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随着新冠肺炎爆发的增多,联合国到底该不
“大流行”一词固然令人恐惧,但若及时宣布就会让人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更多伤亡。但是,联合国却因顾虑种种原因拒绝宣布。
《Nature》重磅!饮酒引起的DNA损伤竟可
2018年,《Nature》曾发文指出,酒精(乙醇)代谢产物—乙醛会导致DNA双链断裂,导致染色体重排,并永久地改变DNA序列,从而提高罹患癌症的风险。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酒精发烧友为此慢慢远离了各种酒局。
【柳叶刀社论】现在采取防控措施,世界各国晚了吗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以外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20000例,疫情已蔓延94个国家。尽管世卫组织尚未将SARS-CoV-2感染的爆发称为大流行病,但是无论是否采取这样的术语命名都无法否认新型冠状病毒病例数已经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大规模增加。
新冠易于人传人原因:其刺突蛋白与ACE2结合强
德克萨斯州麦克莱伦的研究小组的实验表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与人细胞上的受体(称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合的强度至少比SARS病毒中的刺突蛋白强十倍;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结构病毒学家韦斯勒的团队也发现了这一点,这表明该受体是疫苗或疗法的另一个潜在靶标。
【JEM】肠道微生物助力CD47抑制剂对抗肿瘤
CD47是肿瘤靶向免疫治疗的基础之一。CD47作为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广泛过表达,抑制巨噬细胞对肿瘤的吞噬作用;激活CD47-SIRPα信号影响T细胞功能,从而使肿瘤从免疫系统识别和杀伤中逃逸。尽管靶向CD47的阻断药物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前景,但有效性和个体差异尚待商榷。
《Nature》子刊:癌细胞的“达尔文进化论”
癌症的发展可以被认为类似于无性进化,全基因组加倍(WGD)在癌症中普遍存在,涉及整个染色体补体的加倍,然而,关于WGD在癌症进化中的选择压力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重大突破】261名患者实验表明,术后化学疗法
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肾癌不仅会造成肾功能损害,还会出现恶性转移,严重者危及生命。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此病复发率高,因此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减小复发风险的相关研究。
《cell》:肠道微生物大规模宏基因组研究突破
肠道菌群是一个动态且高度多样化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会影响宿主生理的许多方面,虽然许多研究侧重于单个微生物分类群对机体健康的影响,但它们的整体代谢潜力尚未得到充分的探索。
【新成果】周强工作室首次解析新冠病毒细胞表面受
昨日,西湖大学周强实验室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病毒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解析了新冠病毒细胞表面受体ACE2的全长三维结构,以及表面蛋白S受体结合结构域与细胞表面受体ACE2全长蛋白复合物的三维结构。
【临床】2103名患者活检数据表明,前列腺癌联
之前研究表明,对前列腺进行12核系统前列腺活检会导致诊断不准确,从而导致前列腺癌的过度诊断和诊断不足。目前有两种方法:MRI靶向和系统活检。仅仅以MRI靶向或系统活检定位的活检就可以减少吗?是否可以两者相结合以此提高精确度呢?
【Science子刊】以毒攻癌!蝎毒修饰的CA
CAR-T疗法,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是目前有希望治愈癌症患者的手段之一:对患者体内分离出的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和诱导增殖后,将其重新输入患者体内,大大提升抗癌效率和靶向性。然而,免疫疗法尚具有脱靶率高、副作用大、肿瘤类型特异性高等缺点,无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研究】“谈变色变”?新冠病毒变异真实过程
昨日,《国家科学评论》杂志发表文章引起热议,文章表明新冠病毒已经演化出两个亚型,其中L型的传染能力更强,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引起了部分群众的恐慌。事实上突变在冠状病毒这类RNA病毒中并不罕见。我们不应对文章过度解读。那么新冠病毒进化途径到底如何?
【突破】流感:借助微生物群对抗细菌重叠感染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而流感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导致人类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感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高死亡率常与流感病毒流行期间继发细菌感染有关。如此以来,抵抗细菌感染至关重要,目前的研究是否有相关突破呢?
“非典”时期的遗珠:89%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
自疫情发生至今,多项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研究相继展开,但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疾病,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都更加困难,目前还未发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明确有效的特效药。
【Nature子刊】「巨胞饮」导致肿瘤耐药:「
目前,化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药物通过阻断癌细胞的DNA合成和其他代谢过程,或减少肿瘤血管新生和营养供应,以达到“饿”死癌细胞的目的。但是,多数化疗均以失败告终。临床上已经采取了多药合用、靶向治疗等手段,多角度围攻癌细胞,但对于癌症的耐药性,至今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
【新发现】怀孕时长会改变胎儿DNA,或将助力早
早产是常见的,但早产也跟呼吸系统、肺部疾病、眼睛问题和神经发育障碍有关。在胎儿时期,表观遗传过程,即DNA的化学修饰,对于控制发育和生长很重要。之前已有研究表明孕妇的健康情况或日常习惯等对胎儿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孕妇怀孕时长是否会改变胎儿的DNA呢?
【研究】利用高通量表型推断基因型进行基因组选择
研究者建立并检验了一种利用高通量表型推断个体基因型的方法,由此推断出的基因型可用于基因组的选择,有利于使基因组选择发生在温室环境中,从而减少育种计划的周期时间。
【实锤】烟民为何易感新冠病毒?详细分析来了!
近日,钟南山率中国科学家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通过对1099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患者中男性占大多数,原因为何?昨日于预印本杂志上发表的来自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的助理教授Guoshuai Cai的研究也许能作出解释。
【研究】通过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数据
癌症中克隆进化的计算重建已成为了解肿瘤如何开始和进展以及该过程在患者之间如何变化的关键工具。然而,该领域仍在努力发展,面临着将系统进化方法应用于癌症的特殊挑战,例如拷贝数改变(CNA)和结构变异(SV)事件在肿瘤进化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而这些问题很难通过主流测序准确地描述出来。
【临床】新冠时期,为什么精神分裂症发病率也上升
距武汉封城已经过去整整40天,经过顽强的努力抗争,我们终于扼住了疫情的咽喉,迎来了抗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但在这难捱的一个多月里,我们都被新冠肺炎的信息狂潮裹挟着前进,被迫面临离别,被迫坚强。面对病疫,也是心疫,你还好吗?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