究人员验证,袋獾已对这种癌症产生了抵抗力,原因在于基因突变。之前就有研究表明,袋獾的奶是抵抗超级细菌的关键,如今一项新研究又显示出其基因突变对癌症的作用,未来袋獾将极有可能是人类的“救星”。
【新发现】 一种基因修复因子可控制三阴性乳腺癌
乳腺癌常被称为“粉红杀手”,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有30余万女性被诊断出乳腺癌。乳腺癌术后的复发几率很高,大概超过30%。近日,乔治华盛顿大学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 HDAC6抑制剂可控制三阴性乳腺癌的肿瘤生长,阻止其转移。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