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71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Cancer Cell】北大詹启敏、王维虎团队合作研究揭示肠道微生物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
2022 年 12 月 23 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詹启敏院士课题组和王维虎教授团队合作在 《Cancer Cell》上发表论文“Gut microbiota-mediated nucleotide synthesis attenuates the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in rectal cancer ”,从宿主-菌群相互作用角度...
【Nature】单细胞分子图谱,揭秘微生物群对癌症空间和细胞异质性的作用!
导读:肿瘤相关菌群是人类癌症类型肿瘤微环境的固有组成部分。迄今为止,肿瘤内宿主-微生物群的研究主要依赖于bulk组织分析,模糊了肿瘤内微生物群的空间分布和局部效应。最近,有研究团队使用原位空间谱分析技术和单细胞RNA测序,揭示了宿主-微生物在空间、细胞和分子上的相互作用。 2022年11月16日,弗雷德·哈钦森癌症中心的Susan Bullman等人在Nature发表了题为“Effect o...
【Research】上海交大肖华/曹成喜教授联合美国胡深教授关于肺癌口腔微生物组的宏蛋白质组学分析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肖华教授与合作者发表研究论文“In-Depth Metaproteomics Analysis of Oral Microbiome for Lung Cancer”在中国科协和美国科学促进会共同创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Research》。该研究创建了宏蛋白质组学研究新策略,从微生物功能的执行者——蛋白质的水平对微生物组开展了深入探究,实现了口腔微生物组的深度...
【Cell】斯坦福研究人员构建出最复杂、最完整的合成微生物组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建立了最复杂和最完整的合成微生物组,创造了一个由100多种细菌组成的群落,这些细菌物种被成功移植到小鼠体内。通过添加,删除和编辑单个物种的能力将使科学家能够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组与健康之间的联系,并最终开发出一流的微生物组疗法。 许多关键的微生物组研究都是使用粪便移植完成的,粪便移植将整个天然微生物组从一个生物体引入另一个生物体。虽然科学家们经常使一...
【Science子刊】换了一个器官后,肠道微生物组生态失调后果有多严重?
8月31日,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发表了题为“Gut microbiome dysbiosi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after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如下三个方面做了探索:第一,通过使用宏...
【Nature】肠道微生物是怎么变成致病菌的?耶鲁大学团队揭晓关键
肠道不仅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最大的免疫器官,在维持正常免疫防御功能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体肠道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人体自身不具备的代谢功能。作为人体最庞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肠道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不仅能调节人体健康,更在膳食和宿主之间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因此肠道微生物组(肠道菌群)与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它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肠病、代...
【Cell子刊】告别肥胖——让你的小肠微生物规律起来!
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振荡对于正常的外周昼夜节律至关重要,在饮食诱导的肥胖 (DIO) 中这两种节律都被扰乱了。尽管时间限制喂养 (TRF) 可以维持昼夜节律的同步性并保护DIO,但其对盲肠肠道微生物组动力学的影响是不太大的。因此,肠道的其他区域,尤其是回肠,肠促胰岛素和胆汁酸信号的连接处,可能会在调节外周昼夜节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证明了饮食和喂养节律对小鼠回肠微生物组组成和转录组的影响。DIO ...
【Science子刊】担心肺部感染?别忘了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能增强免疫力
肠道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不仅能调节人体健康,更在膳食和宿主之间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Joshua Lederberg曾指出的,人体与人体共生微生物构成了超级生物体。在没有多样化的微生物肠道群落提供的环境下,免疫细胞变得紧张和疲惫,无法有效沟通,并对病原体提供混乱和无效的反应。在健康方面,拥抱多样化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可以增加免疫自我耐受性和愈合能力,从而创造一种平衡的状态,从...
【Science子刊】消化道区域性特别化免疫反应探索——基于口腔黏膜引流淋巴结模式下的微生物摄取
相关背景 胃肠道是人体免疫的一道重要防线,它帮助人体对抗外来微生物(包括诸多潜在病原体)的侵袭。目前,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在下消化道(胃、小肠、大肠、直肠)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根据肠道局部微环境(local microenvironment)的不同,肠道的适应性免疫反应具有区域性特别化(regional specialization)的特点。口腔作为上...
【Nature】微生物古DNA恢复技术揭秘14世纪黑死病起源地
从书中得到的启示 来自斯特林大学的Philip Slavin教授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长期以来,他对“黑死病”的研究颇感兴趣,偶然间,他从一本1890年的著作中发现了一条十分有趣的线索——根据该著作描述,在如今的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地区,有着一个古代墓葬遗址;在1338年至1339年间,此地埋葬的死者人数骤增,在一些逝者的墓碑上写着“死于瘟疫”。1338年至1339年!对于了解黑...
【Science子刊】肠道微生物组作为“健康指南针”——新模型以80%的确定性预测慢性肝病
人体微生物组可以提供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风险的信息。这是由莱布尼茨天然产物和感染生物学研究所-Hans Knöll研究所领导的国际团队发现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模型,可以根据肠道中的微生物组成来预测可能的病程。该研究“Risk assessment with gut microbiome and metabolite markers in NAFLD development”...
Science: 微生物单细胞、高通量、菌株分辨率,我全都要!
特别提醒:墨卓生物微生物高通量单细胞基因组学技术——Microbe-seq合作正在全球征集,扫描文末二维码,即可申请。名额有限,大家冲! 近期,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微生物群落研究方法学上取得重要突破,发明了微生物高通量单细胞基因组学技术—Microbe-seq。相关成果以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于6月3日在Science上以High-th...
【声明】斯微生物:有人伪造身份散布不实信息 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面对多名投资人向斯微生物求证信息真伪并希望公司能公开澄清的要求,斯微生物19日表示, 本着对股东和投资人负责的态度,公司管理层非常重视相关情况;并郑重声明: 该男子姓江,非公司在职员工,其自称的“斯微运营总监”身份系伪造。 斯微生物方面表示,江某散布的信息中含有大量不实内容,其言行已严重损害了生物医药创新企业的声誉,误导了广大民众和众多投资者,对公司的形象与未来发展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针对江...
【Nature子刊】“改造细菌”以保护肠道中的天然微生物群——控制耐药性,但仍保持抗生素功效!
为了降低肠道微生物滥用抗生素而导致耐药性的风险,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帮助保护人类消化道的天然菌群。他们取了一种对人类食用安全的细菌菌株,并对其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安全地产生一种分解一类被称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 研究人员在一项小鼠研究中发现,当这种“活的生物治疗药物”与抗生素一起给药时,它保护了肠道中的微生物群,但却让在血流中循环的抗生素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
【快讯】斯微生物与百度研究院携手共推AI赋能加速mRNA疫苗和药物研发
人工智能(AI)、生物计算技术正赋能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加速新药研发的进程。mRNA平台技术在新冠疫苗的研发中脱颖而出,两款新冠mRNA疫苗的上市也预示着这项前沿技术将对生物医药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医药等行业深度融合,mRNA技术在AI赋能下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 此前,百度研究院与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斯微生物)就新冠...
【BMJ】重磅!肠道微生物谱助力早期胰腺癌诊断!
近日发表在《Gut》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组特别的肠道微生物可以识别出胰腺癌,无论其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该研究题为:“A faecal microbiota signature with high specificity for pancreatic cancer”研究人员说,目前诊断胰腺癌的方法都是入侵性的,而这一发现为诊断胰腺癌提供了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方法。 h...
【Nature子刊】有害的肠道微生物竟然更重要?新研究给出答案,彻底改变癌症治疗!
接受帮助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对治疗的不同反应,取决于他们肠道中的微生物类型,新的研究表明阻碍治疗的微生物比有益的具有更大的影响。 由俄勒冈州立大学、国家癌症研究所、弗雷德里克国家癌症研究实验室和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合作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题为“Intestinal microbiota signatures of clinic...
【Nature】超能力?肠道微生物可以唤醒“邻居”的休眠病毒
一些肠道细菌具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超能力:它们可以使潜伏在其他微生物内的休眠病毒“复活”。 这一病毒唤醒释放出了全面的感染,破坏了携带病毒的细胞,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者Emily Balskus的实验室首先在bioRxiv上作为预印本发表,随后于2022年2月23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题为“The bacterial toxin colibactin trigger...
斯微生物李航文:全面评估自身优劣势、有针对性改进才能在mRNA赛道上保持领先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逾两载,病毒不断迭代变异,传播力显著增强。面对奥密克戎毒株席卷全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一个国家和地区需要强大的免疫屏障和医疗资源,才能抵御奥密克戎变异株等的威胁。 在中国,mRNA疫苗研究起步较晚。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政府布置了五条技术路线,mRNA疫苗为其中之一,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促进了国内mRNA疫苗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