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AI驱动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突破与前沿应用
转化医学圆桌π第一期“解码生命多维密码:组学技术融合如何构建精准医学未来”
首届精准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队列研究先锋计划颁奖仪式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34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5%人群由基因决定他们比常人更早衰老死亡

2016-10-04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最新研究表明,一些人群的寿命长短是由他们的先天基因决定的,与后天吸烟、饮酒和饮食习惯没有关系。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一项创新研究表明,5%的人群是由基因决定比其他人衰老得更快、死亡得更早。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学家最新证据表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部时钟”,其运行进程与其他人速度并不一致。这意味着一些人群会比普遍人高50%的概...

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上海女性的40年趋势

2016-08-26

乳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北美、两欧等发达国家,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增长,目前平均为29/10万,在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2016年6月,发表在《Ann Oncol》的一项由中国和美国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考察了中国上海女性40年的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亚洲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全球化趋势造成的风险因素的改变。由于实施...

PD-1警报:Opdivo与免疫疗法并用引发严重副作用 已造成一名患者死亡

2016-07-22

日本小野药品工业公司于2016年7月19日公布最新消息,由该公司和制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公司联合研发的知名抗癌药“Opdivo(Nivolumab)”如果与其他“免疫疗法”搭配使用会带来不良影响。当下有6名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其中1名已死亡。小野药品工业公司呼吁,患者必须要在拥有足够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Opdivo通过靶向分子在免疫系统的能力,在识别并攻击肿瘤中起重要作用。...

美国科学家证实饱和脂肪酸会增加死亡风险

2016-07-07

  美国科研团队于2016年7月5日刊文称,他们通过32年的长期研究证实黄油、猪油、红肉中富含的饱和脂肪酸会提高人的死亡风险。通过使用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来替代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更有益处。   相关论文已刊载在美国知名医学杂志《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   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

恶性肿瘤为北京主要死亡原因首位 死亡率再增4.3%

2016-06-30

  健康白皮书显示,恶性肿瘤仍位列本市户籍人口主要死亡原因首位。根据首次发布的慢病“早死概率”,北京市30岁户籍人口中有11.11%的可能会因患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其70岁生日之前死去。   北京市卫计委昨日发布2015年本市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2015年,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为81.95岁,比2014年上升了0.14岁。与此同时,恶性肿瘤仍位...

动物死后仍有基因保持活跃状态:多数死亡半小时后活动

2016-06-29

  我们死后将会发生什么呢?这是目前最大的未解之谜之一。而科学家近日发现,在我们死后的几天内,我们的基因活动仍然会继续进行。   有迹象显示,在人体死亡之后,有1000多个基因仍会保持活跃状态,不过有些基因只有在24小时之后才开始活动。   这一发现不仅将重新定义我们对死亡的理解,对于改进器官移植技术也有着重要的意...

患癌被判"死刑" 如今完全康复,8岁的她如何穿越“死亡陷阱”?

2016-06-25

8岁患癌 医生诊断她活不过三年 王威出生在1987年,家在黑龙江省伊春市。8岁的时候,她的人生被一纸诊断书彻底改变了。 王威:“当时我爸从医生手中接过那个诊断书时,扑通就坐地上了。” 颈部一个蚕豆大小、不痛也不痒的肿块被诊断为甲状腺癌。8岁的王威在当地医院做了甲状腺切除手术,手术虽然成功,但医生告知家长,小王威活不过三年。 记者:“这个诊断对你家庭来...

3个月大男婴急诊入院后死亡,尸解居然发现?

2016-06-16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春天,我刚刚开始独立一线值班,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家人抱着一个3个月大的男婴急诊入院:白天正常,晚上突然呕吐哭闹不止,神情不佳,孩子的父母等 8 个亲人一起赶往医院。我当时紧急体格检查发现孩子全身皮肤发黄、无出血点,神智不清昏迷状,怀疑是肝脏疾病,家属否认肝脏病史,奶奶哭着说:“一定要救活这个孩子,我们这几家就这一个男孩!“我紧急...

孙燕院士:解读中美癌症死亡率趋势

2016-06-12

  1996 年,美国癌症协会(ACS)发布一项挑战:到2015 年,美国癌症死亡率降低50%。近日,CA杂志发表一篇文章,1990年至2015 年这25 年间,美国总体癌症死亡率平均降低26%(男性降低32%,女性降低22%)。(CA Cancer J Clin. 2016年5月13日在线版)   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这四个主要...

医生将新生儿冻至“死亡”后,上演「起死回生」 !

2016-06-07

  凌晨5:00,当这个还来不及有自己名字的婴儿再度睁开双眼时,她小小胸腔里跳动的,已经是一颗完整而健康的心脏,死神,再也不能把她从爸爸妈妈身边抢走。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教授,主刀医生赁可揉着僵硬的脖子开心宣布:“娃娃从此拥有一个健康的心脏,这是我们送给她生命中第一个六一儿童节的礼物!”   1、新生儿四种病 种种要命   两周前,芸芸出生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刚一...

Plos One最新研究:中国男人做家务可减少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另大男子主义使男性更易死于糖尿病!

2016-06-06

图一 Plos One最新研究:中国男人做家务可减少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 业余时间的体力活动已经有广泛的研究。但是,家务劳动对老年全因死亡率以及癌症相关死亡率的影响研究很少。因此,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Yu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并发表在Plos One上。基于4000名社区65岁以上老年队列,Yu等研究了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的关系。...

BMJ:终生肥胖或具有最高死亡率

2016-05-06

  最近,国际著名医学期刊《BMJ》(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表明,终生瘦的人具有最低的死亡率,而那些从童年到中年都具有笨重体型的人,则死亡率最高。   肥胖已经成为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一个公共卫生危机。虽然在成年后较高的身体质量指数会增加死亡风险,但是,在生命周期中任何体型和死亡率之间的联系,还存在不确定性。  &e...

怎么不上天呢 这个公司竟然可以精确预测人的死亡时间

2016-04-06

Willis Towers Watson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咨询公司之一,该公司最近开发出一项能够准确预测人的死亡时间的新技术。 这项新技术叫做“PulseModel”,Willis Towers Watson公司开发这项技术源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原因——为保险公司提供预测工具,使它们能够更精确预测投保人的死亡时间,以便更准确地计算保费。 Willis Towe...

超越心血管疾病,癌症成为美国半数地区第一致死原因!

2016-03-10

  据一项新研究报告,1999年,除卒中以外的心血管疾病(CVD)成为全美国除阿拉斯加州外的主要致死原因。而14年以后,在美国约一半的州,死于癌症的人数超过了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   在近期举行的2016美国心脏学会(AHA)流行病学、预防、生活方式与心血管代谢性健康(EPI/Lifestyle)年会上,杨伯翰大学的Michael C Harding医生发布了来自美国疾...

预测癌症和死亡的新方法—生物学年龄预测法

2016-02-19

  表观遗传学年龄是衡量你生物学年龄的一种新方法。最近,美国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你的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年龄大于你的实际年龄时,你患癌症的风险就会增加。而且,这两种年龄之间的差异越大,罹患癌症的风险就越高。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月15日的《EBioMedicine》。   本研究通讯作者侯丽芳(音译,Lifang Hou)在去年5月...

法国临床研究受试者死亡事件解析

2016-01-21

1人死亡,5人住院,法国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药物临床试验事件。1月15日该事件被曝光后,并没有关于该事件的详细分析,导致许多人猜测。本文根据《自然》报道,尝试对这一事件进行相对准确地回顾。 情况回顾: 试验招募128名志愿者,年龄18-55岁,每个人获得1900欧元报酬。 90名志愿者吃药,38名吃安慰剂糖丸。 单一剂量没有观察...

研究表明智商高的人活得更久

2016-01-08

  一项调查超过2000位英国人的研究发现,IQ更高的人更有可能活得长久。调查者分析Scottish Mental Surveys(一项在1932对大多十一岁苏格兰孩童给予的同样的IQ测试)的数据并追踪参与者们的人生直到其过世。   即使考虑到经济地位及就业水平等因素,IQ分数高的孩子仍然比IQ分数低的孩子要活得更久。这些结果与现在一些在过滤了其他因素后,有关智商与死亡率的研...

图表显示死亡以后尸体发生的变化

2015-12-10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把尸体看作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死”后不久,尸体便开始积极地自我分解。日前Twiiter用户@SciencePorn 发布了一张由TechInsider网站制作的图表,展示了死亡以后尸体的自我分解过程。在死亡瞬间,大脑会排出所有氧气,任何脑活动都将停止,体温每小时都会下降1.6华氏摄氏度(约0.89摄氏度)。而在死亡数分钟后,细胞开始成批的死亡。 ...

澳公司望在30年内让人起死回生 死亡或成一选项

2015-11-25

随着大脑控制人工假肢、先进的生物医学植入技术和拯救生命的医疗新方法的兴起,现在我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征服死亡。据美国生活科技杂志Popsci11月23日报道,澳大利亚一家科技公司宣称有望在30年内实现复活冷冻人体技术,届时,死亡将成为人们的一个选择。 人脑+人造身体=永生? Humai就是这么一家希望能让人起死回生的科技公司,他们在公司网站上解释说:“我们用...

验血可测寿命?澳新技术可提前14年预测死亡

2015-11-09

  验血能测出人的寿命?澳大利亚与芬兰科学家认为这并不是没有可能。据澳洲网5日报道,近期,两国科学家在一项联合研究中发现,血液中某些常见蛋白含量较高的人较他人更容易死于严重感染,且一个人是否会死于严重感染的几率最早可提前14年预测。这意味着,只要通过一次简单的血液测试,一个人死于诸如败血症或肝炎等严重感染型疾病的几率便可以提前得知。  &emsp...