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缺失的地图:新冠肺炎临床试验忽视的非洲
自2月15日非洲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上报,直到格林威治标准时间4月5日10:00,非洲大陆已经累计确诊新冠病例8701例。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无论是医疗储备现状还是病毒核酸检测能力,这片被艾滋病毒与埃博拉病毒侵袭过的土地似乎更无招架之力。尽管病毒攻击人类并无贫富的差别,但是在抵抗病毒的攻击时,真的可以做到无论贫富吗?即使是对于新冠肺炎药物全球性临床试验,我们也同样会发现这张全球地图也会有阳光照不到的死角。
【Nature】下水道的污水隐藏着新冠爆发规模
鉴于不是所有人都会进行检测,因此全世界有十几个研究小组已开始分析废水中是否存在新的冠状病毒,以此作为估计社区感染总数的一种方法。科学家说,如果病毒以这种方法回到社区,也可以用此方法来检测它。
【新发现】 新分子机制可调节免疫系统的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是一种位于组织内的白血球,它在脊椎动物体内参加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巨噬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属于不繁殖细胞群。它的主要功能是先固定细胞或游离细胞的形式,然后对细胞残片及病原体进行吞噬以及消化,并激活淋巴球或其他免疫细胞,让它对病原体做出反应。巨噬细胞能够吞没、破坏受损组织,帮助启动康复过程。
【研究】没想到,科学家竟然在海绵里发现了治疗宫
不仅仅包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从《肘后备急方》中得到灵感从而开发出的青蒿素,目前已上市中的药物中天然产物来源的药物占到很大比重,甚至于许多癌种目前的主流化疗方案中也包括有复杂天然产物紫杉醇。从天然产物出发寻找苗头化合物是药物化学家创造药物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然而其过程依旧是艰辛繁琐的,近日美国科学家又一次从一种天然产物来源的明星分子中发现了治疗宫颈癌的新希望。
【新冠】SARS抗体或能揭示COVID-19致
近日,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科学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21世纪初期从SARS流行的幸存者体内的一种抗体揭示了COVID-19病毒根源上的潜在弱点,或能从其身上寻找出有效疗法。
【热点】美国科学家:戴口罩吧!正常呼吸也可感染
之前的研究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是可以通过咳嗽和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来传播的,人们在国内疫情爆发期间也都听从专家的建议疯抢口罩以防感染。现在国内疫情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人们也开始松懈,逐渐把口罩抛之脑后。最近科学家们发现,其实正常呼吸也有很大的几率感染病毒,这无疑是给那些松懈的人当头一棒。疫情尚未结束,还需大家一起努力!自觉戴口罩,有利你我他!
《JAMA》子刊:实锤了!近万名国际研究显示母
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影响不言而喻,对母亲的益处也颇多,可以促进子宫收缩、恢复体型,降低产后抑郁、乳腺癌、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Nature】特别报道:计算机模拟驱动了世界
帝国理工团队的模型更新数据显示,英国的医疗服务很快就会被严重的COVID-19病例所困扰,如果政府不采取行动,可能会面临超过50万人的死亡。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几乎立即宣布了对人们行动的严格新限制。
【Science 子刊】烟酸可能有助于免疫系统
提起烟酰胺,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大热的美容美白成分;而烟酸,大部分人却茫然无措。其实两者存在着转化的关系,烟酸在被人体吸收后,会转化成烟酰胺。今天,小编主要来讲讲烟酸。白蘑菇也含有维生素B2和烟酸(通常称为维生素B3),这两种物质对免疫系统健全都很重要。肿瘤细胞之所令人“闻风丧胆”,就因为它们二种手段来逃脱免疫系统的制裁。如果利用烟酸来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否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呢?研究人员就此展开了相关研究。
【Lancet子刊】新冠候选疫苗初见成效,即将
虽然目前国内疫情趋于稳定,各个省的病人增涨也多日保持零增涨,抗疫前线连连报捷,但是国际疫情不断蔓延,SARS-CoV-2现在更是造成了全球大流行,不禁让人担忧。迫切需要能够快速诱导针对这些感染因子的有效且持久的病毒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安全疫苗。在如此紧张的形式下,近日,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成果给我们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在小鼠模型实验中,一种针对COVID-19的疫苗通过指尖大小的贴片传播,产生了针对SARS-CoV-2的抗体,其量被认为足以中和病毒。不仅如此,相关研究已通过了同行评议且发表在《柳叶刀》旗下的《电子医学》杂志上。
【新发现】易致SHH型髓母细胞瘤的“罪魁祸首”
髓母细胞瘤(MB)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5%-20%,大约有85%的髓母细胞瘤都发生于18岁以下。目前公认的髓母细胞瘤的分子亚型主要有4型:WNT型、SHH型、3型和4型。其中以SHH型最为常见,占小儿髓母细胞瘤的30%。SHH型MB形成的原因很多,肿瘤遗传学研究人员从儿科患者的遗传易感性基因的角度切入研究,有了新的发现。
【Science】另类方法饿死癌细胞,切断半胱
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其患者数量占比不高,但是五年生存率还不到5%,故有“癌中之王”之称。近年来关于胰腺癌的研究层出不穷,从胰腺癌早期筛查到药物联用,而从新机理出发有效活用目前现有药物的研究却少之又少,近日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于Science杂志发表了相关研究,使用一种另类方式试图“饿死癌细胞”。
【热点】FDA紧急授权将氯喹、羟氯喹用于治疗C
冠状病毒在全世界蔓延,使得各国迫切寻找可以治愈的药物。现在氯喹,之前治疗疟疾的一种老药被发现治疗新冠病毒肺炎有效果。
【Nature】能感染新冠病毒的是猫,而不是狗
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在全球的爆发,使得各国人民人心惶惶。很多人开始担忧宠物会不会感染新冠病毒,但是科学家们说,猫科动物能否把病毒传染给人类目前还尚未得到证实,因此,宠物主人没必要恐慌。
【研究】每周食用3-6个鸡蛋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
之前发表在《心脏》杂志上的一项中国研究显示,每天吃一个鸡蛋的人比不吃鸡蛋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低得多。
【突破】新传感器可以早期发现肺部肿瘤
对于可能患肺癌的高风险人群(如吸烟者),通常用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检查肺部肿瘤,进行常规筛查。但是,此测试的假阳性率极高,因为它还会在肺部检出良性结节。是否有新的诊断方法能够在初期就以相对高的准确性来检测出肿瘤呢?
【Science子刊】转移性前列腺癌新突破:免
尽管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通常对免疫治疗缺乏一定得反应性,但在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进行的伊匹单抗Ⅱ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在一组患者的肿瘤中发现了存在活性T细胞反应的预处理证据,在接受伊匹单抗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相关研究已在线发表在《Science Transn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
【研究】科学而有效地对抗肥胖,关键机制大揭秘!
瘦素刺激交感神经系统(SNS),产生能量消耗并导致体重减轻,然而,其背后潜在的分子机制至今仍是未解之谜。近日,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授林江博士在他们最终的研究中揭示了瘦素促进减肥的关键机制—瘦素受体(LepR)神经元中的Sh2b1是SNS /棕色脂肪组织(BAT)/产热轴的关键组成部分,瘦素通过刺激棕色脂肪燃烧来进行能量消耗。相关文章以“Leptin receptor-expressing neuron Sh2b1 supports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and protects against obesity and metabolic disease”为题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新冠】“血清疗法”可用于COVID-19重症
无论是国家版诊疗方案,还是曾经抗击SARS时的经验,使用康复期患者血清进行治疗并非一件创新的事情。于是不少专家都提出疑问,用COVID-19幸存者的富含抗体的血液输血,是否可以帮助仍在对抗这种疾病的患者呢?先前并没有系统性的临床研究结果,只是凭经验去做,现在有了更多的证据,进一步支持了“血清疗法”同样适用于COVID-19重症患者这一观点。
【新发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癌症的同时也有副
与传统肿瘤治疗的方法相比,免疫治疗法由于不针对正常组织细胞进行杀伤,使得治疗肿瘤的疗效有大大提升,成为了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一股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目前,医学专家们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各类恶性肿瘤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更多的肿瘤病种纳入到了免疫治疗的范畴。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