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3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诺奖得主携手华人妻子陈璐Cell发表神经学重要发现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的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其中最让我们关注的莫过于我们中国的女婿、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Thomas C. Südhof。 Südhof的妻子陈璐(Lu Chen)是江苏无锡人,早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在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副教授。陈璐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了解发育与成熟大脑在行为过程中...
中科院Cell子刊发表HIV研究新成果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十年来HIV的治疗和预防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HIV携带者的寿命大大延长,新HIV感染者已经从2002年的三百三十万减少到了2012年的两百三十万。但人们仍未找到治愈这种疾病的有效途径,也没有开发出相应的疫...
中大长江学者发表肿瘤研究新成果
骨肉瘤也叫成骨肉瘤,是较常见的发生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或儿童中的一种恶性骨肿瘤,在小儿骨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约为小儿肿瘤的5%。目前,原发性非转移骨肉瘤患者的五年总体生存率是75%到77%,而转移性骨肉瘤的五年总生存率则不到20%。尽管现在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是,患者的肿瘤转移和复发,仍然提出了一个艰巨的挑战。因此,为骨肉瘤患者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是必需而紧迫...
陈竺、陈赛娟院士Nature Genetics发表肿瘤研究新成果
由上海交通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称,他们采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绘制出了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KTCL)基因组学图谱。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7月20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的陈赛娟(Sai-Juan Chen)院士、陈竺(Zhu Chen)院士及...
川大院士发表CRISPR/Cas综述文章
七月十五日,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Human Gene Therapy》发表综述文章,提出了CRISPR/Cas传递载体所面临的挑战,并指出了非病毒载体所发挥的潜在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是本文共同作者之一。魏于全目前是四川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二批特聘教授,199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四川...
中山大学伦照荣教授PNAS发表癌症新文章
来自中山大学、斯坦福大学及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7月20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ancer in the parasitic protozoans Trypanosoma brucei and Toxoplasma gondii”的文章,提出可以采用原生动物布氏锥虫和弓形虫为模型系统来研究癌症。 中山大...
北大、中科院Nature子刊发表光遗传学重要成果
疼痛不仅是一种感觉,也会影响人的情绪。慢性痛患者常会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加重患者的痛苦。已知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与疼痛的感觉分辨和情绪体验有关。不过,人们对这一过程中的具体机制还知之甚少。 北京大学和中科院的研究团队发现,mPFC中的前边缘皮质与慢性痛有关。慢性炎症痛通过Cdk5使PL兴奋性神经元失活,促进了痛觉感知和焦虑。这一成果...
华人学者Cell子刊发表CRISPR新成果
西尼罗河病毒(WNV)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重要成员,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嗜神经病原体。西尼罗河病毒最早是1937年在乌干达一位发热妇女的血液中分离到。这种病毒在非洲、欧洲、中东、北美和西亚很常见,人类、马和其他哺乳动物都可能受到感染。人类感染西尼罗河病毒后会发展成严重甚至致命的神经系统疾病,比如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目前还没有针对WNV...
Cell发表革命性技术:遥控大脑不是梦
给大脑植入某种装置然后遥控对方的行为,这似乎是科幻故事才有的情节,不过这一天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Cell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通过新一代植入物,人们只需要按一下按钮就可以遥控小鼠的行走路径。 Washington大学和Illinois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无线遥控的组织植入物,能将药物和光线有效注入大脑深处的神经元...
马桂宜博士Cell子刊发表癌症研究重要发现
来自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ANXA3/JNK信号促进了肝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肿瘤生长,阻断这一信号有可能成为一个可行的肝癌治疗方案。这项研究发布在7月14日的《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解剖学系助理教授马桂宜(Stephanie Ma)博士。7岁时移民加拿大的马桂宜2003年于英属哥...
第二军医大学Cell Research发表肝病新成果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肝损伤后的修复反应,许多慢性肝病到晚期都会发生这样的组织学变化,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及分子机制。肝细胞在肝脏内稳态的维持中非常关键,但人们并不清楚肝细胞在肝纤维化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是在肝脏中含量丰富的转录因子,对于肝细胞的功能很重要。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HNF1α调控的反馈回路...
华人女科学家Nature子刊发表癌症研究新发现
细胞复制和生长对于生命的维持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重要功能,细胞必须首先解开细胞核中紧密的DNA球,然后复制它们的基因组信息。来自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发现,这是一个精细的过程,如果抑癌基因PTEN发生突变或缺失,这一复制过程会脱离正常进程,导致癌症形成。 发表在7月9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
浙大女博导Hepatology发表癌症干细胞研究新发现
来自浙江大学、夏威夷大学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鉴别出了肝癌中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阳性肿瘤细胞特异性的miRNAs。他们将研究结果发布在国际权威杂志Hepatology(影响因子11.665)上。 任职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及夏威夷大学癌症中心的姬峻芳(Junfang Ji)教授,以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的王兴伟(...
Nature发表干细胞重要成果
干细胞巢(niche)作为一种特殊的微环境,是干细胞存在的基础。这一微环境主要包括与干细胞相邻的细胞、细胞外基质和多种细胞因子。干细胞与干细胞巢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干细胞的生长、自我更新和分化提供了一种稳定的环境。 麻省总医院的研究团队日前发现,亲本干细胞充当了其子细胞的巢,对子细胞的维持至关重要。这项研究发表在七月六日的Nat...
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等待时间过长引科学家热议,你怎么看?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一名名为Daniel Himmelstein的博士生,近日编制出3476家期刊从论文被接收到发表所需的平均时间:从3天到超过100天不等。 Daniel Himmelstein在博客中写道,延迟发表是很正常的。就拿Daniel Himmelstein所处的领域来说,《PLOS计算生物学》等待时间最久,需要...
CRISPR先驱Science发表新成果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了为识别靶DNA,预先组织形成的一种Cas9-导向RNA(gRNA)复合物的构象。这项研究发布在近期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Doudna博士。Doudna是CRISPR技术的共同开发者,曾因这一...
华人学者Nature发表重要癌症成果
磷酸果糖激酶1(PFK1)是糖酵解的“看门人”,负责催化糖酵解通路的关键步骤,使6-磷酸果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代谢产物和激素信号能通过激活和抑制PFK1,对糖酵解进行调节,满足细胞的能量需求。 有研究表明,抑制PFK1活化的突变会引起Ⅲ型糖原累积症(也称为Tarui病),缺乏肌肉PFK1会减少小鼠的脂肪储存。此外,PFK1在癌症的代谢重编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PNAS发表超级细菌基因组图谱
最近,由墨尔本大学带领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解码了肺炎克雷伯菌(KP)基因组,这种细菌存在于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的医院里。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六月二十三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涉及世界各地 37个研究机构和来自六个国家的300株细菌样本。 本研究对这种细菌性病原体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基因解码,使科学家们获得有价值的数据,走...
复旦大学发表全球第一个脑膜脓毒黄杆菌 全基因组完成图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陈力课题组在国际上第一次获得了完整的脑膜脓毒黄杆菌全基因组序列,为该菌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研究成果于2015年6月25日发表在最新一期Genome Announcements(基因组通报)杂志上。文章的主要作者有,孙桂芹,王蕾,策力木格和陈力等。 脑膜脓毒黄杆菌,学名为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金菌(...
中山大学Nature子刊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研究人员证实,G蛋白偶联受体(GPCRs)重要调节蛋白β-Arrestin1通过炎症介导的Akt信号推动了肝细胞癌变。这些研究成果发布在6月16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吴斌(Bin Wu)教授和陈规划(Guihua Che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