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新发现:激活Wnt蛋白可治
髓母细胞瘤是小儿较常见的颅内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该病多见于儿童, 髓母细胞瘤生长极为迅速、手术不易彻底切除、并沿脑脊液播散性种植,治疗比较困难。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有了新发现,有望治疗髓母细胞瘤。
【Nature子刊】重编程免疫细胞可减少炎症,
当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细胞过度活跃时,免疫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引起一系列疾病。近日,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重新编程某些巨噬细胞,可以帮助机体减少炎症,促进组织修复。
【Science】人工蛋白质成功修复神经连接,
神经退行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以特异性神经元的大量丢失为主要特征,是一类进行性发展的致残,严重可致死的复杂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多年来,由于脑功能的复杂性,这类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个难题。近日有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人工蛋白,并成功减轻了某些神经损伤和疾病的症状,为这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新发现】心灵感冒或能预防!首次证实降血压药物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或精神疾患,在普通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抑郁症也常常被称为“心灵感冒”,意思是抑郁症像伤风感冒一样常见。近日,有研究发现一些降血压药物能降低抑郁风险。
【Nature子刊】类器官新突破!利用人类干细
类器官可以说是神奇的“多面手”,它能够让人类更好地理解生物发育,同时帮助人类治愈疾病。有了类器官,研究人员可以深入观察人体的变化、检验药物的功能以及发展实验室层面的再生治疗法。近日,《自然通讯》杂志上的发表了两项关于类器官的新研究,是类器官的重大突破。
【Science子刊】哈佛大学利用细胞疗法+C
近年来,细胞和基因疗法已成为肥胖症研究的热门课题。近日,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细胞疗法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结合成功对抗肥胖。这是肥胖症治疗的一项重大突破。
【新发现】警惕!这种免疫蛋白会引起胃癌致命副作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转移性胃癌细胞除了会引起其他器官的继发性肿瘤外,还会引发广泛的间质纤维化或形成瘢痕组织,这比癌症本身更致命。肠梗阻、肾积水和黄疸都是胃癌相关纤维化的常见副作用。
【新进展】一种前体药物可有效治疗高危型实体瘤
前药,也称前体药物、药物前体等,是指药物经过化学结构修饰后得到的在体外无活性或活性较小、在体内经酶或非酶的转化释放出活性药物而发挥药效的化合物。近日,费城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找出一种前体药物,可有效治疗高危型实体瘤。
【Nature合作刊】突破!科学家发现与帕金森
帕金森氏病(PD)是影响人体运动,目前进展最迅速的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且尚无治愈方法。在疾病初期,有的患者可能只是一只手表现出微弱的震颤,而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甚至难以走路和说话。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000万人受到PD的影响,它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第二大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
【快讯】FDA报道:隆胸有关的癌症病例增加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乳房的整形外科应运而生。但隆胸的安全性问题一直颇有争议。近日,FDA又报道了一些隆胸的副作用,以及隆胸增加癌症风险的案例。
【Science】默克针对STING的口腔癌药
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已成为癌症治疗方式的新星,在多种癌症的治疗中脱颖而出,成为继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后的又一大利器。近日,默克公司(Merck)的科学家已经设计出一种可口服的、名为MSA-2的刺痛剂药物可以增强癌症免疫治疗的疗效。
【Cell】超2万个单细胞RNA测序,揭示靶向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异质性和强大的适应性给个性化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而单细胞测序可以在单个细胞水平上进行基因组和转录组研究,解决了用组织样本无法获得不同细胞间异质性信息的问题。近日,有研究人员通过单细胞研究,发现了靶向疗法会导致肺癌细胞的转录变化。
【新发现】DNA甲基化会加速人体衰老,降低人体
基因的功能特征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甚至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会发生变化,环境因素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近些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全球表观遗传图谱的建立,研究人员发现,表观遗传变化可能对复杂疾病的发展、加速衰老或认知能力的急剧下降至关重要。
【Nature】代谢废物成促癌罪魁祸首!年龄越
从65岁开始,人们患上癌症的风险会显著增加,癌症相关死亡率也随之增加。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呢?其中又存在怎样的机制?最近发表在《自然》上的一项新研究对此提出了一种新见解。
【Nature子刊】中科院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学研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男性中,其发病率已超过肺癌占第一位。在我国,受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改变以及检测水平提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Nature】重磅!人胰岛类器官成功控制小鼠
Ⅰ型糖尿病约占儿童期各型糖尿病总数的90%,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大儿科内分泌疾病,我国近年发病率为2/10万~5/10万,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年平均增速5%~34%,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近日,索尔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干细胞中产生的人类胰岛样类器官可逃避免疫攻击,控制小鼠的Ⅰ型糖尿病。
【Nature子刊】新进展:OSMR基因可对抗
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中最常见和最具侵袭性的脑肿瘤,由于其对治疗的耐药性。治疗通常包括手术,然后是化疗和放射治疗。尽管如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肿瘤细胞还是在治疗后再生,癌症复发。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项研究表明,OSMR基因可对抗胶质母细胞瘤化疗的耐药性。
【Nature子刊】再生医学新突破!斯坦福大学
在关节中相连骨的表面,覆有一层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这种光滑且减震组织层的丧失是造成关节疼痛和关节炎的原因。近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微骨折技术激活了骨骼干细胞,实现了关节软骨的再生。
【Nature子刊】智能手机的内置摄像头可检测
全球目前已知的糖尿病患者超过4.5亿人,但还有很多前期糖尿病患者没有被诊断出来。糖尿病患者早期无症状,这使得诊断更加困难。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近日,《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项概念验证原型,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就可以诊断出Ⅱ型糖尿病。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