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应对COVID-19的禁闭措施
冠状病毒大流行给世界各地的生活和经济带来混乱。世界各国纷纷为遏制病毒传播而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个别国家已经实行了禁闭措施。随着人类活动的减少,地震噪声也随之降低。与此同时,地震波探测仪的灵敏度就会相对提高,地震学家也能对地壳运动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MIT】一项新技术能在体内产生胰岛素,治疗糖
治疗糖尿病的一个有希望的方法是移植胰岛细胞,当血糖水平过低时,胰岛细胞就会产生胰岛素。然而,接受这种移植的患者必须服用药物,以防止免疫系统对移植的细胞产生排斥,因此这种疗法并不常用。
【实锤】父亲孕前饮酒增加后代大脑认知功能障碍,
基因对后代的影响不言而喻,父母的行为更是从各方面影响着后代,近日,发表在《Alcoh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显示,父亲在备孕期饮酒对孩子的大脑和行为发育会产生有害影响。大脑皮层是哺乳动物大脑中负责复杂认知和行为功能的最复杂部分,它存在模式缺陷,异常的基因表达会导致连接错误进行影响认知功能。
【MIT】新肽:新冠病毒别进来!
先前中国杭州西湖大学的研究员周强带领的研究人员,已经揭示了这种新病毒如何与呼吸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了解了病毒是如何进入细胞,就有助于开发药物。为了开发出可能针对COVID-19的治疗方法,科学家们呕心沥血,希望早点给新冠肺炎患者带来福音。
【研究】 血检可检测多种癌症,可用于临床研究中
一项新血液测试的试验表明,一种正在开发的新血液测试能够以较高的准确性筛查多种类型的癌症。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2019年欧洲肿瘤医学协会(ESMO)大会上展示了多中心试验的结果。
【热点】意大利的封锁持续延长至4月12日
昨日,为遏制已导致11591人死亡的冠状病毒感染,意大利延长了对经济造成严重损失的封锁,最早4月中旬解封。意大利疫情初期,政府要求民众带口罩,不上街走动,但绝大多数国民坚决反对,反对的口号是“呼吸自由,行动自由”,包括政府议员都不带口罩,开会时驱逐少数几个带口罩的议员。国民不带口罩,上街游行,随意走动,政府没有及时封所相关区域,导致病情蔓延,感染人数急剧上升
【JAMA】警惕!空气污染或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患
预计在未来30年中,患有痴呆症的人数将增加两倍。目前还尚未找到治疗方法,寻找可改变的风险和保护因素仍然是公共卫生的重点。已有相关研究将空气污染与突发性痴呆相关联,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心血管疾病(CVD)在这种关联中的潜在作用。
【热点】Science深度:复工潮与严防控,中
昨日国内新增输入性病例30例,值得注意的是同时出现了一例本土新增病例。随着湖北解禁,国内全面复工指日可待,然而海外疫情日益严峻,防控形势依旧紧张,如何在复工与疫情防控中取得良好平衡是目前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做的怎么样,世界有目共睹。近日,知名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文章,就中国疫情下如何在恢复生产的同时严守疫情转好势头做深度报道和预评。
【新发现】胰腺癌的「刹车」:AFT3的缺失能有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癌王”胰腺癌的一种,是死亡率第三高的高度恶性肿瘤,通常发现时已是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期仅为9%左右,预后极差。著名的KRAS突变被认为是PDAC的“导火索”之一,但多项研究发现,靶向KRAS相关通路对PDAC的治疗无效。因此,另觅一枚能够有效阻止PDAC进程的靶点是目前学者研究的重中之重。
【研究】利用对外源性RNA的转录反应预测RNA
当与疫苗抗原同时接种时,病毒入侵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对抗病毒感染的各种机制在所有生命形式中都得到了进化。在包括哺乳动物在内的高等脊椎动物中,对病毒的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都被用来防御病毒感染。
【新冠】成千上万的科学家也加入到抗击新冠病毒的
随着世界各地的实验室纷纷关闭,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创造性的方式来贡献他们的时间、物资和专业知识。因为有麻省理工学院布罗德研究所和剑桥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工作,所以美国马萨诸塞州每天能够做大约2000个COVID-19检测。
【Science Advances】对癌症递送
虽然免疫治疗在对抗癌症方面有很大的希望,但由于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和全身毒性的限制,其疗效有限,因此阻碍了癌症免疫治疗的广泛应用。纳米颗粒为癌症治疗和诊断提供了独特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精确定位癌细胞方面,纳米颗粒改进了目前传统的癌症治疗方式,旨在减轻患者痛苦。
【研究】在研疫苗对健康受试者到底有多大风险?
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在全球的爆发,使得各国加速了疫苗研制的步伐。现在疫苗可能是治愈新冠病毒的唯一方法,人们迫切希望疫苗研发成功,能够尽快投入使用。
【Nature】国内前列腺癌大规模基因组分析,
前列腺癌是世界第二大常见男性癌症。而随着前列腺癌研究的逐步推进,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分析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多靶向药物的问世以及其在其他各癌种展现出的优良疗效也反过来加强了对前列腺癌基因组研究的紧迫性,然而目前研究中的大多数肿瘤基因组数据均来自西方人,那么中国人的前列腺癌基因突变状况也和白种人一样吗?我们会不会被没有中国特色的样本数据给牵制了呢?
【研究】究竟如何鉴别神经相关的肺间质巨噬细胞亚
组织驻留巨噬细胞是一种髓样细胞,几乎分布在小鼠和人类的所有器官中。近年来,粘膜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备受关注,新的证据显示,这些细胞在稳态或炎症状态下维持免疫和组织稳态平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发现】渐冻症“元凶”可能是它!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听起来有点耳生,换个外套“渐冻症”,大家就秒懂了。基因解码研究发现几种基因突变可导致ALS,有助于散发性ALS的发展。如今,科学家们对渐冻症“元凶”展开了研究。
【热点】临床症状消失8天后仍有传染性,全球疫情
截止今日,SARS-CoV-2在海外已累计确诊超过51万余名患者,死亡人数超过2万余。据报道,德国一名确诊患者发烧后病毒滴度很高,但症状消失后却仍然感染了两个紧密接触者。近日,谢立新博士和洛克斯·沙玛博士针对此种现象进行了合作研究,结果发现,部分轻症患者在症状消失后仍然存在病毒感染,甚至于8天内病毒感染都呈阳性。相关研究已同步发表在美国胸科协会的《美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的网络版上。
【研究】特定的脱乙酰化酶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在过去的十年中,多种新的靶向治疗选择的出现使得患非小细胞肺癌的人们的存活率大大提高。然而,根据美国每年大约154000肺癌的致死人数来看,肺癌在癌症相关疾病致死人数中仍然排名第一。
【突破】鼓动人心!更新更有效的干细胞移植方法可
血液干细胞,也称为造血干细胞(HSC),可在血液中产生每种类型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并在整个生命中维持血液的产生。在治疗某些癌症和遗传性血液疾病时,有时有必要通过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来替代骨髓,这涉及使用健康供体的干细胞。如今,研究人员正在寻找更易于移植的方法。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