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200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专业医疗剧:医生拍电影 治疗医患痛

2014-12-14

《医缘》,一部展现当下尖锐医患矛盾及年轻医务人员内心面临挣扎的电影,编剧兼导演名叫曹钟强,是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的一名资深麻醉科医生,该电影真实地还原了医生的工作场景,既经得起医生的检验,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医生。 近日,电影《医缘》首映式在上海影城举行。 与其他同类型题材电影不同的是,本片的导演兼编剧,是一名现实中的医务工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东...

年轻医生确保无纠纷的30条金标准

2014-12-14

凡患者拒绝之检查,须病程记录描述并由患者或其家属签字加带“后果自负”。我不止一次见过没钱治病的患者和家属拍着桌子喊:“谁让你替我省钱,我要的是人,是治好病。现在你们没治好,我要告你们。”---血的教训啊 01、 门诊的诊断须谨慎,尽量全面但模糊,留回旋余地,如“黄疸原因待查”等。(推荐) 02、 住院部收治后再次详细问诊及查体,莫以门诊为准,门诊诊断...

美国医生的三大困境

2014-12-13

  责任制医疗机构、捆绑支付……越来越多新型医疗模式的发展,让医生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边是控制医疗开销的紧箍咒,一边是患者多开药的要求,医生们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一旦发生不良结局或者医疗纠纷,一切又都归咎于医生的失职;而在不能多开药的前提下,医院又要求创收更多。前有狼后有虎,医生们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成本控制带来压力 &e...

青壮年医生频频倒下,劳心劳力是主因

2014-12-12

  32小时连续手术,医生累瘫在手术台边;连续工作3个日夜,医生崩溃坐在地上大哭……最近,医务人员劳累昏倒甚至过劳死的事件频发,再次引发人们对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的关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周祥勇在接受《医学界》杂志采访时,一连说出了9个倒下同行的名字,其中5人年龄仅30岁左右。 &emsp...

2014医改“深水区”,啃下哪些“硬骨头”?

2014-12-12

2014,深化医改第5年,会拿出怎样的成绩单? 取消政府制定的药品最高零售价,向药价形成机制“动刀”;民资、外资“进军”医疗迈开更大步伐,倒逼公立医院改革;严惩6类涉医违法行为,探索医疗纠纷处理法治化路径……2014年,深化医改下大力气啃“硬骨头”。专家分析指出,相比前几年完善基本医保、基本药物制度等工作,2014年的医改已触及更深层次的矛盾和机制。 ...

SCI,请淡出医生评价体系

2014-12-12

许多年来,“看病贵、看病难”的呼声响遍全国,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政府拿出许多钱来进行了一系列医疗改革,如:创建了许多新医院、老医院不断扩容、社会资本被允许进入医疗体系、医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等等,看病贵、看病难有了明显缓解。然而,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老百姓的病仍有很多没看好,很多病人还是不满意。如,我国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疗效几十年来没有根本改善,5年生存率在低水平徘徊,伤害医...

NHS:全科医生业余服务新模式缓解急诊压力

2014-12-11

据“英国政府网站”消息,英国NHS医疗监管机构Monitor最新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如果能鼓励那些在医生工作时间之外需要接受紧急护理(out-of-hours urgent care)的病人先去看医院内或医院附近的全科医生,医院急症部(Accident&Emergency,A&E)人满为患的压力就会得到缓解。 Monitor认为,如果英...

“空盒医生”帮你记药名

2014-12-11

      79岁的余大爷家住武汉市汉阳区建港长航新村,因肝硬化要常年服药。7日,他来到离家不远的汉港医院开药,出门急忘了带病历,也说不清药名。当他正着急地跟护士交流时,路过的徐文君医生听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走到办公室,在一排小木盒里找出3个药盒。余大爷眼睛一亮,指了指其中一个,徐医生和护士立刻就明白了老人的意思。正是这个空药盒,让余大爷记起用过什么...

上夜班:会老年痴呆?

2014-12-11

  对于医生来说,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是什么?莫过于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不用它来寻找光明,却用它来上夜班?   说起夜班,小编我还是蛮恐惧的,一晚上睡不着觉不说,最怕的就是各种突发状况!犹记得上学那时,第一次跟着老师上夜班,刚查完房,一位心肌梗死的患者摔倒在厕所,老师各种抢救,最后人还是走了。第一次值夜班啊,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没了,完...

挖个医生有多难?

2014-12-11

无论是外资医院还是民营医院,挖医生一直是最难的事情,而医生的能力决定了医院是否能吸引客流并做大品牌。这并不是多点执业,甚至自由执业就能撬动的。只要市场大环境不变,公立医院仍然是客流集中地,公立和私立医院给医生提供的职业机会仍然不对等,即使高薪也很难挖走名医。 从港大深圳医院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个问题。港大深圳医院运营2年了,亏损严重,门诊量一直难有突破。打包付费加...

不做医生,还可以做医药经理人

2014-12-11

新医改推行至今已是第5个年头,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行业的发展,制药无疑成为了当今社会最炙手可热的行业之一。无论从技术研发到生产管理,还是从产品监督到市场销售,这个行业中许多职位今年的薪酬都发生了变化。众达朴信公司近期发布的《2014年医药行业岗位薪酬报告》,就分析了行业内几大岗位的薪酬结构及其岗位特征。 区域销售经理:全能所以高薪 由于不再满足于本地经销,许多药企开始...

走进自杀医生的世界

2014-12-11

在美国,每年有400多名医生因自杀而死去(每年都折损一整个医学院的医生数),自杀率是普通人的2-3倍。而中国医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近8%,医学院入学照上的一些年青的脸庞,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让他们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为何我们将20来岁时、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用来学医?这一定是有缘由的。我们想做出一点改变,想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想要拯救生命。但为什么最后,有些医生却为自己执...

作家沈从文与若墨医生的故事

2014-12-11

医患关系一直是国内存在的敏感话题。近日热播剧《青年医生》以及综艺节目《因为我是医生》都试图在缓解这一矛盾。沈从文有过一位非常好的医生朋友,名叫若墨医生。让我们看看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若墨医生事业有成,政治信念坚定,喜欢辩论,另有烟斗不离嘴的嗜好,却对女人没有兴趣。他说:“未来谁知道?医生就从不能断定未来的。且看现在罢,要明白将来,也只有检察现在。现在正像一个病人,只要热度不增加到发狂眩瞀程度...

“洋医生”在中国 不同的体验与感悟

2014-12-11

“看,我儿子长得像不像亚洲人?”吉昂扎古里(Guillaume Zagury)医生一面从钱包里抽出自己中国妻子和儿子的合影,一面用流利的中文问道。 从1995年第一次踏足中国至今,法国人扎古里曾在包括上海、苏州、天津、福建等多个城市和地区工作、生活。3年前,他来到北京明德医院做全职医生。 “和20年前相比,中国的医疗已经进步太多。”他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

“湘雅名医”龙剑虹:耐心是人生的一部分

2014-12-11

2014年11月1日下午,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牵头研制的2013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正式发布,并对分支学科进行了排行和提名。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被誉为针对中国最顶级专科和医院的评选,在这份刚刚出炉的榜单上,湘雅医院仅成立4年的整形外科获得学科提名,跻身于国家队的二级方阵。 4年来,从当初70多个平米的偏隅一室,搬入新医疗大楼占地1200平米的全新整形美容中心;医生从烧伤...

自白:我的父母是医生

2014-12-11

“爸爸妈妈要值夜班。”这是幼时耳边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聘请保姆,父母也不愿麻烦远在老家年迈的老人。幼时的记忆是孤单的。 如果爸爸值夜班,妈妈便会陪我入睡。然而,妈妈上半夜常常会被叫去做急诊手术,而我往往会在下半夜醒来,醒来时发现温暖的被窝里已经不见妈妈的踪影。被尿憋醒是我的“噩运”,我顶着对黑暗的巨大恐惧摸到开关开灯,却再也没勇气关...

羡慕!美发布针对护士疲劳的循证推荐意见

2014-12-11

美国护士协会(ANA)发布了一个新的立场声明,认为护士和用人单位有共同责任去减少护士疲劳的风险。研究发现长时间工作会妨碍护士的工作表现,对患者安全和结局产生不良影响。ANA关注的不仅是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增大,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反应变慢,疲劳相关的能力减弱等,还关注对护士健康造成的危害。 详见链接/Uploads/2014-12-11/54892f41efdd5.pd...

医生过劳死频发催动立法

2014-12-11

近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精神长期过度紧张而导致医务工作者健康严重受损甚至猝死事件屡屡发生,而在麻醉界问题更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已经有十多位中青年麻醉医生因为过劳而猝死。就在12月2日,在手术台上倒下并昏迷了近40天的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医师昌克勤离世。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超负荷工作状态,仅靠缅怀、抱怨和呼吁是远远不够的,医生自己的组织能为改...

中国好医患:一次生死相托的手术

2014-12-11

在医患关系紧张而敏感的当下,上海第三人民医院最近遇到的一个病人堪称“中国好病人”——不仅向医生承诺,手术即便失败也不怪医生;相反,还要把遗体捐给三院。 令人欣喜的是,这个“80%-90%可能下不了手术台”的高风险手术成功了。但回头想,如果没病人的表态,医生有没有可能去闯这个难关? “80%-90%下不了手术台” 今年6月25日,对蒋阿姨来说很...

无心插柳柳成荫:心内科医生大V的科普之路

2014-12-11

他是百度“知道日报”、春雨医生和丁香医生的特邀科普作者,他是搜狐点击量最高的健康类文章作者之一。他写的科普文章被多家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转载,他的微博@心血管医生粉丝已超15万。他是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医生乔岩。 12月13日是他的“生日”,四年前在新浪微博注册时,大概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会有现在这么大的影响力。在寒冬的一个上午,医脉通有幸见到他的庐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